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源漏接触电阻MOSFETS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90857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后栅工艺中有效降低了源漏接触电阻的MOSFET及其制作方法,包括:衬底、衬底上的由栅极介质层和栅极金属层构成的栅极堆叠结构、栅极堆叠结构两侧衬底中的源漏区、栅极堆叠结构两侧衬底上的栅极侧墙、衬底上的层间介质、源漏区上层间介质中的源漏接触塞、源漏区与源漏接触塞之间的金属硅化物,其特征在于:金属硅化物与源漏区的界面处具有掺杂离子的分凝区,栅极介质层位于栅极金属层下方以及侧面。依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效降低源漏接触电阻的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金属硅化物与掺杂源漏区之间的界面处具有掺杂离子的分凝区,能有效降低肖特基势垒高度,从而大大降低了源漏接触电阻,进一步提高了器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效降低了源漏接触电阻的由后栅工艺制造的M0SFETS及其相应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IC集成度不断增大需要器件尺寸持续按比例缩小,然而电器工作电压有时维持不变,使得实际MOS器件内电场强度不断增大。高电场带来一系列可靠性问题,使得器件性能退化。例如,MOSFET源漏区之间的寄生串联电阻会使得等效工作电压下降。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重掺杂源漏上带有金属硅化物的M0SFET,其中,在衬底100 上形成由栅介质层210、栅电极220共同构成的栅堆叠结构200,以栅堆叠结构200为掩模进行第一次源漏离子注入形成轻掺杂源漏区(LDD)或源漏扩展区310,然后在栅堆叠结构 200两侧形成有隔离侧墙400,以隔离侧墙400为掩模进行第二次源漏离子注入形成重掺杂源漏区320,然后通过自对准硅化物工艺在隔离侧墙400两侧的重掺杂源漏区320上形成金属硅化物的源漏接触500。值得注意的是,图1以及后续附图中,为了方便示意起见,仅显示了体硅衬底上的各种结构,但是本专利技术依然适用于SOI衬底。为了简便明了起见,仅显示了 MOSFET器件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后栅工艺中有效降低了源漏接触电阻的MOSFET,包括:衬底、衬底上的由栅极介质层和栅极金属层构成的栅极堆叠结构、栅极堆叠结构两侧衬底中的源漏区、栅极堆叠结构两侧衬底上的栅极侧墙、衬底上的层间介质、源漏区上层间介质中的源漏接触塞、源漏区与源漏接触塞之间的金属硅化物,其特征在于:金属硅化物与源漏区的界面处具有掺杂离子的分凝区,栅极介质层位于栅极金属层下方以及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军赵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