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座椅框架结构,包括形成为框架形状的框架主体(2A)和在构成框架主体的两个框架周边部分之间延伸的丝(11、12、13、14),该丝的端部被一体地结合到该两个框架周边部分。在丝的端部中的每一个处,突出超过相应的框架周边部分的部分被形成为沿着围绕框架周边部分的外周表面缠绕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分。丝的弯曲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比结合弯曲部分的框架周边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曲率更平缓的曲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相关框架结构具有用于支撑缓冲垫的多根丝,该多根丝越过框架主体延伸(日本技术申请公报No. 5-82340(JP 5-82340 U))。更加具体地,丝的端部被结合到构成框架主体的框架周边部分。通过遵循框架周边部分的形状地弯曲丝的端部从而在丝的端部和框架周边部分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并且通过将丝的端部和框架周边部分的接触部分焊接到一起,丝的端部被牢固地固定到框架周边部分。然而,关于在JP 5-82340U中描述的相关技术,如果由于制造误差而在丝和框架·主体之间的长度关系方面存在差异,则丝可能不能够被组装到框架周边部分,或者可能不能够足够地确保丝和框架周边部分的邻靠面积,这是有问题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框架结构,其中即便由于制造误差而在丝和框架主体之间的长度关系方面存在差异,也能够适当地维持丝和框架主体的可组装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框架结构,所述座椅框架结构包括形成为框架形状的框架主体和在构成框架主体的两个框架周边部分之间延伸的丝,该丝的端部被一体地结合到该两个框架周边部分。在该丝的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处,突出超过结合有丝的框架周边部分的部分被形成为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沿着围绕框架周边部分的外周表面缠绕的方向弯曲。丝的弯曲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弯曲部分具有比结合此弯曲部分的框架周边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曲率更平缓的曲率。根据这个方面,丝的至少一个弯曲部分被成形为具有比框架周边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曲率更平缓的曲线,从而在丝沿着长度方向移位的情况下,能够在各种位置处维持其中弯曲部分邻靠框架周边部分的外周表面的状态。因此,即便由于制造误差而在丝和框架主体之间的长度关系方面存在差异,也能够适当地维持这些部件的可组装性。在上述方面中,框架周边部分可以由圆管形成,并且弯曲部分可以具有比框架周边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曲率更平缓的曲率。根据这个结构,丝的弯曲表面和框架周边部分邻靠到一起,从而能够确保这两者的、大的邻靠面积,这使得焊接等产生的结合强度能够得以增加。而且,丝的弯曲部分被弯曲,从而能够无任何角度地形成丝。在上述方面中,在丝的两个端侧上的弯曲部分均可以具有比结合弯曲部分的框架周边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曲率更平缓的曲率。根据这个结构,通过采用其中丝的端部的弯曲部分在两个端侧上被平缓地弯曲的结构,在丝和框架主体之间的长度关系方面的差异能够被渐渐地分布到丝的两个端侧并且因此被吸收。附图说明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数字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图I是概略地示出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的透视图;图IA是图I的局部放大视图;图IB是图I的另一局部放大视图;图2是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的前视图;并且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首先,将参考图I到3描述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的结构。这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I被配置为用于坐于其上的座椅,该座椅供三人就座并且在车辆中被布置在最后一排中,如在图I中所示。这个车辆座椅I包括座椅靠背2,其用作用于就座的乘员的背靠;座垫3,其是就座部分;和头枕4,该头枕4用作用于就座的乘员的头部的支撑件。座椅靠背2、座垫3和头枕4每一个均配置有被组装到在每一个(即,座椅靠背2、座垫3和头枕4中的每一个)之中设置的框架结构的、由泡沫聚氨基甲酸酯树脂制成的缓冲垫,并且缓冲垫的全部外表面均被织物罩覆盖。其中,座椅靠背2内侧的框架结构由座椅靠背框架2A形成,座椅靠背框架2A通过将钢管(圆钢管)成形为框架形状而形成。这里,座椅靠背框架2A用作本专利技术的框架主体。更具体地,通过将直钢管结合到通过将钢管弯曲成倒U形状而形成的框架的两个下端部形成座椅靠背框架2A。结果,座椅靠背框架2A被形成为矩形框架形状,该矩形框架形状具有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和横向框架周边部分2A3和2A4,该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在左侧部和右侧部上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彼此相对,且该横向框架周边部分2A3和2A4在分别地这些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延伸并且沿着座椅高度方向彼此相对。方柱形保持器2B通过将左边两个并且右边两个、总共四个焊接到处于上侧上的横向框架周边部分2A3的前表面部分而被固定。保持器2B固定用于联结在座椅靠背2的上部上设置的两个头枕4的、未示出的支柱的支撑部件。由钢丝制成的丝11到14,两根纵向和两根横向总共四根丝,越过座椅靠背框架2A的内侧延伸。丝11到14从座椅的后侧支撑被布置于座椅靠背框架2A的前表面侧上的、未示出的缓冲垫。其中,两根横向丝11和12被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布置,并且丝11和12的两个端部被一体地结合到座椅靠背框架2A的两个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两根纵向丝13和14被沿着座椅高度方向布置,并且丝13和14的两个端部被一体地结合到座椅靠背框架2A的两个横向框架周边部分2A3和2A4。更具体地,两根横向丝11和12的端部从座椅的前表面侧邻靠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的外周表面,并且邻靠表面通过弧焊而被一体地结合到一起。而且,两根纵向丝13和14的端部被从座椅的前表面侧邻靠横向框架周边部分2A3和2A4的外周表面,并且邻靠表面通过弧焊而被一体地结合到一起。更具体地,在两根横向丝11和12的端部处,突出超过座椅靠背框架2A的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的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被形成为外侧弯曲部分IIA和12A,其沿着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的外周表面朝向座椅的后侧弯曲。而且,类似于外侧弯曲部分IlA和12A地,丝11和12的、处于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的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上的部分也被形成为内侧弯曲部分IIB和12B,其沿着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的外周表面朝向座椅的后侧弯曲。这里,外侧弯曲部分IlA和12A每一个均用作本专利技术的弯曲部分。而且,在两根纵向丝13和14的端部处,突出超过座椅靠背框架2A的横向框架周边部分2A3和2A4的沿着座椅高度方向的外侧(即,上侧或者下侧)的部分被形成为沿着横向框架周边部分2A3和2A4的外周表面朝向座椅的后侧弯曲的外侧弯曲部分13A和14A。而且,类似于外侧弯曲部分13A和14A,位于丝13和14的横向框架周边部分2A3和2A4的沿着座椅高度方向的内侧(即,下侧或者上侧)上的部分也被形成为沿着横向框架周边部分2A3和2A4的外周表面朝向座椅的后侧弯曲的内侧弯曲部分13B和14B。这里,外侧弯曲部分13A和14A每一个均用作本专利技术的弯曲部分。 两根横向丝11和12的外侧弯曲部分IIA和12A和内侧弯曲部分IIB和12B每一个均具有比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的外周表面的曲率更平缓的曲率(见图3)。因此,在丝11和12沿着长度方向(B卩,座椅宽度方向)移位的情况下,能够在各种位置处维持其中外侧弯曲部分IIA和12A和内侧弯曲部分IIB和12B邻靠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的外周表面的状态。因此,即便由于制造误差而在丝11和12的长度和在侧框架周边部分2A1和2A2之间的长度之间存在差异,并且结果丝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2A),所述框架主体形成为框架形状;和丝(11,12,13,14),所述丝在构成所述框架主体的两个框架周边部分之间延伸,所述丝的端部被一体地结合到所述两个框架周边部分,其中,在所述丝的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处,突出超过结合所述丝的所述框架周边部分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沿着围绕所述框架周边部分的外周表面缠绕的方向弯曲;并且,所述丝的弯曲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弯曲部分具有比结合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框架周边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曲率更平缓的曲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耕亮,山本启介,杉浦由希规,木下贵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