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404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和气缸盖油室,在所述气缸盖本体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通,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在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通,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曲轴箱通风良好,且能减少机油的消耗,具有通用化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技术介绍
发动机气缸盖属于配气机构,其主要是用来封闭发动机气缸上部,并构成燃烧室,同时它还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发动机机油渗漏,以使发动机润滑正常。通常,在气缸盖油室的一侧布置有回油道,其作用是让气缸盖油室的机油流回曲轴箱内,在发动机运行时既保证气缸盖油室内有一定量的机油,也防止气缸盖油室内的机油油面太高;在气缸盖油室的另一侧布置有通气道,其作用是让将曲轴箱内的窜气引入气缸盖油室,然后将窜气再次吸入燃烧室进行再燃烧。一般来说,发动机布置是向排气侧倾斜的,即排气侧位于低处,这时排气侧为回油道,进气侧为通气道,而为了避免机油从通气道流回曲轴箱内,便需要在气缸盖的通气道入口周围布置挡板,从而使得气缸盖结构复杂,增加了气缸盖的铸造难度。而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由于其排气温度较高,为了保证冷却效果,冷却水套需要将排气道包围,这便使得排气侧的回油道入口较高,导致机油没法从排气侧的回油道流回曲轴箱,进而使气缸盖油室集油,而机油会通过进气侧的通气道流回曲轴箱,使进气侧的通气道的窜气流量减小,从而影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性能,且增加了机油的消耗。因此,需要对气缸盖进行一定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其能够使曲轴箱通风良好,且能减少机油的消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和气缸盖油室,在所述气缸盖本体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通,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在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通,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所述排气侧回油道入口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的底面;所述进气侧回油道入口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的底面但低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的位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专利技术将进气侧回油道的结构与排气侧回油道的结构设计为相同的结构形式,所述进回油道入口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差,在发动机运行时机油可通过位置较低的入口流回油底壳,窜气则可通过位置较高的入口进入气缸盖油室,这样,当发动机横置时,进气侧回油道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排气侧回油道便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气通道使用;当发动机纵置时,排气侧回油道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进气侧回油道便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气通道使用,使得曲轴箱的通风性能良好,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机油与窜气共用一个通道而导致窜气中的机油含量增加的问题,进而降低了发动机机油消耗量。同时,无论当发动机横置还是纵置,本专利技术均能使机油与发动机窜气通过各自不同的通道进行流动,使得气缸盖通用化,而无需针对横置式发动机或纵置式发动机而进行单独研发气缸盖,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发动机横置倾斜5°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发动机纵置倾斜60°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3和气缸盖油室4,所述气缸盖上设有多个供安装的气缸盖安装螺栓孔5,气缸盖通过螺栓经气缸盖安装螺栓孔5安装紧固在发动机机体顶部;在所述气缸盖本体3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1,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与气缸盖油室4连通,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在所述气缸盖本体3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7,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与气缸盖油室4连通,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所述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4的底面;所述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4的底面但低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的位置。本专利技术在设计时,将进气侧的回油道的结构与排气侧的回油道的结构设计为相同结构形式。由于所述进回油道入口 2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差,在发动机运行时机油可通过二者中位置较低的入口流回油底壳,窜气则可通过二者位置较高的入口进入气缸盖油室。如图3所不,当发动机布置方式为横置时,发动机倾斜5°。这时,气缸盖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的位置相较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更低,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位置低于气缸盖油室4内的机油液面,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便浸在机油中,于是,气缸盖油室4内的机油就会通过气缸盖的进气侧回油道I进行回油,进气侧回油道I便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而此时气缸盖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位置较高,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并没有浸在机油中,所以,不会有机油通过排气侧回油道7进行回油,则排气侧回油道7就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气通道。如图4所示,当发动机布置方式为纵置时,发动机倾斜60°。这时,气缸盖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的位置相较于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更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位置低于气缸盖油室4内的机油液面,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便浸在机油中,于是,气缸盖油室4内的机油就会通过气缸盖的排气侧回油道7进行回油,排气侧回油道7便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而此时气缸盖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位置较高,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并没有浸在机油中,所以,不会有机油通过进气侧回油道I进行回油,则进气侧回油道I就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气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3)和气缸盖油室(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盖本体(3)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1),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与气缸盖油室(4)连通,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在所述气缸盖本体(3)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7),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与气缸盖油室(4)连通,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3)和气缸盖油室(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盖本体(3)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1),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与气缸盖油室(4)连通,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在所述气缸盖本体(3)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7),所述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任志勇何海珠李春王垣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