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牡蛎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4939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4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牡蛎粉,其制备方法是将牡蛎和水按比例匀浆,按照比例加入蛋白酶,搅拌均匀后水解、灭酶,冷却,离心,取上清液,按酶解液质量百分比添加活性炭,于30-40℃保温,硅藻土过滤,得到澄清牡蛎酶解液;然后按酶解液体积百分比接种益生菌,于35-40℃发酵6-8小时,置4℃后发酵2-4天,然后将发酵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发酵牡蛎粉;该产品生产过程采用了现代生物技术与冷冻干燥技术,保证了牡蛎营养成分在乳酸发酵过程的全部转化,使得发酵牡蛎粉中不仅包含了牡蛎营养成分中的氨基酸、糖原、牛磺酸、锌、硒等活性成分,还含有活性干酪乳杆菌,保证了其营养保健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酵牡蛎粉,具体涉及一种含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牡蛎粉,属于保健食品生产

技术介绍
干酪乳杆菌casei)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益生菌,能够耐受有机体的防御机制,其中包括口腔中的酶、胃液中低PH值和小肠的胆汁酸等,进入人体后可以在肠道内大量存活,起到调节肠内菌群平衡、促进人体消化吸收等作用。同时,干酪乳杆菌具有高效降血压、降胆固醇,促进细胞分裂,产生抗体免疫,增强人体免疫及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等功能。近年来,由于干酪乳杆菌对其宿主营养、免疫、防病等具有显著的益生功效,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开发、生产的焦点,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有独特保健功能的益生菌存在,可帮助消化、防止便秘及细胞老化,抗肿瘤和调节人体机能。因此,在食品向天然型和功能型发展的今天,生产发酵牡蛎粉是干酪乳杆菌制品的发展方向之一。牡蛎ter),又称海蛎子、蛎黄、蚝等,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牡蛎产量占养殖贝类的40%左右,至2007年,中国牡蛎年产量已达到350多万吨,约占世界牡蛎产量的80%左右。牡蛎的壳和肉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沿用至今。牡蛎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活性肽、糖原、牛磺酸、二十五碳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及维生素、锌、钙、硒、铁等生物活性成分,被称之为“海洋牛奶”。中医理论认为,牡蛎肉味甘、咸,性平,有滋阴养血、敛阴潜阳、止汗涩精等功效。我国卫生部已批准将牡蛎列为第一批具有药用价值兼保健功效的食品。文献报道,牡蛎酶解液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疲劳、增强免疫、降血压、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对牡蛎的精深加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市场上多数牡蛎产品的应用实例中,多以提取牡蛎营养成分等方式进行加工,以提取的营养成分为添加剂,制备胶囊、营养液及营养粉等类型产品,而利用益生菌发酵制备牡蛎粉的研发较少。已公开(公告)号为CN102224949A的专利技术中,牡蛎(蚝)全营养粉(肽)的制备工艺中,以牡蛎酶解液进行干燥,并无发酵工艺;已公开(公告)号为CN101427838的专利技术中,一种发酵型牡蛎奶的制备工艺仅以普通的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而无益生菌。因此,一种含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牡蛎粉尚有很大的市场开发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保健功能、含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牡蛎粉,即一种包括牡蛎营养成分及干酪乳杆菌的独特保健功能的发酵牡蛎粉,用以填补益生菌功能性牡蛎粉的市场空白。本专利技术的保健功能发酵牡蛎粉是将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及干酪乳杆菌接种到牡蛎酶解液中进行发酵。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牡蛎粉,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牡蛎酶解取新鲜清洗干净的牡蛎软体,按牡蛎比水1:3加水匀浆,按照比例加入蛋白酶,搅拌均匀,在50-60°C水解3-5小时后,于90-100°C灭酶10_15min,冷却,离心,取上清液,按酶解液质量百分比添加1-2%的活性炭,在30-40°C保温40-60 min,硅藻土过滤,得到澄清牡蛎酶解液; (2)益生菌发酵牡贩酶解液在牡贩酶解液按重量百分添加乳糖1_3%及4-6%鹿糖,90-100°C灭菌20-40min,冷却,按酶解液体积百分比接种3_5%益生菌,在35_40°C发酵6_8小时,置4°C后发酵2-4天; (3)发酵液冷冻干燥将后发酵后的牡蛎发酵液进行预冻,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发酵牡蛎粉; (4)上述的蛋白酶为微生物蛋白酶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动物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加入量为1000U/g肉; (5)上述的离心操作转速为4000rpm,离心时间为20_40min; (6)上述的益生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三者的比例为2:1:1。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发酵牡蛎粉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本专利技术的发酵牡蛎粉生产过程采用了现代生物技术与冷冻干燥技术,保证了牡蛎营养成分在乳酸发酵过程的全部转化,使得发酵牡蛎粉中不仅包含了牡蛎营养成分中的氨基酸、糖原、牛磺酸、锌、硒等活性成分,还含有活性干酪乳杆菌,保证了其营养保健功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例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发酵牡蛎粉,是将牡蛎酶解液杀菌后接种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及干酪乳杆菌发酵后,通过冷冻干燥方式制备的。实施例1 以牡蛎为原料,制备酶解液所用的蛋白酶为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发酵菌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工艺步骤为 (1)牡蛎酶解取5000g新鲜清洗干净的牡蛎软体按料水比1:3加水匀浆,按照1000U/g肉的比例加入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搅拌均匀,在55°C水解4小时,90 V灭酶IOmin,冷却,离心(4000rpm,30min),取上清液,按酶解液质量百分比添加1. 5%的活性炭,在35°C保温50min,硅藻土过滤,得到澄清牡蛎酶解液; (2)益生菌发酵牡蛎酶解液在牡蛎酶解液按重量百分添加1%乳糖及5%蔗糖,95°C灭菌30min,冷却,按酶解液体积百分比接种4%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两者比例为1:1),在40°C发酵7小时,置4°C后发酵2天; (3)发酵液冷冻干燥将后发酵后的牡蛎发酵液进行预冻,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发酵牡蛎粉。实施例2 (I)牡蛎酶解取5000g新鲜清洗干净的牡蛎软体按料水比1:3加水匀浆,按照1000U/g肉的比例加入复合动物蛋白酶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三者的比例为2:1:1,搅拌均匀,在60°C水解3小时,100。。灭酶lOmin,冷却,离心(4000rpm, 30min),取上清液,按酶解液质量百分比添加2%的活性炭,在40°C保温40 min,硅藻土过滤,得到澄清牡蛎酶解液; (2)益生菌发酵牡蛎酶解液在牡蛎酶解液按重量百分添加2%乳糖及4%蔗糖,95°C灭菌30min,冷却,按酶解液体积百分比接种4%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比例为2 1 :1),在35°C发酵8小时,置4°C后发酵2天; (3)发酵液冷冻干燥将后发酵的牡蛎发酵液进行预冻,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发酵牡蛎粉。实施例3 (1)牡蛎酶解取5000g新鲜清洗干净的牡蛎软体按料水比1:3加水匀浆,按照1000U/g肉的比例加入复合动物蛋白酶,搅拌均匀,在50°C水解5小时,90°C灭酶15min,冷却,离心(4000rpm,20min),取上清液,按酶解液质量百分比添加1. 0%的活性炭,在30°C保温60min,硅藻土过滤,得到澄清牡蛎酶解液; (2)益生菌发酵牡蛎酶解液在牡蛎酶解液按重量百分添加3%乳糖及3%蔗糖,95°C灭菌30min,冷却,按酶解液体积百分比接种4%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比例为2 :1 :1),在40°C发酵7小时,置4°C后发酵2天; (3)发酵液冷冻干燥将后发酵的牡蛎发酵液进行预冻,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发酵牡蛎粉。实施例4 对制备得到的发酵牡蛎粉营养成分及活性干酪乳杆菌数量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样品实例3中的发酵牡蛎粉; 方法 (1)水分测定按GB50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牡蛎粉,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牡蛎酶解:取新鲜清洗干净的牡蛎软体,按牡蛎与水比例1:3加水匀浆,加入蛋白酶,搅拌均匀,在50?60℃水解3?5小时,90?100℃灭酶10?15min,冷却,离心,取上清液,按酶解液质量百分比添加1?2%的活性炭,在30?40℃保温40?60?min,硅藻土过滤,得到澄清牡蛎酶解液;(2)益生菌发酵牡蛎酶解液:按牡蛎酶解液重量百分比添加1?3%乳糖及4?6%蔗糖,于90?100℃灭菌20?40min,冷却,按酶解液体积百分比接种3?5%益生菌,在35?40℃发酵6?8小时,置4℃后发酵2?4天;(3)发酵液冷冻干燥:将后发酵后的牡蛎发酵液进行预冻,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发酵牡蛎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牡蛎粉,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牡蛎酶解取新鲜清洗干净的牡蛎软体,按牡蛎与水比例1:3加水匀浆,加入蛋白酶,搅拌均匀,在50-60°C水解3-5小时,90-100°C灭酶10_15min,冷却,离心,取上清液,按酶解液质量百分比添加1-2%的活性炭,在30-40°C保温40-60 min,硅藻土过滤,得到澄清牡蛎酶解液; (2)益生菌发酵牡蛎酶解液按牡蛎酶解液重量百分比添加1-3%乳糖及4-6%蔗糖,于90-100°C灭菌20-40min,冷却,按酶解液体积百分比接种3_5%益生菌,在35_40°C发酵6_8小时,置4°C后发酵2-4天; (3)发酵液冷冻干燥将后发酵后的牡蛎发酵液进行预冻,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发酵牡蛎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牡蛎粉,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少葵章超桦邓楚津蒋志红吴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