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吨叉车的多功能湿式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6576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5~10吨叉车的多功能湿式桥。该驱动桥的行车制动器均为湿式制动器;左、右制动器的内侧壳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两侧的第一润滑油道分别连通着右、左冷却油管的一端,右、左冷却油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三通管的第一和第二端口;与主减速器总成对应的驱动桥壳的底部设有冷却油出油管;轮毂本体上分别开设有泄油孔、第二润滑油道和第三润滑油道;三通管的第三端口和冷却油出油管分别与润滑泵的出口和进口连通;形成强制循环润滑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是一般鼓式制动器的3-5倍,使用超过三年制动性能不会衰退;其强制循环润滑系统,避免了与起升系统共用冷却机构而造成的液压油箱体积大和增加冷却风扇造成的发动机供电不足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叉车车桥
,具体涉及5 10吨叉车的湿式桥。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5-10T的叉车驱动桥的制动器均采用干式制动,制动系统暴露在外部工作环境中,易受水侵蚀、灰尘、油污等影响,制动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安全性较低,特别是在沿海一些港口码头,很容易发生危险。正在研发的叉车用湿式桥存在如下问题1.湿式制动器所用冷却系统与液压工作装置共用油源导致液压油箱为保证散热面积,体积较大,且须增加冷却风扇,造成车体结构复杂;同时加装风扇后,因发动机的功率限制易导致供电不足,使用时须在原有基础上再选用大功率的发动机。使整机制造成本较高;2.制动时摩擦片与隔片间的油膜挤压不干净,制动时摩擦片与隔片易相互打滑,导致制动响应时间慢,湿式制动器易急剧产生高温而烧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5-10T叉车的驱动桥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结构改进,提供一种具有更好制动性能、安全性能的5 10吨叉车的多功能湿式桥。具体的结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5 10吨叉车的多功能湿式桥包括驱动桥壳I和主减速器总成15,驱动桥壳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依次设有制动器、轮毂总成3和轮边行星减速机构4,改进在于所述制动器为湿式制动器;与主减速器总成15相对应的制动器内侧壳体11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21,两侧制动器的第一润滑油道21分别连通着右冷却油管16的一端和左冷却油管17的一端,右冷却油管16的另一端连接着三通管19的第一端口,左冷却油管17的另一端连接着三通管19的第二端口 ;与主减速器总成对应的驱动桥壳的底部设有冷却油出油管18 ;与制动器连接处的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花键处径向上均布开设有泄油孔22,与泄油孔22相邻的轮毂本体的内轴承座的圆周上均布开设有轴向的第二润滑油道23,第二润滑油道23的两端与轮毂本体两侧的空腔连通,轮毂本体的外轴承座的圆周上均布开设有径向的第三润滑油道24,第三润滑油道24与轮毂本体中部的空腔连通;与内轴承座对应的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的外圆周上套设有浮动油封6,且浮动油封6为配对使用,两只浮动油封6分别位于制动器外侧壳体7的端部和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的端部内;三通管19的第三端口和冷却油出油管18分别与润滑泵的出口和进口连通,使多功能湿式桥内形成强制循环润滑系统。与泄油孔22相邻的轮毂本体的内轴承座的圆周上均布开设有八条轴向的第二润滑油道23,且第二润滑油道23的横截面呈扇面状。轮毂本体的外轴承座的圆周上均布开设有八条径向的第三润滑油道2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较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O.本专利技术的行车制动器采用全封闭的湿式制动器,免受外界水份、灰尘、油污等影响,湿式制动器随着摩擦片与隔片的磨损,能够自我调整分离间隙,确保制动稳定可靠,长期有效;制动点放置在轮毂上,使得摩擦片与隔片间的相对转速较低,降低了摩擦片与隔片的磨损,同时降低了湿式制动器的发热量,使用寿命是一般鼓式制动器的3-5倍,使用超过三年制动性能不会衰退; (2).本专利技术多功能湿式桥内形成的强制循环润滑系统,散热性能好,避免了湿式制动器与起升系统共用冷却机构而造成的液压油箱体积大和因油温高增加冷却风扇造成发动机供电不足的难题; (3).与制动器连接处的轮毂本体花键处径向上均布开设有泄油孔,使摩擦片与隔片之间形成的油膜在制动时能够快速、彻底的挤出,避免制动时摩擦片与隔片相对打滑产生高温,同时缩短了制动响应时间、提升了制动效果; (4).制动器本体与轮毂本体之间采用浮动油封进行密封,有效的消除了外界对唇口的损坏,抵消轴旋转时的跳动,同时大大简化了装配工艺。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等轴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前视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放大图。图4为制动器内侧壳体端面视图。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图6为轮毂总成的剖视图。图7为图6的E向视图。图8为图6的D-D剖视图。图9为图7的局部视图。图10为制动器与轮毂的装配示意图。上图中序号驱动桥壳I、右制动器2、轮毂总成3、轮边行星减速机构4、左制动器5、浮动油封6、制动器外侧壳体7、摩擦片8、隔片9、活塞总成10、制动器内侧壳体11、限位螺钉12、回位弹簧14、主减速器总成15、右冷却油管16、左冷却油管17、冷却油出油管18、三通管19、高压油道20、第一润滑油道21、泄油孔22、第二润滑油道23、第三润滑油道24。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实施例 参见图I、图2、图5,5 10吨叉车的多功能湿式桥包括驱动桥壳I和主减速器总成15,驱动桥壳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依次安装有右制动器2和左制动器5,右制动器2外侧和左制动器5外侧的驱动桥壳I上还分别安装有轮毂总成3和轮边行星减速机构4 ;右制动器2和左制动器5均为湿式制动器。与主减速器总成15相对应的制动器内侧壳体11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21,两侧制动器的第一润滑油道21分别连通着右冷却油管16的一端和左冷却油管17的一端,右冷却油管16的另一端连接着三通管19的第一端口,左冷却油管17的另一端连接着三通管19的第二端口。与主减速器总成对应的驱动桥壳的底部连通有冷却油出油管18。与制动器连接处的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径向上均布开设有泄油孔22,与泄油孔22相邻的轮毂本体的内轴承座的圆周上均布开设有八条轴向的第二润滑油道23,且第二润滑油道23的横截面呈扇面状,第二润滑油道23的两端与轮毂本体两侧的空腔连通;轮毂本体的外轴承座的圆周上均布开设有八条径向的第三润滑油道24,第三润滑油道24与轮毂本体中部的空腔连通;与内轴承座对应的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的外圆周上套设有浮动油封6,且浮动油封6为配对使用,两只浮动油封6分别位于制动器外侧壳体7的端部和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的端部内。由图3、图5可见,叉车液压系统中的工作泵通过制动阀的制动油口将高压油由制动器内侧壳体11上的高压油道20打入由活塞总成10与制动器内侧壳体11之间的液压油腔,活塞总成10在制动介质的作用下克服回位弹簧14的弹簧拉力沿着半轴的轴线向右移动,将隔片9、摩擦片8压紧,进而产生制动力矩并随着制动介质的压力增大而成线性比例增大,直至驱动轮抱死,从而实现了行车制动。在此过程中,活塞总成10快速的压紧摩擦片8与隔片9时,摩擦片8与隔片9之间的油膜会快速的沿着轮毂本体上的泄油孔22泄出;当外界液压系统的压强解除时,活塞总成10在回位弹簧14的作用下,又回到原来位置,活塞腔中的制动介质返回液压油箱,隔片9、摩擦片8之间制动力矩消失,制动解除。由图2、图3、图10可见,位于制动器外侧壳体7的端部和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端部内的浮动油封6,通过浮动油封6端面的镜面进行密封,此密封方式为浮动,消除了外界对唇口的损坏,抵消轴旋转时的跳动,同时大大简化了装配工艺。由图2、图6、图7、图8、图10可见,驱动桥工作时,由整机匹配的一个润滑泵将桥壳内的油由冷却油出油管18抽出,润滑泵的另一端接三通管19的第三端口,由三通管19将桥壳内的油分别沿左冷却油管17、右冷却油管16,再分别经冷却第一润滑油道21送至右制动器总成2与左制动器总成5内,再经第二润滑油道23、第三润滑油道24流入轮毂总成3、轮边行星减速机构4形成的轮边油腔,随着油位的升高,润滑油最后又经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5~10吨叉车的多功能湿式桥,包括驱动桥壳(1)和主减速器总成(15),驱动桥壳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依次设有制动器、轮毂总成(3)和轮边行星减速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为湿式制动器;与主减速器总成(15)相对应的制动器内侧壳体(11)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21),两侧制动器的第一润滑油道(21)分别连通着右冷却油管(16)的一端和左冷却油管(17)的一端,右冷却油管(16)的另一端连接着三通管(19)的第一端口,左冷却油管(17)的另一端连接着三通管(19)的第二端口;与主减速器总成对应的驱动桥壳的底部设有冷却油出油管(18);与制动器连接处的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花键处径向上均布开设有泄油孔(22),与泄油孔(22)相邻的轮毂本体的内轴承座的圆周上均布开设有轴向的第二润滑油道(23),第二润滑油道(23)的两端与轮毂本体两侧的空腔连通,轮毂本体的外轴承座的圆周上均布开设有径向的第三润滑油道(24),第三润滑油道(24)与轮毂本体中部的空腔连通;与内轴承座对应的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的外圆周上套设有浮动油封(6),且浮动油封(6)为配对使用,两只浮动油封(6)分别位于制动器外侧壳体(7)的端部和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的端部内;三通管(19)的第三端口和冷却油出油管(18)分别与润滑泵的出口和进口连通,使多功能湿式桥内形成强制循环润滑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5 10吨叉车的多功能湿式桥,包括驱动桥壳(I)和主减速器总成(15),驱动桥壳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依次设有制动器、轮毂总成(3)和轮边行星减速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为湿式制动器;与主减速器总成(15)相对应的制动器内侧壳体(11)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21),两侧制动器的第一润滑油道(21)分别连通着右冷却油管(16) 的一端和左冷却油管(17)的一端,右冷却油管(16)的另一端连接着三通管(19)的第一端口,左冷却油管(17)的另一端连接着三通管(19)的第二端口 ;与主减速器总成对应的驱动桥壳的底部设有冷却油出油管(18);与制动器连接处的轮毂总成(3)的轮毂本体花键处径向上均布开设有泄油孔(22),与泄油孔(22)相邻的轮毂本体的内轴承座的圆周上均布开设有轴向的第二润滑油道(23),第二润滑油道(23)的两端与轮毂本体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乙周齐齐张丽郑海香陈先成刘宗其袁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