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375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体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该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包括:第一软垫,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和车身之间第二软垫,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和锁紧螺栓之间;高位进气管和车身支架之间通过锁紧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通过设置两个软垫来吸收震动能量,可保证高位进气管的振动得到最大程度的衰减,提高整车的减振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体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
技术介绍
高位进气管在工作时,因进气量随着发动机不同的工况而变化,导致高位进气管产生不同频率的震动和噪声传递到驾驶室中,导致驾驶室噪音偏大。为了解决噪声干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高位进气管与车身连接之间增加软垫用来衰减高位进气管自身产生的震动。如图I所7]^,为现有技术闻位进气管减振结构意图。该闻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在高位进气管I’与车身支架2’之间增设软垫3’,通过螺栓打紧。 但该种结构存在如下缺点(I)高位进气管的振动通过软垫衰减之后小部分传递到车身上,但大部分震动通过螺栓传递到车身上,螺栓与高位进气管、车身支架之间无减振可以看做是刚性连接。(2)该种紧固结构,螺栓扭紧力矩很难控制,螺栓彻底打紧后,软垫基本失去弹性元件的性能,接近刚性连接,减振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以克服现有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使用性能较差以及减震效果较差的缺陷。(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包括第一软垫,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和车身支架之间;所述高位进气管和车身支架之间通过锁紧螺栓连接;第二软垫,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和锁紧螺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垫由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软垫由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栓除设有第二软垫的部分上套有刚性衬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软垫端部与锁紧螺栓之间设于刚性垫片,所述刚性垫片的厚度小于第二软垫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刚性衬套由钢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刚性垫片由钢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刚垫片硫化在第二软垫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通过设置两个软垫来吸收震动能量,可保证高位进气管的振动得到最大程度的衰减,提高整车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闻位进气管减振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I’ 高位进气管;2’ 车身支架;3’ 软垫;1 :第一软垫;2 :第二软垫;3 :高位进气管;4 :车身支架;5 :锁紧螺栓;6 :衬套;7 :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结构示意图。该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包括第一软垫1,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3和车身车架4之间,高位进气管3和车身支架4之间通过锁紧螺栓5连接;第二软垫2,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3和锁紧螺栓5之间。该结构可有效保证螺栓与高位进气管之间没有刚性连接,保证高位进气管的振动得到最大程度的衰减,提高整车的减震效果。其中,第一软垫I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二软垫2由弹性材料制成。较优地,该弹性材料可采用橡胶或其他弹性材料。另外,设置锁紧螺栓5除设有第二软垫2的部分上套有刚性衬套6,第二软垫2端部与锁紧螺栓5之间设于刚性垫片7,刚性垫片7的厚度小于第二软垫2的厚度,其中,该刚性垫片7硫化在第二软垫2上。当打紧锁紧螺栓5后,该刚性衬套6将与第二软垫2硫化的钢性垫片7相接触,保证第二软垫2被压缩不过量,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不损失第二软垫2的弹性性能,最大程度地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较优地,刚性衬套6由钢材料制成,刚性垫片7由钢材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通过设置两个软垫来吸收震动能量,可保证高位进气管的振动得到最大程度的衰减,提高整车的减震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软垫,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和车身支架之间;所述高位进气管和车身支架之间通过锁紧螺栓连接; 第二软垫,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和锁紧螺栓之间。2.如权利要求I所述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垫由弹性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垫由弹性材料制成。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栓除设有第二软垫的部分上套有刚性衬套。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垫端部与锁紧螺栓之间设于刚性垫片,所述刚性垫片的厚度小于第二软垫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衬套由钢材料制成。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垫片由钢材料制成。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垫片硫化在第二软垫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车体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该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包括第一软垫,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和车身之间第二软垫,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和锁紧螺栓之间;高位进气管和车身支架之间通过锁紧螺栓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通过设置两个软垫来吸收震动能量,可保证高位进气管的振动得到最大程度的衰减,提高整车的减振效果。文档编号B60K13/02GK202806351SQ20122047835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李栋, 高新路, 王郡成, 夏宝华, 蔡增锋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位进气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软垫,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和车身支架之间;所述高位进气管和车身支架之间通过锁紧螺栓连接;第二软垫,其设置于高位进气管和锁紧螺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高新路王郡成夏宝华蔡增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