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成型模具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和管坯的壁厚均匀且不会产生合流线的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一种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包括芯模、同轴套在模芯下部外的四个套模、套在芯模和套模外的外模、分流器和加热装置;芯模下部和套模的外侧围均设有一头或多头的螺旋槽和与螺旋槽连通的阻流环;芯模的下端、套模的下端和外模的下端分别与分流器固定连接;分流器设有与各个螺旋槽连通的若干个进口流道;芯模外侧围的上部与外模内侧围的上部之间构成下端与阻流环连通的出口流道。该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使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和管坯的壁厚均匀且不会产生合流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成型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和管坯的壁厚均匀且不会产生合流线的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
技术介绍
家装饮用水管在使用中有氧气渗透率高的问题导致水管中水的细菌含量增高,人们将饮用水管制造五层阻氧管来改善这种情况;中国专利公告号CN 86108107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制造复合结构塑管的设备和方法,该设备是由整个分配头,包括挤压模和芯子的挤压设备组成,分配头被分为明显地与挤压设备并齐汇聚的三个环形管路,可容 纳熔融的材料;流体分流器的供料管路;芯子是由扩散和缩合式两锥筒组成,全部形成一个单一的整体,流体分流器的供料的上游位置直接固定在挤压机体上,无需附加任何固定支筋;该挤压制造复合结构塑管的设备即多层共挤塑管成型模;目前的多层塑管成型模存在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不易继续塑化和管坯的壁厚不均匀且会产生合流线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和管坯的壁厚均匀且不会产生合流线的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多层塑管成型模存在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不易继续塑化和管坯的壁厚不均匀且会产生合流线的不足,提供一种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和管坯的壁厚均匀且不会产生合流线的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包括芯模、同轴套在模芯下部外的四个套模、套在芯模和套模外的外模、分流器和加热装置;所述的芯模下部的外侧围和套模的外侧围均设有一头或多头的螺旋槽和与螺旋槽的上端连通的阻流环,阻流环的深度大于螺旋槽的螺纹深度;所述的芯模的下端、套模的下端和外模的下端分别与分流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分流器设有与各个螺旋槽的下端连通的若干个进口流道;所述的芯模外侧围的上部与外模内侧围的上部之间构成下端与阻流环连通的出口流道。五层阻氧管包括内管层、内胶层、阻氧层、外胶层和外管层;塑料挤出机有四台;该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使用时,一台塑料挤出机,通过一个进口流道与对应于内管层和外管层的螺旋槽连通;其余三台塑料挤出机分别通过另外的进口流道与另三个螺旋槽连通;四台塑料塑料挤出机挤出的塑化塑料分别经进口流道流入五个螺旋槽,没完全塑化的塑料沿螺旋槽慢速向上流动延长加热时间继续塑化,各层塑化的塑料流至阻流环时,利用熔体在模具中的压力使各层原料各自的壁厚都均匀一致地流向出口流道的下端合流,出了出口流道就成了五层阻氧管的管坯。该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使管坯的壁厚均匀和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模包括上模、中模、上端与中模的下端固定连接的下模、压圈和至少两个调节螺钉;所述的上模的形状为阶梯轴形;所述的中模的上端面设有直径大于上模的大端外径的环槽,压圈的内径大于上模的小端外径;所述的上模的大端位于环槽中,压圈套在上模的小端外压住上模的大端的上端面,压圈与中模的上端可拆固连;调节螺钉的一端穿过中模顶住上模的大端的外侧围,调节螺钉与中模螺纹连接;所述的上模的内侧围和中模的内侧围构成出口流道的外侧围。旋转调节螺钉可以调节上模的径向位置到最佳位置,使挤出的五层阻氧管的管坯的厚度均匀不偏心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的芯模和套模的螺旋槽所在处的外侧围的形状为大端位于下端的锥台形。已完全塑化的塑料分别经芯模下部的外侧围与位于内层的套模的内侧围之间的缝隙、相邻两层套模之间的缝隙和位于外层的套模的外侧围与下模的内侧围之间的缝隙快速沿轴向直线向上流动。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旋槽下端的螺纹深度大于上端的螺纹深度。增大塑化的塑料流出螺旋槽上端时的流速。作为优选,所述的芯模下部的外侧围和套模的外侧围的螺旋槽的头数为四头或六头。螺旋槽的头数为多头使塑化的塑料沿周向分布更均匀。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旋槽的螺旋升角为3度至6度。兼顾完全塑化的塑料的流速和没完全塑化的塑料的加热塑化时间。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旋槽的螺纹的底部圆弧过渡。阻力较小。作为优选,所述的阻流环的深度大于螺旋槽的螺纹深度,阻流环的底部圆弧过渡。阻力较小。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装置为旋绕在外模的外侧围外的电加热管。简单实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该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使没完全塑化的塑料在模具中容易继续塑化和管坯的壁厚均匀且不会产生合流线。二.旋转调节螺钉可以调节上模的径向位置到最佳位置,使挤出的五层阻氧管的管坯的厚度均匀不偏心效果更好。三.芯模和套模的螺旋槽所在处的外侧围的形状为大端位于下端的锥台形使已完全塑化的塑料分别经芯模下部的外侧围与位于内层的套模的内侧围之间的缝隙、相邻两层套模之间的缝隙和位于外层的套模的外侧围与下模的内侧围之间的缝隙快速沿轴向直线向上流动。四.螺旋槽下端的螺纹深度大于上端的螺纹深度,增大塑化的塑料流出螺旋槽上端时的流速。五.螺旋槽的头数为多头使塑化的塑料沿周向分布更均匀。六.螺旋槽的螺旋升角为3度至6度,兼顾完全塑化的塑料的流速和没完全塑化的塑料的加热塑化时间。七.螺旋槽的螺纹的底部和阻流环的底部圆弧过渡阻力较小。八.加热装置为旋绕在外模的外侧围外的电加热管,简单实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加热管-I、芯模-2、套模-3、外模-4、上模-41、中模_42、下模-43、压圈-44、调节螺钉-45、环槽-46、分流器-5、螺旋槽-6、阻流环_7、进口流道-8、出口流道-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附图I所示一种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包括芯模2、同轴套在模芯下部外的四个套模3、套在芯模2和套模3外的外模4、分流器5和加热装置。所述的芯模2下部的外侧围和套模3的外侧围均具有一头或多头的螺旋槽6和与螺旋槽6的上端连通的阻流环7,阻流环7的深度大于螺旋槽6的螺纹深度;所述的芯模2和套模3的螺旋槽6所在处的外侧围的形状为大端位于下端的锥台形;所述的螺旋槽6下端的螺纹深度大于上端的螺纹深度;所述的螺旋槽6的螺纹的底部圆弧过渡;所述的阻流环7的底部圆弧过渡;所述的螺旋槽6的螺旋升角为3度至6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芯模2下部的外侧围和套模3的外侧围的螺旋槽6的头数为四头或六头;最外层的螺旋槽6的头数为六头,螺旋槽6的螺旋升角为4度,其余四层的螺旋槽6的头数为四头,螺旋槽6的螺旋升角为5度。 所述的芯模2的下端、套模3的下端和外模4的下端分别与分流器5的上端螺钉连接;所述的分流器5具有与各个螺旋槽6的下端连通的四个进口流道8。所述的外模4包括上模41、中模42、上端与中模42的下端螺钉连接的下模43、压圈44和六个调节螺钉45 ;所述的上模41的形状为阶梯轴形;所述的中模42的上端面具有直径大于上模41的大端外径的环槽46,压圈44的内径大于上模41的小端外径;所述的上模41的大端位于环槽46中,压圈44套在上模41的小端外压住上模41的大端的上端面,压圈44与中模42的上端螺钉连接;六个调节螺钉45沿圆周均布,调节螺钉45的一端穿过中模42顶住上模41的大端的外侧围,调节螺钉45与中模42螺纹连接;所述的芯模2外侧围的上部与外模4内侧围的上部之间构成下端与阻流环7连通的出口流道9 ;所述的上模41的内侧围和中模42的内侧围构成出口流道9的外侧围。所述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其特征是,包括芯模、同轴套在模芯下部外的四个套模、套在芯模和套模外的外模、分流器和加热装置;所述的芯模下部的外侧围和套模的外侧围均设有一头或多头的螺旋槽和与螺旋槽的上端连通的阻流环;所述的芯模的下端、套模的下端和外模的下端分别与分流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分流器设有与各个螺旋槽的下端连通的若干个进口流道;所述的芯模外侧围的上部与外模内侧围的上部之间构成下端与阻流环连通的出口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其特征是,包括芯模、同轴套在模芯下部外的四个套摸、套在芯模和套模外的外模、分流器和加热装置;所述的芯模下部的外侧围和套模的外侧围均设有ー头或多头的螺旋槽和与螺旋槽的上端连通的阻流环;所述的芯模的下端、套模的下端和外模的下端分别与分流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分流器设有与各个螺旋槽的下端连通的若干个进ロ流道;所述的芯模外侧围的上部与外模内侧围的上部之间构成下端与阻流环连通的出口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模包括上模、中模、上端与中模的下端固定连接的下模、压圈和至少两个调节螺钉;所述的上模的形状为阶梯轴形;所述的中模的上端面设有直径大于上模的大端外径的环槽,压圈的内径大于上模的小端外径;所述的上模的大端位于环槽中,压圈套在上模的小端外压住上模的大端的上端面,压圈与中模的上端可拆固连;调节螺钉的一端穿过中模顶住上模的大端的外侧围,调节螺钉与中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游,周建林,施经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林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