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163071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包括输入轴、行星架、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输入轴前端的太阳轮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圈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和第四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圈与行星架之间设有离合器,第一齿圈和行星架上分别设有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第三行星齿轮和第四行星齿轮均与第二齿圈啮合连接,第二齿圈与输出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紧凑,体积重量较小,传动效率较高,将传统固定轴式变速箱换为了行星齿轮式变速箱,相对于现有的方案,省去了电机调速的环节,缩短了换挡时间,改善了换挡品质,符合汽车轻量化原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车辆自动变速装置,主要有液力机 械式自动变速器(AT),机械式无级变速器(CVT),以及近几年国内外正在花大力气研究的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特别是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发展,由于其具有目前汽车 工业发展所要求的高燃油经济性、低排放和保护现有手动变速器生产投资的优点,正受到 了各大汽车厂的重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以下简称AMT)的产生是基于传统的平行轴式手动变速器 发展而来的。在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开发研究过程之中,也逐渐的发现了它的一些 缺点,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换挡时会造成明显的动力中断,这对车辆的动力性、舒适性带来了 一定的影响。普通AMT的换挡过程是首先分离离合器,然后控制换挡机构将变速器摘空 挡,再选挡、之后换挡,最后接合离合器。这个过程中离合器的分离结合控制是这种换挡方 式的一个难点。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电动汽车三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取消了离合 器,采用电机和变速箱一体化控制,在换挡时控制电机进入自由模式(该模式下电机不再输 出转矩,仅靠惯性旋转),之后控制换挡执行机构进行摘挡动作,摘挡完成后再控制电机进 行调速,将转速调整到下一个挡位的转速,电机调速完成后再回到自由模式,换挡执行机构 完成挂下一挡位的操作,最后电机离开自由模式,正常驱动车辆行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省 去了离合器,利用电机和AMT的一体化控制实现了离合器的功能,减轻了系统重量,节省了 布置空间,降低了成本;缺点是电机调速以及换挡机构执行摘挡、挂挡的动作时间过长,对 车辆的动力性和舒适性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包括输入轴、行星架、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其中行星架 上设有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和第四行星齿轮,所述输入轴前端的太 阳轮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圈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第二 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和第四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圈与行星架之间设有离合器,第 一齿圈和行星架上分别设有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第三行星齿轮和第四行星齿轮均与 第二齿圈啮合连接,第二齿圈与输出轴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紧凑,体积重量较小,主驱动电机直连变速箱;取 消离合器,换挡时既可以采用不中断动力,仅依靠操作变速箱的换挡离合器、制动器来完成 换挡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电机和变速箱一体化控制的方式,例如换挡时控制主驱动电机进 入一个自由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驱动电机不再输出转矩,仅靠惯性旋转,从而便于变速3箱进行换挡操作,该种结构传动效率较高,将传统固定轴式变速箱换为了行星齿轮式变速 箱,省去了电机调速的环节,缩短了换挡时间,改善了换挡品质,符合汽车轻量化原则。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的原理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1、输入轴;2、行星架;201、第一行星齿轮;202、第二行星齿轮;203、第三行星齿轮; 204、第四行星齿轮;3、第一齿圈;4、第二齿圈;5、离合器;6、第一制动器;7、第二制动器; 8、输出轴。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包括输入轴1、 行星架2、第一齿圈3和第二齿圈4,其中行星架2上设有第一行星齿轮201、第二行星齿轮 202、第三行星齿轮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所述输入轴1前端的太阳轮分别与第一行星 齿轮201和第二行星齿轮202啮合连接;第一齿圈4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201、第二行星齿 轮202、第三行星齿轮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啮合连接;第一齿圈4与行星架2之间设有 离合器5,第一齿圈4和行星架2上分别设有第一制动器6和第二制动器7 ;第三行星齿轮 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均与第二齿圈4啮合连接,第二齿圈4与输出轴8连接。具体使用时,一挡时,第一制动器6将第一齿圈3固定,动力从输入轴1进入,由于 第一齿圈3固定,动力由行星架2经第三行星齿轮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最终由第二齿 圈4输出,第二齿圈4与输出轴8连接,动力传输方向为正向,为减速。二挡时,第二制动器7将行星架2固定,动力从输入轴1进入,由于行星架2固定, 动力经第一齿圈3通过第三行星齿轮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最终由第二齿圈4输出,第 二齿圈4与输出轴8连接,动力传输方向为正向,为减速。三挡时,离合器5闭合,此时,第一齿圈4与行星架2为一个整体,连带着第一行星 齿轮201、第二行星齿轮202、第三行星齿轮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为一个整体,相当于直 接挡,传动比为1。倒挡通过电机反转来实现。权利要求1.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包括输入轴(1)、行星架(2)、第一齿圈(3)和第二齿圈 (4),其中行星架(2)上设有第一行星齿轮(201)、第二行星齿轮(202)、第三行星齿轮(203) 和第四行星齿轮(20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前端的太阳轮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 (201)和第二行星齿轮(202)啮合连接;第一齿圈(4)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201)、第二行星 齿轮(202)、第三行星齿轮(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啮合连接;第一齿圈(4)与行星架 (2)之间设有离合器(5),第一齿圈(4)和行星架(2)上分别设有第一制动器(6)和第二制 动器(7);第三行星齿轮(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均与第二齿圈(4)啮合连接,第二齿 圈(4)与输出轴(8)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包括输入轴、行星架、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输入轴前端的太阳轮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圈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和第四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圈与行星架之间设有离合器,第一齿圈和行星架上分别设有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第三行星齿轮和第四行星齿轮均与第二齿圈啮合连接,第二齿圈与输出轴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紧凑,体积重量较小,传动效率较高,将传统固定轴式变速箱换为了行星齿轮式变速箱,相对于现有的方案,省去了电机调速的环节,缩短了换挡时间,改善了换挡品质,符合汽车轻量化原则。文档编号F16H3/44GK102146990SQ20111010669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孙逢春, 朱成, 杨晓昆, 林程 申请人: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包括输入轴(1)、行星架(2)、第一齿圈(3)和第二齿圈(4),其中行星架(2)上设有第一行星齿轮(201)、第二行星齿轮(202)、第三行星齿轮(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前端的太阳轮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201)和第二行星齿轮(202)啮合连接;第一齿圈(4)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201)、第二行星齿轮(202)、第三行星齿轮(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啮合连接;第一齿圈(4)与行星架(2)之间设有离合器(5),第一齿圈(4)和行星架(2)上分别设有第一制动器(6)和第二制动器(7);第三行星齿轮(203)和第四行星齿轮(204)均与第二齿圈(4)啮合连接,第二齿圈(4)与输出轴(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程孙逢春朱成杨晓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