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致化学发光细菌传感方法及多功能探针技术

技术编号:8366086 阅读:5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化学发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致化学发光细菌传感方法及多功能探针。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纳米金粒子上富集修饰葡萄糖氧化酶,构建一种多功能探针,利用电致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细菌。该探针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具有识别与催化双重功能,首先,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糖蛋白,其携带的寡糖链可以与凝集素特异性识别结合,而且葡萄糖氧化酶能够催化葡萄糖氧化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能够促进鲁米诺的电致化学发光;另外,比表面积较大的金纳米粒子一方面起到了富集酶的作用,另一方面其自身也能催化鲁米诺发光。因此,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构建一种快速、简便、可靠、廉价且灵敏度高的方法用于细菌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化学发光
,特别涉及一种电致化学发光细菌传感方法及多功能探针
技术介绍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参与者,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一些致病菌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食品安全、水安全,使人类产生各种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比如2011年在欧洲爆发的食物中毒疫情就是由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它能够使人产生严重腹泻和败血症,甚至死亡。此外,广泛存在的铜绿假单胞菌能够使得医院中的许多病人伤口感染,造成脓肿、肺部感染、菌血症和败血症,危害极大。因此,细菌的检测、鉴别和定量对于疾病的预防与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被用于细菌的检测,从早期的显微镜观察与计数、酶联免疫法,到现在的差分脉冲伏安法、质谱、聚合酶链反应、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阻抗、石英晶体微天平、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每种方法都展现出了独特优势,不过依然存在缺点,比如多数技术操作过程繁琐、复杂,使用的仪器、药品较为昂贵,测过程耗时较长等。因此,急需发展快速、简便、可靠、廉价、灵敏度高的方法用于细菌的检测。电致化学发光,简称ECL,是一种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在分析化学中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化学发光细菌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a.?探针的制备:取3毫升浓度为1.87×10?9摩尔每升的纳米金溶液,然后加入0.05~5毫克葡萄糖氧化酶,室温下搅拌24小时;然后在10000转每分钟的转速下离心10~20分钟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最后用0.1~6毫升,pH为7.2~7.4,浓度为0.01摩尔每升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分散,即可得表面修饰葡萄糖氧化酶的金纳米粒子探针溶液;b.?金电极的处理与组装:用pH为7.2~7.4,浓度为0.01摩尔每升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将伴刀豆蛋白A凝集素配制成浓度为0.5~2毫克每毫升的溶液;取50~100微升配制好的伴刀豆蛋白A凝集素溶液,分别加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阳忠刘洋李景虹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