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9158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在正常内压且无负载状态的胎面宽度方向截面上,重叠区域中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的点为点B,通过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帘布层的最外侧的点C’且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为直线CC,轮胎表面中的直线CC所通过的点为点C,从赤道中心线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至点B的线段为线段BW,从赤道中心线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至点C的线段为线段CW,连结点B与点C的线段为线段BC。线段BW的长度与线段CW的长度的比率BW/CW为0.6以上且0.8以下。由线段BC与线段CW形成的角度θ为50°以上且7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滚动阻力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通过缩小胎面接地宽度与轮胎最大宽度之比(胎面接地宽度/轮胎最大宽度)来降低滚动阻力的充气轮胎(例如,专利文献I)。这样的充气轮胎为了使胎面接地宽度相对于轮胎最大宽度较小,形成为从胎面部至胎侧部具有较缓的曲线的形状。因此,靠近胎面部的胎侧部和路面所形成的角度较小,胎侧部与路面间的距离减小。因而,例如,当在转弯时轮胎接地宽度向胎面宽度方向的外侧扩展时、当充气轮胎开上到路边石时、当充气轮胎的内压降低时,胎侧部与路面发生摩擦的可能性较高。因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的充气轮胎中,为了抑制胎侧部的损伤,胎侧部由耐久性优异的橡胶材料形成。但是,若利用耐久性优异的橡胶材料来形成胎侧部,则胎侧部的发热量增大。由此,产生能量损耗而增大滚动阻力。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 - 2013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第I特征的充气轮胎具有一对胎圈部、横跨在上述一对胎圈部之间的帘布层、位于比上述帘布层靠轮胎径向的外侧处的胎面部、位于上述帘布层与上述胎面部之间的至少两层的带束层。上述至少两层的带束层构成相互重叠的重叠区域。在正常内压且无负载状态的胎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原永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