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878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17:48
一种具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马达,包括一马达、一壳体、一行星齿轮模组及一传动模组,该行星齿轮模组包括一承座、一太阳齿轮、数行星齿轮及一环形齿轮,该传动模组包括一第一传动件、一第二传动件及一第三传动件,该马达带动该太阳齿轮旋转,该太阳齿轮一方面将动力依序传送至各该行星齿轮、环形齿轮、壳体及第二传动件,另一方面将动力依序传送至各该行星齿轮、承座、转盘、第一传动件及第三传动件,藉由该行星齿轮模组的该环形齿轮及该承座的差速输出,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应用于电动车辆的
,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具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马达,透过该行星齿轮模组的该环形齿轮及该承座的差速输出,使本技术具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效果。
技术介绍
面对全球能源来源短缺、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且石化燃料容易衍生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等棘手问题,因此交通工具采用以电力为能源、无空气污染的马达动力乃成为必然趋势。习知电动车大多以电动马达配合单一动力输出轴的传动结构,其传动效率偏低,且当电瓶电力耗尽需以脚踩方式驱动电动车前进时,由于人工动力传经该电动马达时的磁阻作用,将严重影响脚踩方式的动力输出效率。是以,针对上述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马达,以解决习用技术存在的缺陷,通过该行星齿轮模组的该环形齿轮及该承座的差速输出,使本技术具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马达,该马达装设于一轴套外周,且和一电瓶电连接,该轴套旋转的套设于一固定轴,其一端固设一太阳齿轮,该固定轴固设于一固定架上;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外壳、一第一外盖及一第二外盖,该外壳二端分别固设该第一、二外盖,其内周固设一环形齿轮,其内部容置该马达,该第一外盖中心贯设一第一轴孔,该第二外盖中心贯设一第二轴孔,该固定轴穿套该第二轴孔;一行星齿轮模组,该行星齿轮模组包括一承座、该太阳齿轮、数行星齿轮及该环形齿轮,该承座中心贯设一第三轴孔,其一侧等角距环设数枢轴,各该枢轴分别枢设该行星齿轮,该承座旋转的装设于该第一外盖内侧并穿套该第一轴孔,该承座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锡生管阿国
申请(专利权)人:新恒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