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变速箱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563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变速箱阀(1),其具有可磁化的壳体(4),所述可磁化壳体与极芯锥体(6)一件式地成形。利用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速箱阀(1)可以舒适地摩擦配合地联接尤其是启动/换档离合器或者同步器。在仅很少、甚至没有变速箱油更换的情况下仍然使得使用这种变速箱阀(1)成为可能。此外,这种变速箱阀(1)也可以在变速箱油质量较差的国家使用。所述壳体(4)具有连接部(62)。该连接部(62)确定衔铁行程(65)以及极芯锥体(6)与极管(7)之间的同心度。在此,极管(7)防相对运动地与可磁化的极接盘(13)连接。仅在极管(7)中受引导的衔铁(22)借助于0.01mm至0.06mm的厚度的分离层(57)与极管(7)磁性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变速箱阀
技术介绍
DE19808279A1已公知ー种液压阀。该液压阀具有塑料壳体。该塑料壳体围绕磁导通的插入式套筒注塑成形。具有极芯锥体的极芯插入塑料壳体与插入式套筒的组合中。标称为底部的塑料部件插入到插入式套筒中,该塑料部件围绕杯形极管的杯底注塑成形。在杯底区域中盘片形极接盘套装在极管上。衔铁可沿轴向移动地布置在极管中。活塞插入衔铁,该活塞在液压套筒中受引导,该液压套筒与极芯构造为一件式的。DE102009042888A1已公知ー种比例阀,该比例阀的被标称为控制锥体的极芯锥体具有喇叭形状。标称为钢套筒的极管具有分离层,该分离层可以是胶粘涂料、PTFE或者镍·PTFE涂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实现ー种变速箱阀用于舒适地摩擦配合地联接变速箱离合器(尤其是启动/换档离合器或者同步器),这种变速箱阀使得在仅很少、甚至没有更换变速器油情况下的使用成为可能。此外,这种变速箱阀也应当在变速箱油质量较差的国家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利用权利要求I的特征得到解決。为了在变速箱油更换间隔较长的情况下(极端情况下全使用寿命的填充)仍然无故障,所述变速箱阀必须具有高的鲁棒性。虽然在要运动的部件中能够以大的间隙实现高的鲁棒性。然而这会影响调节品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阀以既保持了较高调节品质又具有高的鲁棒性的方式满足了这种相互抵触的目标。通过液压油中的污物颗粒不能堵塞变速箱阀而达到高的鲁棒性,这是因为衔铁可以施加如此大的轴向力,以使该衔铁可以始终自由拉开。变速箱阀仍然具有较高的调节品质,这种较高的调节品质借助于多个结构措施获得。这样尤其是将衔铁和极管之间的横向力降至最低。降低横向力的这种结构特征是衔铁与极管之间的滑动间隙非常狭窄,借助于非常薄的分离层代替例如套筒或者厚涂层达到这种非常狭窄的滑动间隙。这种非常薄的分离层的层厚为0.01mm至0. 06mm。薄的分离层例如能够以化学方式或者电镀方式达到。例如可以应用化学镀镍的化学方法。在此,层厚为0.045mm被证实是理想的。理论上可做到0. Olmm的最小层厚。利用目前现有的方法,从0.02mm起的层厚证实是可做到的。不同于例如电镀的镀镍,在化学方法中不在电极上呈送电压。在化学镀镍中层厚非常均匀。衔铁可以在其外周面(即滑动面)上涂层。在此,化学镀镍高度耐磨损和耐腐蚀。备选地,极管也可以在内部涂层。如果极管设计得具有直接贴靠衔铁的可磁化底部,那么为了阻止磁性粘着也在那里执行分离措施。该分离措施可以是与外周面上的分离层相同的分离层。因而衔铁的后端面或者极管的内侧底部也可以电镀地或者化学地涂层。为了建立变速箱阀的成比例的特性而布置极芯锥体。但是利用这种极芯锥体也可以实现不同的其他力/行程曲线。然而为了简化调节,大多期望线性的力/行程曲线。由于极管与衔铁之间的间距小并且还均匀,因而在衔铁上形成少的倾覆カ矩,并且由此该衔铁仅具有较小的横向力,在其他情况下摩擦和由此在实施例中进ー步描述的磁滞Ap会扩大这种横向力。为了将横向力保持得很小,极芯锥体也必须相对于衔铁和极管非常同心地取向。为此本专利技术规定,所述极芯锥体和所述壳体共同一件式地由可磁化的金属制成。此外,所述壳体具有连接部,所述极管的可磁化的极接盘支撑在所述连接部中。所述连接部确定衔铁的衔铁行程以及所述极芯锥体与极管之间的同心度。为了在有利设计中准确限定衔铁行程,所述极接盘对于轴向配合部可以具有端·面,所述端面贴靠所述壳体的接触面。为了确保所述极管与极芯锥体之间的同心度,所述极接盘可以具有径向配合部。所述径向和轴向配合部也可以组合成共同的配合部。所述极接盘例如可以沿径向向外锥形地设计,从而得到对壳体的锥形连接位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衔铁行程的调节与更高的消耗相关联。在任何情况下,所述极管都与极接盘防相对运动地(bewegungsfest)连接。可磁化的极接盘尤其可以与极管是一件式的。然而例如将极接盘实施为盘片并且压在极管上也是可能的。随后可以车削或打磨由盘片和极接盘组成的结构单元。由此,壳体与极接盘之间的连接部単独地或者至少在绝对主要的程度上确定了极管与极芯锥体之间的同轴度。如果这种连接过程能够以小的公差良好地再现,那么极管与极芯锥体也可彼此同轴地或者说对齐地批量制造。在极管内受引导的衔铁可以移动进入极芯锥体中,这种伴随摩擦的移动不会扩大横向力。为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在衔铁与极芯锥体之间出现倾斜或者摩擦,额外地,极芯锥体的内径可以大于极管的内径地实施。还可以在极芯锥体与极管之间布置套筒。然而该套管可以具有对心功能。于是该套筒就应当相应厚地实施。然而因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壳体与极接盘之间的连接部确保极管与极芯锥体之间的同轴度,所以可以要么取消这种套筒,将这种套筒实施得如此薄,使该套筒不具有对心作用。不具对心作用意味着,在安装时在壳体与极接盘之间的提及的连接部上导入的カ如此大小,使得,这种安装过程在对齐误差时总归会使薄套筒变形。于是,这种薄套筒的功能是使得套筒之内的空间相对于套筒之外的空间密封。在所述套筒之内,衔铁在液压油中移动。在所述套筒之外布置有用于移动衔铁的线圈。该线圈视变速箱阀的实施方式而位于空气、液压油或者空气/液压油混合物中。因而所述套筒可以用于保护电磁部件不受液压油影响。液压油在通向电线的接触部处不会溢出。即使在实施例所示的变速箱阀中,其电磁部件总归还是位于液压油中,这种套筒是有意义的。于是,该套筒的功能是在电磁部件之内使液压油中的空气夹带最小化。否则,在往复推动衔铁时这种空气夹带会对液压阻尼产生负面影响。虽然套筒仅非常不充分地密封-套筒之外的空间与-沿轴向在极芯锥体和极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以防止液压油的流通。然而套筒阻止,在通过横向孔向电磁部件首次填充液压油时空气积聚在套筒之内。也就是,这种空气可能在线圈周围形成,但是能够借助于套筒将这种空气保持在外部。因而也可以以现实环境条件由此还有现实阻尼情况对变速箱阀执行初始测试。也就是说就变速箱阀的可调节性而言液压阻尼是重要的。为了衔铁在两个空间之间的可移动性,液压油必须可以沿轴向在衔铁之前和之后往复移动。为此在衔铁的两个轴向端面之间布置有液压通道。该通道包含衔铁中的中心缺ロ,由于该缺ロ的对心性,衔铁保持小的横向力。此外,在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中,在该通道区域中可以布置节流孔板。这种短的节流孔板与长孔相比使得相对不依赖温度地确定液压阻尼成为可能。按照特别有利的方式,这种节流孔板集成在不可磁化的防粘盘中。由于防粘盘的不可磁化性,即使节流孔板偏心(即位于衔铁纵轴线之外)地布置也不存在横向力。在此,节流孔板的偏心布置是有优点的,这是因为防粘盘由此可以在中心封闭并且可以构成用于挺杆的中央接触面。因而可以封闭衔铁中的用于在中心贴靠挺杆的中心通道。利用挺杆可以操作液压部件。按照特别有利的方式,所述挺杆可以与液压活塞实施为一件式的。·为了引起衔铁的较高的轴向力,按照特别有利的方式,变速箱阀的液压套筒是可磁化的,并且与极芯锥体共同构成极芯。极管可以类似于具有极管锥体的极芯地实施,以对カ/行程曲线产生正面影响。附图说明由其他权利要求、说明和附图得到本专利技术其他优点。以下结合附图中的两个实施例详细阐释本专利技术其中示出 图I基本位置中的液压变速箱阀;图2调节位置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变速箱阀(1),其具有能磁化的壳体(4),所述能磁化的壳体与极芯锥体(6)一件式地成形,其中,?所述壳体(4)具有连接部(62),其中,?所述连接部(62)确定衔铁行程(65)以及所述极芯锥体(6)和极管(7)之间的同心度,其中,?所述极管(7)防相对运动地与能磁化的极接盘(13)连接,其中,?仅在所述极管(7)中受引导的衔铁(22)借助于0.01mm至0.06mm的厚度的分离层(57)与所述极管(7)磁性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拉岑·博班伯恩特·弗朗茨托马斯·雅各布安德烈亚斯·克内希特迪特尔·麦什哈特穆特·韦伯
申请(专利权)人:德国海利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