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9989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7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其中,所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包括:防下潜杆、卷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所述防下潜杆具有一空腔;所述卷轴穿过所述防下潜杆的空腔,并与所述防下潜杆固定;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卷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卷轴的第二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可以防止座椅上的乘员下潜,并且满足了舒适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从而带来的汽车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在数据统计过程中,汽车发生正面碰撞占有一定比例。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的过程中,后排乘员很容易发生下潜现象,因此很多汽车厂商在座椅下面安装有防下潜机构。但是,传统的座椅防下潜机构都是钢板材料,结构较强,乘员乘坐安装有防下潜机构的座椅时的舒适性能比较差。因此,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证后排乘员防止下潜的条件下,还要提高乘员在乘坐座椅时的舒适性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防止座椅上的乘员下潜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包括:防下潜杆、卷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所述防下潜杆具有一空腔;所述卷轴穿过所述防下潜杆的空腔,并与所述防下潜杆固定;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卷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卷轴的第二端连接。其中,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所述防下潜杆为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其中,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所述圆柱体结构包括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是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泡沫结构;所述第二部分为空腔钢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粘接固定。其中,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圆环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圆环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圆环部套设在所述卷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圆环部套设在所述卷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圆环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圆环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一体结构。其中,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还包括:电动机、控制开关和传感器;其中,所述电动机固定在所述卷轴上;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电动机和所述传感器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座椅和后地板,还包括有上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中,所述座椅的坐垫和后地板连接;所述坐垫和所述后地板在连接面处均设置有一半圆形凹槽;所述防下潜杆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在所述后地板上。其中,上述汽车中,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和所述电动机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在汽车未发生碰撞时,防下潜杆的泡沫部分与座椅泡沫接触,保证乘员在乘坐时的舒适性。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防下潜杆能够进行绕轴转动,使得钢结构部分与座椅泡沫接触,起到防下潜的作用。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容易加工,便于生产使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下潜杆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地板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椅;2、防下潜杆;3、卷轴;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电动机;7、蓄电池;8、控制开关;9、传感器;10、后地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包括防下潜杆2、卷轴3、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其中,防下潜杆2具有一空腔;卷轴3穿过防下潜杆2的空腔,并与防下潜杆2固定;第一支架4与卷轴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架5与卷轴3的第二端连接。该实施例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起到防止乘员下潜的作用。进一步地,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防下潜杆2为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结构包括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泡沫结构;第二部分为空腔钢结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粘接固定。该实施例在汽车未发生碰撞时,防下潜杆2的泡沫结构部分与座椅1的泡沫接触,保证乘员在乘坐时的舒适性。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防下潜杆2能够进行绕轴转动,使得钢结构部分与座椅1的泡沫接触,起到防下潜的作用。进一步地,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第一支架4包括第一圆环部和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架5包括第二圆环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圆环部套设在卷轴3的第一端,第二圆环部套设在卷轴3的第二端;第一圆环部和第一支撑部为一体结构,第二圆环部和第二支撑部为一体结构。该实施例的卷轴3的两端插入支架的圆环部,可以实现卷轴3带动防下潜杆2进行转动,支架的支撑部起到支撑卷轴3的作用。进一步地,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还包括:电动机6、控制开关8和传感器9;其中,电动机6固定在卷轴3上;控制开关8分别与电动机6和传感器9连接。该实施例的传感器9和控制开关8安装在后地板10上。传感器9采集车体的加速度信号,并将信号输入到控制开关8。控制开关9接收传感器9输入的信号,进行识别判断,判断是否启动电动机6转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电
动机6转动同时带动转轴3转动,防下潜杆的钢结构部分与座椅1的泡沫接触起到防下潜的作用。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座椅1和后地板10,还包括有上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中,座椅1的坐垫和后地板10连接;坐垫和后地板10在连接面处均设置有一半圆形凹槽;防下潜杆2安装在凹槽内;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固定在后地板10上。进一步地,上述汽车中,还包括蓄电池7,蓄电池7分别与控制开关8和电动机6连接。该实施例的汽车座椅1和后地板10设置有凹槽,提供了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的安装,并且汽车的蓄电池7为电动机6带动防下潜杆2的转动提供动力。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下潜杆(2)、卷轴(3)、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其中,所述防下潜杆(2)具有一空腔;所述卷轴(3)穿过所述防下潜杆(2)的空腔,并与所述防下潜杆(2)固定;所述第一支架(4)与所述卷轴(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与所述卷轴(3)的第二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下潜杆(2)、卷轴(3)、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其中,所述防下潜杆(2)具有一空腔;所述卷轴(3)穿过所述防下潜杆(2)的空腔,并与所述防下潜杆(2)固定;所述第一支架(4)与所述卷轴(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与所述卷轴(3)的第二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杆(2)为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结构包括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是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泡沫结构;所述第二部分为空腔钢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粘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包括第一圆环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架(5)包括第二圆环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圆环部套设在所述卷轴(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成彭昌坤董传林张立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