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用棘齿式手制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558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叉车用棘齿式手制动。包括固定于车体上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所述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之间设有手柄体,手柄体通过第一销轴固定在手制动左、右固定板上,手制动左、右固定板之间还设有拉索行程调节机构,拉索行程调节机构包括与手柄体相固定的拉索销轴,拉索销轴沿其径向设有供拉索螺栓穿入的孔,拉索螺栓的头部与拉索销轴相定位,拉索螺栓的尾部与挂线架相连,挂线架与制动拉索相连。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拉索行程调节机构,方便了制动器间隙的调整;同时手柄体采用前倾30°设计,使得驾驶员在拉紧手制动时方便发力;采用手制动的变杠杆比,实现了同样拉索行程的情况下,手柄体的摆动角度可减小约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叉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叉车用棘齿式手制动
技术介绍
国内叉车由于性能和爬坡度的提高,从而对于叉车制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叉车常用的停车制动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棘齿式的。手制动调整好后,坡道与平地都需要使用同样的操纵力,因为坡道所需要的制动力很大,相应的操纵力就很大,无形中增加了平地制动时操纵者的操作力。另一种是棘齿式的。棘齿式的手制动缺少行程调节机构,当制动器磨损间隙比较大时,手制动行程不足以拉紧制动器时,就需要人工调节制动器间隙,相对比较麻烦。以上两种形式的手制动杠杆比都为定值,如果要保持一定的手制动拉索行程,那么手制动的转角就会比较大,会造成操作不好发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用棘齿式手制动,该手制动增加了拉索行程调节机构,方便了制动器间隙的调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固定于车体上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所述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之间设有手柄体,所述的手柄体通过第一销轴固定在手制动左、右固定板上,所述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之间还设有拉索行程调节机构,所述的拉索行程调节机构包括与手柄体相固定的拉索销轴,拉索销轴沿其径向设有供拉索螺栓穿入的孔,拉索螺栓的头部与拉索销轴相定位,拉索螺栓的尾部与挂线架相连,所述的挂线架与制动拉索相连。所述的手柄体从初始位置拉动至终点位置时,制动拉索的力臂不断减少,手制动杠杆比不断增大。所述的手柄体由与手制动左、右固定板相配合的连接部及供驾驶员操纵的手柄部组成,所述的连接部与手柄部为一体结构,在初始位置时,手柄部与铅垂面内的夹角为30度。所述的拉索螺栓与挂线架采用螺纹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增加拉索行程调节机构,方便了制动器间隙的调整;同时手柄体采用前倾30°设计,使得驾驶员在拉紧手制动时方便发力;采用手制动的变杠杆比,实现了同样拉索行程的情况下,手柄体的摆动角度可减小约20%。【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拉索行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 —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手制动处于初始位置及终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手制动杠杆比变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叉车用棘齿式手制动,包括固定于车体上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之间设有手柄体3,手柄体3通过第一销轴4固定在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上,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之间还设有拉索行程调节机构5,拉索行程调节机构5包括与手柄体3相固定的拉索销轴51,拉索销轴51沿其径向设有供拉索螺栓52穿入的孔,拉索螺栓52的头部与拉索销轴51相定位,拉索螺栓52的尾部与挂线架53相连,挂线架53与制动拉索相连。也就是拉索销轴51固定在手柄体3上,手柄体3通过第一销轴4固定在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之间,手柄体拉动时,手柄体绕着第一销轴转动,从而带动拉索销轴和拉索螺栓带动挂线架向上运动,达到拉紧制动拉索、张紧制动器的目的。本技术仅对棘齿式手制动的改进部分作重点说明,其余部分的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更进一步的,拉索螺栓52与挂线架53采用螺纹连接。当制动器磨损较多时,制动器制动鼓和制动蹄片间隙变大,导致手制动手柄体拉到位时已经无法满足制动要求。由于拉索螺栓52和挂线架53采用螺纹连接,此时可以通过顺时针旋转拉索螺栓52,使挂线架53上升,起到手制动手柄体和拉索销轴51还在初始位置时,挂线架53已经带动拉索上移,消除了制动器由于磨损产生的间隙。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手柄体3由与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相配合的连接部31及供驾驶员操纵的手柄部32组成,连接部31与手柄部32为一体结构,这里将手柄体拆成连接部与手柄部两部分,只是为了便于说明手柄部的夹角问题,在实际中,两者为一体结构。在初始位置时,手柄部32与铅垂面内的夹角D为30度。原先手柄部在初始位置与铅垂面的夹角为0度,本技术是将手柄部由原先初始位置处的0度改为前倾30度的设计,使得驾驶员在拉动手制动时更方便发力。如图5所示,手制动一般安装在叉车的前部,如果拉紧手制动时,手柄体向后倾斜过多,会造成不好发力的情况。本技术将手柄体采用前倾30度设计的结构,使得驾驶员在拉紧手制动时更方便发力。进一步的,手柄体3从初始位置拉动至终点位置时,制动拉索的力臂不断减少,手制动杠杆比不断增大。如图6所示,A点为手柄体的初始位置,C点为终点位置,B点为A、C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当手柄体从A位置拉动到C位置时,拉索力臂在不断减少,也就是手制动的杠杆比在不断地大,实现杠杆比8?10的无级增大。从图6中可以看出,手柄体从A位置到B位置处的拉索行程要大于从B位置到C位置的拉索行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刚开始拉动手柄体时,拉索力还不是很大时,使用小杠杆比,增加行程;在拉索力不断增大时,杠杆比也在不断增大,这样操作力就不会过大。简单来说,也就是本技术使用变杠杆比的手制动代替原先定杠杆比的手制动,可以在保持行程不变的情况下,缩小手柄体摆动的角度。本技术在与定杠杆比为10的手制动进行比较时,手柄体的拉动角度可由42度缩小至34度,缩小接近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棘齿式设计,实现了坡道和地面的两种操纵力,提高了操纵者的舒适度;增加了拉索行程调节机构,方便了制动器间隙的调整;2)手柄体采用前倾30°设计,在拉紧位置处方便发力;3)采用手制动的变杠杆比,实现了同样拉索行程的情况下,手柄体的摆动角度可减小约2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叉车用棘齿式手制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车体上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 ),所述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 )之间设有手柄体(3 ),所述的手柄体(3 )通过第一销轴(4)固定在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上,所述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之间还设有拉索行程调节机构(5),所述的拉索行程调节机构(5)包括与手柄体(3)相固定的拉索销轴(51),拉索销轴(51)沿其径向设有供拉索螺栓(52 )穿入的孔,拉索螺栓(52 )的头部与拉索销轴(51)相定位,拉索螺栓(52)的尾部与挂线架(53)相连,所述的挂线架(53)与制动拉索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棘齿式手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体(3)从初始位置拉动至终点位置时,制动拉索的力臂不断减少,手制动杠杆比不断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棘齿式手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体(3)由与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相配合的连接部(31)及供驾驶员操纵的手柄部(32)组成,所述的连接部(31)与手柄部(32)为一体结构,在初始位置时,手柄部(32)与铅垂面内的夹角为3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棘齿式手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索螺栓(52)与挂线架(53)采用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车用棘齿式手制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车体上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所述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之间设有手柄体(3),所述的手柄体(3)通过第一销轴(4)固定在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上,所述的手制动左、右固定板(1、2)之间还设有拉索行程调节机构(5),所述的拉索行程调节机构(5)包括与手柄体(3)相固定的拉索销轴(51),拉索销轴(51)沿其径向设有供拉索螺栓(52)穿入的孔,拉索螺栓(52)的头部与拉索销轴(51)相定位,拉索螺栓(52)的尾部与挂线架(53)相连,所述的挂线架(53)与制动拉索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文誉杨鸥吴信丽王龙葛立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