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阀及其阀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008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路阀及其阀体,阀体由可分离的上下阀体组成,上阀体上有水平轴线的活塞腔,下阀体上有与罐口相配的螺纹,上阀体与下阀体上有防止转动的定位,上阀体与下阀体结合面上有带锥度的法兰结构,左右卡箍套在法兰上,锁紧卡箍可实现上下阀体的连接,松开卡箍可实现上下阀体的分离,阀体密封圈装在下阀体法兰端面的凹槽内,实现上下阀体和各水流通道的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水平轴线活塞腔和分离式阀体结构,阀门整体高度降低,软水系统占用的空间减小,阀门拆装方便。另外,由于将程序轮和主轮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简化了传动结构,消除了程序轮和主轮齿轮啮合带来的传动误差,使程序轮定位更准确,制造更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水处理多路阀及其阀体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外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小型自动软化水多路阀,其阀体结构一般采用一体式。罐ロ螺纹接ロ与活塞腔在同一轴线上,这样阀门的总高度就比较高,软水系统占用的空间比较大,阀门拆装困难;阀门控制停位的程序轮的传动机构比较复杂,对制造精度要求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ー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路阀的阀体,该阀体安装高度较小、拆装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路阀的阀体,包括上阀体、下阀体、阀体密封圈、左卡箍、右卡箍、卡箍销、卡箍螺母、卡箍螺钉;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结合面上有法兰结构,所述阀体密封圈安装在所述下阀体的法兰端面的凹槽内,所述左卡箍和所述右卡箍套在所述法兰结构上;所述左卡箍和所述右卡箍一端由所述卡箍销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由所述卡箍螺钉穿过所述左卡箍和固定在所述右卡箍上的所述卡箍螺母紧固连接;紧固所述卡箍螺钉就可使左、右卡箍抱紧上、下阀体的法兰,从而压紧阀体密封圈实现阀体密封,松开所述卡箍螺钉并转动左卡箍就可拆下左、右卡箍,从而分离上、下阀体。可选地,所述上阀体上具有水平轴线的活塞腔,所述下阀体上具有与装有水处理材料的罐子的罐ロ相匹配的连接螺纹。可选地,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上具有防止彼此相对转动的凹凸嵌合定位结构,使所述上、下阀体的水道对准。可选地,所述上阀体与所述下阀体结合法兰盘背面带有锥度,当锁紧所述卡箍螺钉时,所述上、下阀体结合面自动贴紫。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多路阀,包括上述任ー项所述的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水平轴线活塞腔和分离式阀体结构,本技术的多路阀门整体高度降低,软水系统占用的空间减小,阀门拆装方便。另外,由于将程序轮和主轮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简化了传动结构,消除了程序轮和主轮齿轮啮合带来的传动误差,使程序轮定位更准确,制造更简単。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I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多路阀的阀体和控制机构的垂直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多路阀的阀体和控制机构的水平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多路阀的控制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 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I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多路阀的阀体和控制机构的垂直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多路阀的阀体和控制机构的水平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结合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路阀的阀体结构包括上阀体I、下阀体3、阀体密封圈24、左卡箍2、右卡箍11、卡箍销20、卡箍螺母22、卡箍螺钉21。其中,上阀体I上具有水平轴线的活塞腔,下阀体3上具有与装有水处理材料的罐子(未图示)的罐ロ相匹配的连接螺纹。上阀体I与下阀体3结合面上有法兰结构,(上阀体I与下阀体3上的)该法兰结构上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用于防止彼此相对转动的凹凸嵌合定位结构,使上、下阀体1、3的水道对准。阀体密封圈24安装在下阀体3的法兰端面的凹槽内,左卡箍2和右卡箍11套在法兰结构上。左卡箍2和右卡箍11 一端由卡箍销20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由卡箍螺钉21穿过左卡箍2和固定在右卡箍11上的卡箍螺母22紧固连接。紧固卡箍螺钉21就可使左、右卡箍2、11抱紧上、下阀体1、3的法兰,从而压紧阀体密封圈24实现阀体密封,松开所述卡箍螺钉21并转动左卡箍2就可拆下左、右卡箍2、11,从而分离上、下阀体1、3。在本实施例中,上阀体I与下阀体3结合法兰盘背面带有锥度。当锁紧卡箍螺钉21时,上、下阀体1、3结合面会自动贴紧。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多路阀的控制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选择性地省略了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參照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如图3所示,同时也请继续參考图I和图2,本实施例的多路阀的控制机构主要包括后背板7、支架16、惰轮9、棘轮17、旋钮螺丝13、旋钮12、活塞杆6、活塞杆固定片10、主轮螺丝19、主轮垫片18、主轮15、程序轮14、弹簧25、钢球26和马达组件8等。其中,支架16固定在后背板7上;惰轮9放置在支架16上,与支架16相配;棘轮17放置在惰轮9上,与惰轮9相配;棘轮17在惰轮9里可实现单一方向的无阻碍的转动,否则只能随惰轮9在支架16上一起转动;主轮15放置在棘轮17里,与其相配,随其一同转动;程序轮14套在主轮15上,与其相配,随其一同转动;旋钮12装在程序轮14上,带动程序轮14和主轮15转动;活塞杆6 —端通过活塞固定块5与活塞4相连接,活塞杆6另一端与活塞杆固定片10固定在一起;活塞杆固定片10放置在主轮15上,随主轮15的转动而带动活塞杆6上下的往复运动;马达组件8固定在后背板7上,马达组件8上的齿轮与惰轮9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程序轮14和主轮15安装在同一轴线上,并且相互不转动,程序轮14和主轮15的偏心局部端分别位于支架16的两端。程序轮14和旋钮12可采用花键连接,并用旋钮螺丝13固定在一起。继续如图3所示,程序轮14上有两个按轴线对称的圆柱孔,弹簧25和钢球26压在其内。支架16上有工作定位用的球形凹坑,当程序轮14转动时,钢球26在支架16配合面上滑动,并在落入支架16上相应的球形凹坑内实现定位。另外,当转动程序轮14到一定的位置时,其上的异形凸台会顶住ー盐阀杆23,顶开安装在上阀体I侧面的盐阀。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水平轴线活塞腔和分离式阀体结构,本技术的多路阀门整体高度降低,软水系统占用的空间减小,阀门拆装方便。另外,由于将程序轮和主轮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简化了传动结构,消除了程序轮和主轮齿轮啮合带来的传动误差,使程序轮定位更准确,制造更简単。本技术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路阀的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阀体(1)、下阀体(3)、阀体密封圈(24)、左卡箍(2)、右卡箍(11)、卡箍销(20)、卡箍螺母(22)、卡箍螺钉(21);所述上阀体(1)与所述下阀体(3)结合面上有法兰结构,所述阀体密封圈(24)安装在所述下阀体(3)的法兰端面的凹槽内,所述左卡箍(2)和所述右卡箍(11)套在所述法兰结构上;所述左卡箍(2)和所述右卡箍(11)一端由所述卡箍销(20)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由所述卡箍螺钉(21)穿过所述左卡箍(2)和固定在所述右卡箍(11)上的所述卡箍螺母(22)紧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阀的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阀体(I)、下阀体(3)、阀体密封圈(24)、左卡箍(2 )、右卡箍(11)、卡箍销(20 )、卡箍螺母(22 )、卡箍螺钉(21);所述上阀体(I)与所述下阀体(3)结合面上有法兰结构,所述阀体密封圈(24)安装在所述下阀体(3)的法兰端面的凹槽内,所述左卡箍(2)和所述右卡箍(11)套在所述法兰结构上;所述左卡箍(2)和所述右卡箍(11) 一端由所述卡箍销(20)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由所述卡箍螺钉(21)穿过所述左卡箍(2)和固定在所述右卡箍(11)上的所述卡箍螺母(22)紧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晋文彪孙宇郑柏均谢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