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后花毂的驱动装置,其包含:一花毂壳、一单向驱动组件及一双向驱动座,其中,单向驱动组件包含一棘齿环及一棘轮座,棘齿环于内周环设有多个单向偏斜的斜齿面,并于外周环设有多个嵌合肋,嵌合肋嵌设于花毂壳中固定环的卡合肋,棘轮座于一端外周环设有多组相对设置的结合部,由此组设有一弹性件及一抵于斜齿面的棘爪,双向驱动座于一端环设有多个嵌合肋,双向驱动座的嵌合肋与花毂壳中固定环的卡合肋相嵌组;上述结构,由于其结构能配合骑乘者需求,转换为单向驱动或双向驱动,达成增进花毂适用性的功能,由此精简业者所需生产的产品种类,从而减少产品的库存量,达成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后花毂的驱动装置」,尤指可通过变换单向驱动组件中棘齿环及棘轮座的组合方式,即可适用于左置链条或右置链条的自行车,再者,由于其结构能配合骑乘者需求,转换为单向驱动或双向驱动,达成增进花毂适用性的功能,由此精简业者所需生产的产品种类,从而减少产品的库存量,达成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自行车后花毂驱动装置,请由图15搭配图16所示观的,其包含有一花毂壳40及一棘齿盘50,其中,一花毂壳40开设有容置空间41,容置空间41并贯穿枢设有心轴42,心轴42两端提供有锁固件421,另该容置空间41于内周环设有一体设置的固定座43,且固定座43的内缘环设有多个凸卡肋431,由此嵌设有一作动环44,作动环44于内周环设有多个呈方形的卡合槽441,棘齿盘50于两侧分别设有一供链条设置的齿盘51及一·棘齿座52,棘齿座52容设于花毂壳40的容置空间41,该棘齿座52于外周环设有多个结合槽53,结合槽53设置有弹簧531及棘齿532,弹簧531撑抵棘齿532内侧,让棘齿532能抵于作动环44的卡合槽441 ;当自行车前行而转动棘齿盘50时,该棘齿532能向抵住作动环44的卡合槽441,进而带动花毂壳40转动,又当棘齿盘50停止转动时,将使得棘齿532脱离卡合槽441,并压缩弹簧531,用以达到花毂壳40与棘齿盘50间的踩踏结合与不踩踏自动分离的状态转换;当使用者因骑乘习惯不同,欲将右侧链条改设于车体左侧时,即可将装设于棘齿座52中结合槽53的弹簧531与棘齿532进行位置互换,即可达到适用于自行车左置链条的目的。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一 )、其棘齿532受弹簧531的撑抵而抵于作动环44的卡合槽441,由此带动花毂壳40转动,然而作动环44的卡合槽441乃呈方形,使得棘齿532的抵触面积过小,形成有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况。( 二 )、其作动环44的卡合槽441呈方形,使得棘齿532的抵触高度增加,即作动环44的体积较大,造成棘齿532于作动环44上的摆动幅度增加,进而形成有灵敏度不足的情况。(三)、其作动环44设置于花毂壳40的固定座43,并通过花毂壳40内壁与棘齿盘50形成轴向的定位,而作动环44与棘齿盘50仍具有适当的间隙,使得作动环44存在有轴向位移的空间,即容易造成棘齿盘50与作动环44的磨耗,而降低花毂结构的耐用性。四、其单向带动方式仅适用于一般骑乘使用,而不适用于须同步带动车轮产生正、反转动作的特技使用,如此一来,将提高自行车的添购成本,再者,就业者而言,由于该花毂的适用性较低,导致业者必须同时生产有各种不同样式的花毂,以及相对应的构件,该将造成生产开模的成本提高,以及有增加库存量的缺失。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本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一 )、其棘齿系受弹簧的撑抵而抵于作动环的卡合槽,由此带动花毂壳转动,然而作动环的卡合槽乃呈方形,使得棘齿的抵触面积过小,形成有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况。(二)、其作动环的卡合槽呈方形,使得棘齿的抵触高度增加,即作动环的体积较大,造成棘齿于作动环上的摆动幅度增加,进而形成有灵敏度不足的情况。(三)、其作动环设置于花毂壳的固定座,并通过花毂壳内壁与棘齿盘形成轴向的定位,而作动环与棘齿盘仍具有适当的间隙,使得作动环存在有轴向位移的空间,即容易造成棘齿盘与作动环的磨耗,而降低花毂结构的耐用性。(四)、其单向带动方式仅适用于一般骑乘使用,而不适用于须同步带动车轮产生正、反转动作的特技使用,如此一来,将提高自行车的添购成本,再者,就业者而言,由于该 花毂的适用性较低,导致业者必须同时生产有各种不同样式的花毂,以及相对应的构件,该将造成生产开模的成本提高,以及有增加库存量的缺失。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本专利技术乃提供一种自行车后花毂的驱动装置,其包含一花毂壳,花毂壳于一侧开设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并贯穿枢设有一心轴,心轴于一端设有一螺纹段,螺纹段供一锁合件锁设,又该容置空间于内周环设有多个嵌合槽,嵌合槽是以紧配方式嵌设有一固定环,该固定环并于内周环设有多个卡合肋,再于嵌合槽之内、外侧分别设有一挡缘及一卡沟,挡缘供一轴承设置,轴承乃供心轴以紧配方式穿设,该轴承旁侧并透过一挡件挡止形成定位,卡沟供一限位件嵌设;一单向驱动组件,单向驱动组件包含一棘齿环及一棘轮座,棘齿环于内周环设有多个单向偏斜的斜齿面,并于外周环设有多个嵌合肋,嵌合肋嵌设于花毂壳中固定环的卡合肋,棘轮座轴向贯穿设有一穿设孔,穿设孔供花毂壳的心轴枢设,另该棘轮座于一端外周环设有多组相对设置的结合部,其中一结合部于旁侧轴向凹设有一第一组接槽,另一结合部则于对向侧轴向凹设有一第二组接槽,第一、第二组接槽分别供一弹性件及一棘爪组设,弹性件撑抵于棘爪内侧,棘爪抵顶于棘齿环的斜齿面,棘爪于一端设有一枢转部,又该棘轮座再于另一端设有一齿盘;以及一双向驱动座,双向驱动座于轴向贯穿设有一贯穿孔,贯穿孔供花毂壳的心轴枢设,该双向驱动座于一端环设有多个嵌合肋,双向驱动座的嵌合肋与花毂壳中固定环的卡合肋相嵌组,该双向驱动座再于另一端设有一齿盘,由此,用以得到一种自行车后花毂的驱动装置。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一 )本专利技术乃提供一种自行车后花毂的驱动装置,通过组合方式的变换,即可适用于左置链条或右置链条的自行车,且棘爪抵顶于棘齿环的斜齿面,用以增加棘爪的接触面积,由此可提升结构上的强度,用以增加其耐用性。(二)本专利技术乃提供一种自行车后花毂的驱动装置,其棘齿环具有单方向偏斜的斜齿面,并以斜齿面与棘轮座处的棘爪形成作动,通过斜齿面可降低抵触高度,并缩小棘齿环的体积,即可减少棘爪的摆动幅度,用以提高其灵敏度。(三)本专利技术乃提供一种自行车后花毂的驱动装置,由于固定环及棘齿环夹设于挡件与限位件之间,由此防止固定环与棘齿环产生轴向滑动,由此减少其轴向磨擦与碰撞,用以减少单向驱动组件的转动阻力与增加其耐用性。(四)本专利技术乃提供一种自行车后花毂的驱动装置,由于其结构能配合骑乘者的需求,转换为单向驱动或双向驱动方式,达成增进花毂适用性的功能,由此精简业者所需生产的产品种类,从而减少产品的库存量,达成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 :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型态的剖视示意图。图4 :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型态的作动示意图一。图5 :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型态的作动示意图二。图6 :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型态设置于车体右侧的状态示意图。图7 :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型态设置于车体右侧的剖视示意图。图8 :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型态设置于车体左侧的状态示意图。图9 :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组合型态设置于车体左侧的剖视示意图。图10 :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组合型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1 :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二种组合型态的作动示意图一。图12 :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二种组合型态的作动示意图二。图13 :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14 :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5 :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16 :是现有技术的剖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专利技术部份花毂壳---10容置空间一11心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后花毂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花毂壳,花毂壳于一侧开设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并贯穿枢设有一心轴,心轴于一端设有一螺纹段,螺纹段供一锁合件锁设,又该容置空间于内周环设有多个嵌合槽,嵌合槽是以紧配方式嵌设有一固定环,该固定环并于内周环设有多个卡合肋,再于嵌合槽之内、外侧分别设有一挡缘及一卡沟,挡缘供一轴承设置,轴承乃供心轴以紧配方式穿设,该轴承旁侧并透过一挡件挡止形成定位,卡沟供一限位件嵌设;一单向驱动组件,单向驱动组件包含一棘齿环及一棘轮座,棘齿环于内周环设有多个单向偏斜的斜齿面,并于外周环设有多个嵌合肋,嵌合肋嵌设于花毂壳中固定环的卡合肋,棘轮座轴向贯穿设有一穿设孔,穿设孔供花毂壳的心轴枢设,另该棘轮座于一端外周环设有多组相对设置的结合部,其中一结合部于旁侧轴向凹设有一第一组接槽,另一结合部则于对向侧轴向凹设有一第二组接槽,第一、第二组接槽分别供一弹性件及一棘爪组设,弹性件撑抵于棘爪内侧,棘爪抵顶于棘齿环的斜齿面,棘爪于一端设有一枢转部,又该棘轮座再于另一端设有一齿盘;以及一双向驱动座,双向驱动座于轴向贯穿设有一贯穿孔,贯穿孔供花毂壳的心轴枢设,该双向驱动座于一端环设有多个嵌合肋,双向驱动座的嵌合肋与花毂壳中固定环的卡合肋相嵌组,该双向驱动座再于另一端设有一齿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树,
申请(专利权)人:乔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