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操纵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9190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操纵系统及汽车,该变速操纵系统包括换挡杆、换挡软轴、选挡软轴、变速箱换挡摇臂和变速箱选挡摇臂,还包括连接轴、换挡拉杆、选挡拉杆和四个摇臂,第一摇臂的一端固定套设在连接轴上,另一端与换挡软轴固定连接;第二摇臂的一端固定套设在连接轴上,另一端与选挡软轴固定连接;第三摇臂的一端固定套设在连接轴上,另一端通过换挡拉杆与变速箱换挡摇臂枢接;第四摇臂的一端固定套设在连接轴上,另一端通过选挡拉杆与变速箱选挡摇臂枢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操纵系统及汽车在应用新型内饰仪表板时,利用现有车型结构的基础上,设置软轴连接换挡杆,使换挡杆在位置升高的情况下也不会与内饰仪表板的台板发生干涉,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系统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变速操纵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变速操纵系统是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硬杆连接的操纵方式和软轴连接的操纵方式。图1为现有技术中硬杆连接的变速操纵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换挡杆1、换挡臂17和变速箱摇臂等。变速操纵系统在整车装配时,通常与内饰仪表板相匹配,一些新开发的车型仪表板位置与现有汽车仪表板的位置相比有所升高,相应地要求变速操纵系统的安装位置也需要按比例进行升高。如果由于变速操纵系统安装位置的升高而将换挡杆I及换挡臂17加长,换挡杆I的行程会因此增大,从而造成其与仪表板台板之间发生干涉,同时由于整个操纵系统高度加高,导致在换挡过程中换挡杆I的变形量较大。图2为现有技术中软轴连接的变速操纵系统结构示意图,该软轴连接的变速操纵系统包括换挡杆1、换挡软轴2、选挡软轴3、变速箱换挡摇臂12和变速箱选挡摇臂11,换挡软轴2与变速箱换挡摇臂12直接相连,选挡软轴3与变速箱选挡摇臂11直接相连;由于换挡杆I回转半径的不同,采用软轴连接的操纵系统则可以避免上述硬杆连接的方式中的问题,但是软轴连接的方式无法利用现有车型的变速箱摇臂结构,成本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操纵系统,包括换挡杆(1)、换挡软轴(2)、选挡软轴(3)、变速箱换挡摇臂(12)和变速箱选挡摇臂(11),所述换挡杆(1)与换挡软轴(2)和选挡软轴(3)分别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操纵系统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汽车地板(16)下方的连接轴(4);第一摇臂(5),所述第一摇臂(5)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轴(4)上,所述第一摇臂(5)的另一端与所述换挡软轴(2)固定连接;第二摇臂(6),所述第二摇臂(6)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轴(4)上,所述第二摇臂(6)的另一端与所述选挡软轴(3)固定连接;第三摇臂(7)和换挡拉杆(10),所述第三摇臂(7)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轴(4)上,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操纵系统,包括换挡杆(I)、换挡软轴(2)、选挡软轴(3)、变速箱换挡摇臂(12)和变速箱选挡摇臂(11),所述换挡杆(I)与换挡软轴(2)和选挡软轴(3)分别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操纵系统还包括 固定安装在汽车地板(16)下方的连接轴(4); 第一摇臂(5),所述第一摇臂(5)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轴(4)上,所述第一摇臂(5)的另一端与所述换挡软轴(2)固定连接; 第二摇臂¢),所述第二摇臂¢)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轴(4)上,所述第二摇臂(6)的另一端与所述选挡软轴(3)固定连接; 第三摇臂(7)和换挡拉杆(10),所述第三摇臂(7)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轴(4)上,所述第三摇臂(7)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换挡拉杆(10)与所述变速箱换挡摇臂(12)枢接;所述换挡拉杆(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摇臂(7)和变速箱换挡摇臂(12)枢接; 第四摇臂(8)和选挡拉杆(9),所述第四摇臂(8)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轴(4)上,所述第四摇臂(8)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选挡拉杆(9)与所述变速箱选挡摇臂(11)枢接;所述选挡拉杆(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摇臂(8)和变速箱选挡摇臂(11)枢接; 所述第一摇臂(5)与第四摇臂(8)之间具有设定的角度,所述第二摇臂(6)与所述第三摇臂(7)之间具有设定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软轴拉杆(13),所述第一摇臂(5)通过所述第一软轴拉杆(13)与所述换挡软轴(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软轴拉杆(13)的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兴尹荣惠肖薇李达基童兰玉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