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叉车驱动桥用湿式制动器。该制动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活塞总成、交错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活塞总成、交错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安装在左壳体与右壳体联接后形成的空腔内,所述摩擦片的两侧面分别均布开设有沿顺时针方向的第一弧形油槽和沿逆时针方向的第二弧形油槽,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相互交错形成网格状;与轮毂对应的右壳体端部设有一只浮动油封,相配合的另一只浮动油封使用时装在相对应的轮毂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弧形油槽的油流通道相对较长,槽与槽交叉点处产生涡流,油排出的速度相对较慢,油与摩擦界面的热交换时间稍微增长,使得油降温作用利用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叉车制动
,具体涉及叉车驱动桥用湿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叉车驱动桥用制动器多数采用的是鼓式制动器,主要是由于其构造简单,前进和倒退制动性能一致,造价较低,便于加装驻车制动机构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到叉车的前轮制动中,然而鼓式制动器由于受轮毂尺寸的限制,摩擦面积小、散热不好等特点,给整车的改型、维护及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叉车主要是用在短距离搬运货物的场合,这就使得整车制动频繁,造成制动器摩擦片磨损较快,同时需要经常调整制动鼓间隙,严重时更换制动蹄带摩擦片总成;且制动鼓和制动器摩擦片表面抗污能力差,严重的影响了制动稳定性和操作的安全性。国内也有少数叉车驱动桥用的是钳盘式制动器,钳盘式制动器虽然克服了鼓式制动器的一些缺点,但仍有摩擦面积小,摩擦表面单位压力高,故对摩擦片材料的强度、耐热性、高温下的耐压性能要求高,而且制动补偿衬片磨损间隙的可靠性差等缺点。湿式制动器充分克服了鼓式制动器和钳盘式制动器的缺点,但目前的湿式制动器摩擦片,见图3,摩擦片两侧面的方形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温升过高或温度分布不均匀,致使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常常出现摩擦材料局部烧损或制动器钢盘发生“翘曲”的现象,这已成为制动器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湿式多片制动器是在浸油环境下工作的,由于冷却油的循环流动,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很大一部分热量若不能及时被冷却油带走,这样则造成摩擦片局部温度逐渐增加,同时亦使温度的分布趋于更加不均匀,致使摩擦片出现提前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湿式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常常出现摩擦材料局部烧损或制动器钢盘发生“翘曲”失效的问题,改善湿式制动器的冷却效果,通过结构改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叉车驱动桥用湿式制动器。具体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叉车驱动桥用湿式制动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活塞总成、交错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活塞总成、交错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安装在左壳体与右壳体联接后形成的空腔内,所述摩擦片的两侧面分别均布开设有油槽,改进在于所述油槽包括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所述摩擦片的两侧面分别均布开设有沿顺时针方向的第一弧形油槽和沿逆时针方向的第二弧形油槽,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相互交错形成网格状。与轮毂对应的右壳体端部设有一只浮动油封,相配合的另一只浮动油封使用时装在相对应的轮毂端部。所述第一弧形油槽的槽宽和第二弧形油槽的槽宽均为2mm,槽深均为O. 45mm,第一弧形油槽的内圆弧半径和第二弧形油槽的内圆弧半径均为75mm。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的交叉处呈十字路口状贯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1.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油沿摩擦片沟槽由内向外流动,带走热量,产生冷却效果,现有摩擦片两侧面上的方形油槽的油流通道短,油排出速度快,但油与摩擦界面的热交换时间短,油降温作用利用率低。本专利技术的双圆弧形油槽的油流通道相对较长,槽与槽交叉点处产生涡流,油排出的速度相对较慢,油与摩擦界面的热交换时间稍微增长,使得油降温作用利用率提闻; 2.在无论摩擦片正反向旋转,弧形油槽的旋向中均有与摩擦片旋转方向相反的沟槽,以利于摩擦片正反向旋转时油沿沟槽方向抛出; 3.通过试验证明对其结构进行的设计改进,使得制动器摩擦片的动摩擦系数较高,大大提高了湿式摩擦片的制动效率;制动更平稳,降低了颤振幅度和制动时产生的噪音; 4.新摩擦片上的油槽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摩擦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摩擦片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序号压缩弹簧2、第一弧形油槽3、第二弧形油槽4、活塞总成5、左壳体6、隔片7、摩擦片8、浮动油封9、右壳体10、桥壳轴头总成11、轮毂总成12。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叉车驱动桥用湿式制动器,包括左壳体6、右壳体10、活塞总成5、交错排列的隔片7和摩擦片8。左壳体6通过螺栓与桥壳轴头总成11固联接成一刚体,活塞总成5、交错排列的隔片7和摩擦片8安装在左壳体6与右壳体10联接后形成的空腔内,摩擦片8通过花键与轮毂总成12联接,隔片7通过花键与右壳体10联接。所述摩擦片8的两侧面分别均布开设有沿顺时针方向的第一弧形油槽3和沿逆时针方向的第二弧形油槽4,第一弧形油槽3和第二弧形油槽4相互交错形成网格状。第一弧形油槽3和第二弧形油槽4的交叉处呈十字路口状贯通。第一弧形油槽3的槽宽和第二弧形油槽4的槽宽均为2mm,槽深均为O. 45mm,第一弧形油槽3的内圆弧半径和第二弧形油槽4的内圆弧半径均为75mm。右壳体10与轮毂总成12之间的密封采用浮动油封9密封,浮动油封成对使用,一只装在制动器右壳体10上,另一只装在轮毂总成12上,利用两对浮动油封各自的金属环面相对旋转摩擦密封,有效的保证了密封的可靠性。叉车正常行驶时,轮毂总成12带动着摩擦片8绕桥壳轴头总成11做旋转运动,当叉车需要减速或停止时,踩下叉车制动脚踏板,液压系统将制动液压油输送到制动器的制动油进油口,湿式制动器活塞总成5在压力油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将隔片7与摩擦片8压紧,产生制动力矩,活塞总成5在向右移动的同时压缩弹簧2被压缩,活塞总成5向右移动的距离越大,压缩弹簧被压缩程度越大。制动力矩的大小随着制动液压油压力的增大而成比例的增大,直至叉车驱动轮被抱死,从而完成了车辆减速和行车制动,当放松脚踏板时,活塞总成5在压缩弹簧2弹力的作用下回到原位,摩擦片8与隔片7分离,制动解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叉车驱动桥用湿式制动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活塞总成、交错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活塞总成、交错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安装在左壳体与右壳体联接后形成的空腔内,所述摩擦片的两侧面分别均布开设有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包括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所述摩擦片的两侧面分别均布开设有沿顺时针方向的第一弧形油槽和沿逆时针方向的第二弧形油槽,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相互交错形成网格状;与轮毂对应的右壳体端部设有一只浮动油封,相配合的另一只浮动油封使用时装在相对应的轮毂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叉车驱动桥用湿式制动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活塞总成、交错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活塞总成、交错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安装在左壳体与右壳体联接后形成的空腔内,所述摩擦片的两侧面分别均布开设有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包括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所述摩擦片的两侧面分别均布开设有沿顺时针方向的第一弧形油槽和沿逆时针方向的第二弧形油槽,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相互交错形成网格状; 与轮毂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其,常方坡,王永国,郑海香,马乙,李戈操,刘兵,刘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