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5515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包括座盆本体(1),座盆本体(1)上靠近乘员膝盖一端设有若干个加强板(2),座盆本体(1)上设有若干纵向分布的区域,加强板(2)均匀的布置在每一个纵向区域内,加强板(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座盆本体(1)上。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通过在座盆上加焊加强板,提高了座椅座骨架的强度,避免了由于座骨架的变形而对乘员造成的伤害,保证了乘员的安全,同时,避免了由于单纯增加钢板的厚度以提高座骨架强度的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座椅座骨架结构是通过单张钢板进行冲压,即将单张钢板冲压成座盆的形状,如说明书附图I所示结构。然而,该种直接冲压成型的座骨架由于板材的强度不高,导致在整车试验中,座盆变形较大,容易对乘员造成伤害;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增加单张钢板的厚度进行冲压以提高座骨架的强度的方式,然而单纯的采用较厚的材料会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成本,同时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其目的是提高座椅座骨架的强度,避免乘员由于座骨架的变形而产生的伤害,同时节约生产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包括座盆本体,所述的座盆本体上靠近乘员膝盖一端设有若干个加强板。所述的座盆本体上设有若干纵向分布的区域,加强板均匀的布置在每一个纵向区域内。所述的加强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座盆本体上。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通过在座盆上加焊加强板,提高了座椅座骨架的强度,避免了由于座骨架的变形而对乘员造成的伤害,保证了乘员的安全,同时,避免了由于单纯增加钢板的厚度以提高座骨架强度的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说明图1-2中,I:座盆;2: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由图I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现有的座椅座骨架结构是通过单张钢板进行冲压,即将单张钢板冲压成座盆的形状,如说明书附图I所示结构。然而,该种直接冲压成型的座骨架由于板材的强度不高,导致在整车试验中,座盆变形较大,容易对乘员造成伤害。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该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包括座盆本体1,座盆本体I上靠近乘员膝盖一端设有若干个加强板2,座盆本体I上设有若干纵向分布的区域,加强板2均匀的布置在每一个纵向区域内,且加强板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座盆本体I上。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通过在座盆上加焊加强板,提高了座椅座骨架的强度,避免了由于座骨架的变形而对乘员造成的伤害,保证了乘员的安全,同时,避免了由于单纯增加钢板的厚度以提高座骨架强度的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包括座盆本体(I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盆本体(I)上靠近乘员膝盖一端设有若干个加强板(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盆本体(I)上设有若干纵向分布的区域,加强板(2 )均匀的布置在每一个纵向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板(2 )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座盆本体(I)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包括座盆本体(1),座盆本体(1)上靠近乘员膝盖一端设有若干个加强板(2),座盆本体(1)上设有若干纵向分布的区域,加强板(2)均匀的布置在每一个纵向区域内,加强板(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座盆本体(1)上。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通过在座盆上加焊加强板,提高了座椅座骨架的强度,避免了由于座骨架的变形而对乘员造成的伤害,保证了乘员的安全,同时,避免了由于单纯增加钢板的厚度以提高座骨架强度的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文档编号B60N2/68GK202669561SQ20122027476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肖作华, 张伟伟, 徐书海, 曾光, 张燕飞, 查必刚 申请人:芜湖江森云鹤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座骨架防下潜结构,包括座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盆本体(1)上靠近乘员膝盖一端设有若干个加强板(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作华张伟伟徐书海曾光张燕飞查必刚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江森云鹤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