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415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车架连接结构,包括前撑管、左、右后撑管、上撑管和前支架,所述前撑管和所述的左、右后撑管以及所述上撑管相互连接构成三角型支架,所述前支架连接所述前撑管,还包括后货架连接板,所述后货架连接板于所述左、右后撑管的后端上方且临近所述左、右后撑管的弯曲处的位置搭接在所述左、右后撑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车架连接结构可使整个车架的刚度、强度和安全性提高,且具有多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车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摩托车太子款车左、右撑管之间只是简单的片连接,且撑管的尾管还成受货架的压力,因此应力完全集中在撑管的弯曲处,最终的结果是撑管易在弯曲处断裂,影响整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车架连接结构,可使整个车架的刚度、强度和安全性提高,且具有多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车架连接结构,包括前撑管、左、右后撑管、上撑管和前支架,所述前撑管和所述的左、右后撑管以及所述上撑管相互连接构成三角型支架,所述前支架连接所述前撑管,还包括后货架连接板,所述后货架连接板于所述左、右后撑管的后端上方且临近所述左、右后撑管的弯曲处的位置搭接在所述左、右后撑管上。较佳地,所述后货架连接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后货架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新型车架连接结构由于设置所述后货架连接板,不仅可以增加所述左、右后撑管尾部的强度,使整个车架的刚度、强度和安全性提高;且可使车架的前七皆自由模态频率间的间隔加大,从而有效的避开发动机的震动频率,舒适性得到极大提高;同时改变了后货架的安装方式,提高了零件的多用性,且增加了整车观赏性。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车架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考图1,所述的新型车架连接结构包括前撑管1、左、右后撑管2、上撑管3、前支架4和后货架连接板5。所述前撑管I和所述的左、右后撑管2以及所述上撑管3相互连接构成三角型支架,所述前支架4连接所述前撑管I。所述后货架连接板5于所述左、右后撑管2的后端上方且临近所述左、右后撑管2的弯曲处的位置搭接在所述左、右后撑管2上。所述后货架连接板5的上端面开设有后货架安装孔51,用于安装后货架。通过增加所述后货架连接板5,可以消除所述左、右后撑管2弯曲处的应力,增强 所述左、右后撑管2尾部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从而可以提高整个车架的刚度、强度和安 全性,使车架的前七皆自由模态频率间的间隔加大,从而有效的避开发动机的震动频率, 舒适性得到极大提高;同时改变了后货架的安装方式,即后货架直接安装在所述后货架连 接板5上,提高了零件的多用性,且增加了整车观赏性;且左右尾罩和后泥板都与所述后货 架连接板5连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可维修性大大提高。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 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车架连接结构,包括前撑管、左、右后撑管、上撑管和前支架,所述前撑管和所述的左、右后撑管以及所述上撑管相互连接构成三角型支架,所述前支架连接所述前撑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货架连接板,所述后货架连接板于所述左、右后撑管的后端上方且临近所述左、右后撑管的弯曲处的位置搭接在所述左、右后撑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车架连接结构,包括前撑管、左、右后撑管、上撑管和前支架,所述前撑管和所述的左、右后撑管以及所述上撑管相互连接构成三角型支架,所述前支架连接所述前撑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货架连接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贻光陈超王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