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5068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2 13:47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与匹配之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包括成型一体之绝缘本体与复数插头端子,藉由插头端子之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经由转折段延伸并排后,使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对贴合,缩小产品宽度,并透过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对内面的塑型空间供塑料成型,以及第二接触部之埋入端固定于绝缘本体,大幅提升产品强度,使产品在成型制程上以及产品在插拔的过程中,插头端子不易与绝缘本体脱离,可增强产品强度以及提高插头端子与绝缘本体的保持力增强端子与胶芯的保持力。

Plug electric connector and socket electric connector

A plug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ic connector, socket,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es forming one of the insulating body and plural plug terminals, the first contact part of the plug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via the turning section extending side by side, the first contact part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are jointed, narrow width of products, and through the first contact part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elative plastic space for plastic forming, and buried second contact part end fix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greatly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products, make the products in the molding process and products in the swap process, not easy to plug terminals and the insulating body detachment, products can enhance the strength and improve the plug terminals and insulation body retention enhanced terminals and the rubber core holding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3C电子产品愈渐小型化与轻薄化为趋势,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内部经常会需要在不同的电路板之间作电性连接,由于电子装置的体积小,内部空间势必相对局促,因此电路板之间通常会利用板对板(BoardtoBoard,简称BTB)电连接器使彼此电性连接,达到较佳的空间利用率。板对板电连接器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一般来说,此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了插头连接器与相对应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上排列有复数公端子,插座连接器上排列有复数母端子,当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后,公端子会匹配母端子,以达成两块印刷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现有插座电连接器之母端子主要包括主臂、自主臂一侧的表面并排形成之夹持臂,及主臂另一侧延伸焊接脚,常见夹持臂与主臂概呈U字型结构,夹持臂并无延伸任何支撑结构,若施予的插入力较大,或者因公端子本身尺寸公差较大,夹持臂与公端子接触时,夹持臂无任何支撑结构预防,夹持臂容易变形或断裂的可能性发生,是以,如何解决现有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复数插头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底壁、一对第一侧壁及一对第一端壁,一对第一侧壁系于底壁上沿纵长方向设置,一对第一端壁系于底壁上沿一横向方向设置,一对第一侧壁及一对第一端壁围成第一对接空间;及各插头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一对接空间内而抵靠第一侧壁一面,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一对接空间内而抵靠第一侧壁一面,第一接触部包括凹槽,凹槽面向第一对接空间而凹陷形成第一接触部之外侧面;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侧壁另一面而并排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一侧自转折段延伸至第一接触部一侧,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共同界定塑型空间,第二接触部包括卡掣凹部,卡掣凹部凹陷形成于背离第一接触部之第二接触部的外侧面;及第一焊接部自第一接触部另一侧朝外延伸而穿出底壁。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凹槽之第一接触部的宽度小于转折段的宽度,位于卡掣凹部之第二接触部的宽度小于转折段的宽度。本技术亦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匹配上述之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复数插座端子;绝缘座体包括底壁、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一对第二侧壁系于底壁上沿纵长方向设置,一对第二端壁系于底壁上沿横向方向设置,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围成第二对接空间,底壁包括朝向第二对接空间内部突伸之舌板,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与对应之舌板两侧各设有复数沿纵长方向排列之端子槽,复数端子槽贯穿底壁并与第二对接空间连通,且一对第二侧壁包括有复数固定槽,各固定槽贯穿于一对第二侧壁而对应各端子槽设置,其中,绝缘座体包括复数抵靠面,各抵靠面凹陷形成于舌板两侧之各端子槽的内侧面;及各插座端子包括主臂、一对弹性夹臂、固定臂及第二焊接部;主臂设置于底壁中,一对弹性夹臂包括第一侧臂及第二侧臂,第一侧臂及第二侧臂各自主臂一侧朝外延伸至端子槽,各第一侧臂位于舌板两侧之各端子槽,各第二侧臂位于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的各端子槽,第一侧臂包括延伸至第二对接空间之第一接触端及自第一接触端另一侧边斜向延伸至相邻抵靠面之支撑臂,固定臂自主臂另一侧朝外延伸至固定槽中;及第二焊接部包括接触脚,接触脚自主臂另一侧延伸出第二侧壁外。本技术亦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匹配上述之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复数插座端子;绝缘座体包括底壁、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一对第二侧壁系于底壁上沿纵长方向设置,一对第二端壁系于底壁上沿横向方向设置,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围成第二对接空间,底壁包括朝向第二对接空间内部突伸之舌板,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与对应之舌板两侧各设有复数沿纵长方向排列之端子槽,复数端子槽贯穿底壁并与第二对接空间连通,且一对第二侧壁包括有复数固定槽,各固定槽贯穿于一对第二侧壁而对应各端子槽设置;及各插座端子包括主臂、一对弹性夹臂、固定臂及第二焊接部;主臂设置于底壁中,一对弹性夹臂包括第一侧臂及第二侧臂,第一侧臂及第二侧臂各自主臂一侧朝外延伸至端子槽,各第二侧臂位于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的各端子槽,第二侧臂包括自主臂上斜向延伸之支撑段以及自支撑段顶端朝第二对接空间延伸之第二接触端;固定臂自主臂另一侧朝外延伸至固定槽中;及第二焊接部包括接触脚,接触脚自主臂另一侧延伸出第二侧壁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脚与该主臂位于不同水平面而垫高该主臂,各插座端子更包括对流槽,对流槽凹陷于主臂底部而形成空气对流区域,一对弹性夹臂包括缺角结构,缺角结构形成于主臂与支撑臂之间。藉由第一侧臂之支撑臂的结构设计,当插头端子接触第一侧臂时,支撑臂可接触到抵靠面,提供支撑第一侧臂的作用,增加第一侧臂的结构力量,并可防止未提供支撑作用时,第一侧臂容易变形或断裂的可能性发生。并透过第二侧臂之支撑段的结构设计,增加第二侧臂的弹性,提升整体插拔力。此外,使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在接触时的可靠度提高,在震动或冲击环境下亦可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与预防措失,对于插拔时亦具有缓冲作用,避免第一侧臂或第二侧臂插拔使用后产生断裂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电连接器组合之外观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之电连接器组合之外观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之电连接器组合之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插座端子之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之电连接器组合之侧视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之插座电连接器之侧观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之插座端子另一态样之侧视示意图(一)。图8为本技术之插座端子另一态样之侧视示意图(二)。符号说明100...................插头电连接器1.....................绝缘本体11....................底壁13....................第一侧壁131...................内侧面132...................外侧面15....................第一端壁17....................第一对接空间3.....................插头端子31....................第一接触部311...................凹槽33....................第二接触部331...................卡掣凹部34....................转折段35....................塑型空间36....................第一焊接部200...................插座电连接器5.....................绝缘座体51....................底壁511...................舌板53....................第二侧壁531...................端子槽532...................抵靠面533...................固定槽55....................第二端壁5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底壁、一对第一侧壁及一对第一端壁,该一对第一侧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纵长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一端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横向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一侧壁及该一对第一端壁围成一第一对接空间;及复数插头端子,各该插头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对接空间内而抵靠该第一侧壁一面,该第一接触部包括一凹槽,该凹槽面向该第一对接空间而凹陷形成该第一接触部之外侧面;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侧壁另一面而并排该第一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一侧自一转折段延伸至该第一接触部一侧,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之间共同界定一塑型空间,该第二接触部包括一卡掣凹部,该卡掣凹部凹陷形成于背离该第一接触部之该第二接触部的外侧面;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焊接部自该第一接触部另一侧朝外延伸而穿出该底壁。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25 TW 1042156211.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底壁、一对第一侧壁及一对第一端壁,该一对第一侧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纵长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一端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横向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一侧壁及该一对第一端壁围成一第一对接空间;及复数插头端子,各该插头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对接空间内而抵靠该第一侧壁一面,该第一接触部包括一凹槽,该凹槽面向该第一对接空间而凹陷形成该第一接触部之外侧面;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侧壁另一面而并排该第一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一侧自一转折段延伸至该第一接触部一侧,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之间共同界定一塑型空间,该第二接触部包括一卡掣凹部,该卡掣凹部凹陷形成于背离该第一接触部之该第二接触部的外侧面;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焊接部自该第一接触部另一侧朝外延伸而穿出该底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该凹槽之该第一接触部的宽度小于该转折段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该卡掣凹部之该第二接触部的宽度小于该转折段的宽度。4.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包括一底壁、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该一对第二侧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纵长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二端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横向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二侧壁及该一对第二端壁围成一第二对接空间,该底壁包括一朝向该第二对接空间内部突伸之舌板,该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与对应之该舌板两侧各设有复数沿该纵长方向排列之端子槽,该些端子槽贯穿该底壁并与该第二对接空间连通,且该一对第二侧壁包括有复数固定槽,各该固定槽贯穿于该一对第二侧壁而对应各该端子槽设置,其中,该绝缘座体包括复数抵靠面,各该抵靠面凹陷形成于该舌板两侧之各该端子槽的内侧面;及复数插座端子,各该插座端子包括:一主臂,该主臂设置于该底壁中;一对弹性夹臂,该一对弹性夹臂包括一第一侧臂及一第二侧臂,该第一侧臂及该第二侧臂各自该主臂一侧朝外延伸至该端子槽,各该第一侧臂位于该舌板两侧之各该端子槽,各该第二侧臂位于该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的各该端子槽,该第一侧臂包括一延伸至该第二对接空间之第一接触端及一自该第一接触端另一侧边斜向延伸至相邻该抵靠面之支撑臂;一固定臂,该固定臂自该主臂另一侧朝外延伸至该固定槽中;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焊接部包括一接触脚,该接触脚自该主臂另一侧延伸出该第二侧壁外。5.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包括一底壁、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该一对第二侧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纵长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二端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横向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二侧壁及该一对第二端壁围成一第二对接空间,该底壁包括一朝向该第二对接空间内部突伸之舌板,该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清蒙大德罗旺杰游政峰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