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镀铝层的CPP五层共挤流延双向拉伸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4955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镀铝层的CPP五层共挤流延双向拉伸膜,这种具有镀铝层的CPP五层共挤流延双向拉伸膜在由两层聚丙烯层所构成的支撑层两侧各复合增加一层聚乙烯层,改进原膜中支撑层的贴合结构;由于PE薄膜具有拉伸伸长率大、抗张强度低的特点,将PP层与PE层复合之后能够降低薄膜支撑层的挺度,生产出来的CPP薄膜也具有拉伸特性,可以进行双向拉伸,并且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和高机械强度;而且PE经过流延后具备良好的透明度、光泽度和热封性,经过复合之后能够进一步增强CPP薄膜原有的高透明与高光泽特性,而且与热封层更容易贴合;而在支撑层最上层的第二聚乙烯层的上表面再在增设一层镀铝层,对薄膜进行金属化处理,使薄膜表面带有金属光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镀铝层的CPP五层共挤流延双向拉伸膜
技术介绍
流延膜是通过熔体流涎骤冷生产的一种无拉伸、非定向的平挤薄膜,有单层流延和多层共挤流延两种方式,其特点是生产速度快、产量高,而且薄膜的透明性、光泽性、厚度均匀性等都极为出色。多层共挤流延膜一般包括热封层、支撑层、电晕层三层结构,在材料的选择上较单层膜宽,可单独选择满足各个层面要求的物料,赋予薄膜以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其中热封层要进行热封合加工,要求材料的熔点较低,热熔性要好,热封温度要宽,封口要容易;支撑层对薄膜起到支撑作用,增加薄膜的挺性;电晕层要进行印刷或金属化处理,要求有适度的表面张力,对助剂的添加应有严格的限制。CPP薄膜(流延聚丙烯薄膜)是共挤流延膜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薄膜,具有优异的光洁度和清晰度,而且生产成本更低、产量更高。但是,CPP薄膜是通过流延挤塑工艺生产的,这种生产工艺使得CPP薄膜仅在纵向(MD)方向存在某种取向,属于非取向薄膜,使CPP薄膜缺少像BOPP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之类的双向拉伸膜所具有的物理稳定性和高机械强度,气密性也比较差。CPP薄膜既可以作为其他复合材料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镀铝层的CPP五层共挤流延双向拉伸膜,包括热封层、支撑层和电晕层,热封层贴附在支撑层的下表面,电晕层设置在支撑层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镀铝层;所述支撑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贴合的第一聚乙烯层、第一聚丙烯层、第二聚丙烯层和第二聚乙烯层;所述热封层贴附在第一聚乙烯层的下表面,第一聚乙烯层的上表面与第一聚丙烯层的下表面之间通过第一粘合层贴合,第一聚丙烯层的上表面与第二聚丙烯层的下表面之间通过第二粘合层贴合,第二聚丙烯层的上表面与第二聚乙烯层的下表面之间通过第三粘合层贴合;镀铝层设置在第二聚乙烯层的上表面,所述电晕层设置在镀铝层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镀铝层的CPP五层共挤流延双向拉伸膜,包括热封层、支撑层和电晕层,热封层贴附在支撑层的下表面,电晕层设置在支撑层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镀铝层;所述支撑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贴合的第一聚乙烯层、第一聚丙烯层、第二聚丙烯层和第二聚乙烯层;所述热封层贴附在第一聚乙烯层的下表面,第一聚乙烯层的上表面与第一聚丙烯层的下表面之间通过第一粘合层贴合,第一聚丙烯层的上表面与第二聚丙烯层的下表面之间通过第二粘合层贴合,第二聚丙烯层的上表面与第二聚乙烯层的下表面之间通过第三粘合层贴合;镀铝层设置在第二聚乙烯层的上表面,所述电晕层设置在镀铝层的上表面。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镀铝层的CPP五层共挤流延双向拉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乙烯层、第一聚丙烯层、第二聚丙烯层和第二聚乙烯层的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鄞健峰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润峰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