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腰托手动螺纹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5514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腰托手动螺纹调节器,包括前螺纹柱、后螺纹柱、螺纹外壳、固定座,所述的后螺纹柱的滑动段上沿轴向对称设有一对限位凸台,所述的前螺纹柱内孔滑动段上设有与限位凸台相适配的导向键槽,所述的后螺纹柱的滑动段上沿轴向设有分段的圆弧凸起,所述的前螺纹柱的内孔滑动段上设有与圆弧凸起相配合的滑动键槽。该手动螺纹调节器一方面保证了前、后螺纹柱的配合精度,不易产生噪音,另一方面由于圆弧凸起与滑动键槽配合接触为线接触,且圆弧凸起为分段设置的,接触长度小,因此摩擦阻力小,从而调节力度小,大大提高了调节的灵活性和轻便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
,尤其是涉及一种座椅腰托手动螺纹调节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车用座椅、医用座椅、办公座椅以及日常生活座椅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而腰托由于能改变座椅靠背的拱起程度,以适合人们在不同情况下对腰部的支承要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汽车座椅通过腰托将座椅靠背调节到合适的拱起程度,能够缓解人们长途乘坐的疲劳,在汽车座椅上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腰托的拱起度大部分采用手动调节,手动螺纹调节器是常用的一种。现有的手动螺纹调节器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手动螺纹调节器包括螺旋方向相反的现有前螺纹柱和现有后螺纹柱,现有的前、后螺纹柱通过光滑的导向柱配合,现有前螺纹柱和现有后螺纹柱上的螺纹与螺纹外壳内的螺纹相啮合,螺纹外壳由相对接的两半圆形的外壳组成。通过固定座装配后,旋转螺纹外壳,使现有前、后螺纹柱产生相对运动,带动现有后螺纹柱端部的拉索调节腰托的拱起程度。该种结构现有前、后螺纹柱通过光滑的导向柱配合,配合间隙较大,使用时易出现松动现象,噪音大。另一种手动螺纹调节器如图8至图11所示,在现有后螺纹柱20配合段上全长增加十字凸台,提高现有前螺纹柱30和现有后螺纹柱20的配合精度,虽然解决了松动和噪音问题,但现有后螺纹柱上的配合凸台70与现有前螺纹柱孔内壁接触面积过大增加了摩擦阻力,使调节阻力增大,降低了调节的灵活性,同时降低了调节手轮的使用寿命;且现有的配合螺纹均为单线螺纹,单线螺纹螺纹升角小,旋合形成的摩擦力大,而且由于螺纹螺距的限制,调节速度较慢,增加了调节难度;螺纹外壳与手轮联接方式单一,不适用于不同的场合,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座椅腰托手动螺纹调节器,其目的是保证前、后螺纹柱配合精度情况下,减少摩擦阻力,提高调节的灵活性和轻便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座椅腰托手动螺纹调节器,包括前螺纹柱、后螺纹柱、螺纹外壳、固定座,所述的后螺纹柱的滑动段上沿轴向对称设有一对限位凸台,所述的前螺纹柱内孔滑动段上设有与限位凸台相适配的导向键槽,所述的后螺纹柱的滑动段上沿轴向设有分段的圆弧凸起,所述的前螺纹柱的内孔滑动段上设有与圆弧凸起相配合的滑动键槽。所述的后螺纹柱截面上的圆弧凸起为一对,一对圆弧凸起与一对限位凸起呈十字交叉对称设置。所述的后螺纹柱截面上的圆弧凸起为一个,后螺纹柱截面圆周上的圆弧凸起与限位凸台呈90度设置。所述的后螺纹柱上的圆弧凸起分三段。所述的前螺纹柱和后螺纹柱以及螺纹外壳上的螺纹均为双线螺纹。所述的螺纹外壳上设有与手轮连接用的卡槽和卡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在后螺纹柱上设有分段的圆弧凸起,并在前螺纹柱内孔中设有与圆弧凸起相配合的滑动键槽,一方面保证了前、后螺纹柱的配合精度,不易产生噪音,另一方面圆弧凸起与滑动键槽配合接触为线接触,且圆弧凸起为分段设置的,接触长度小,因此摩擦阻力小,从而调节力度小,大大提高了调节的灵活性和轻便性;双线螺纹由于螺纹升角大,旋合形成的摩擦力较小,同时旋转一圈的旋合长度是单线螺纹螺距的两倍,调节速度增加,使调节更加轻松而快捷;卡台和卡槽两种与手轮连接结构同时存在,提高了调节器及手轮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I为本技术调节器总成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螺纹柱沿轴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前螺纹柱沿径向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后螺纹柱沿轴向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后螺纹柱沿径向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前、后螺纹柱配合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螺纹外壳构造示意图。图8为现有前螺纹柱沿轴向剖视示意图。图9为现有前螺纹柱沿径向剖视示意图。图10为现有后螺纹柱沿轴向剖视示意图。图11为现有后螺纹柱沿径向剖视示意图。图中1.螺纹外壳、2.后螺纹柱、3.前螺纹柱、4.固定座、5.导向键槽、6.滑动键槽、7.圆弧凸起、8.限位凸台、9.卡槽、10.卡台、20.现有后螺纹柱、30.现有前螺纹柱、70.配合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座椅腰托手动螺纹调节器,包括前螺纹柱3、后螺纹柱2、螺纹外壳I、固定座4 ;后螺纹柱2 —端为滑动段,另一端为螺纹段,滑动段的端部设有卡接拉索端部的拉索卡槽;前螺纹柱3内沿轴向设有的内孔,前螺纹柱3 —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座4内,前螺纹柱3另一端外圆周上设置有螺纹;前螺纹的内孔滑动段与后螺纹柱的滑动段相适配;前螺纹柱和后螺纹柱配合后,再将两半圆形的外壳对接构成的螺纹外壳1,螺纹外壳内的螺纹与前、后螺纹柱上的螺纹相适配。如图2至图7所示,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在后螺纹柱2的滑动段上沿轴向对称设有一对限位凸台8,在前螺纹柱3内孔滑动段上设有与限位凸台8相适配的一对导向键槽5 ;在后螺纹柱2的滑动段上沿轴向设有与一对限位凸台8呈十字交叉对称的一对圆弧凸起7,圆弧凸起7为分段设置在后螺纹柱2上,共六段独立的圆弧凸起,一侧三段,另一侧三段;在前螺纹柱3内孔滑动段上沿轴向设有与一对圆弧凸起7相配合的一对滑动键槽6,圆弧凸起7与滑动键槽6的接触方式为线接触。优选的,为了方便模具加工,减少制造成本,后螺纹柱截面上的圆弧凸起为一个,后螺纹柱截面圆周上的圆弧凸起与限位凸台呈90度设置。具体为,后螺纹柱上的圆弧凸起为沿轴向并列设置的三部分,即并列设置在后螺纹柱上的圆弧凸起之间的连线与后螺纹柱的轴线相平行。圆弧凸起为分段设在后螺纹柱的滑动段上。后螺纹柱上圆弧凸起与前螺纹柱内的滑动键槽之间线接触配合,一方面保证了前、后螺纹柱的配合精度,不易产生噪音,另一方面圆弧凸起与滑动键槽配合接触为线接触,且圆弧凸起为分段设置的,接触长度小,因此摩擦阻力小,从而调节力度小,大大提高了调节的灵活性和轻便性。 为了提高调节速度,并使调节更加轻松快捷,所述的前螺纹柱3和后螺纹柱2以及螺纹外壳I上的螺纹均为双线螺纹,双线螺纹螺纹升角大,旋合形成的摩擦力较小,同时旋 转一圈的旋合长度是单线螺纹螺距的两倍。为了提高调节器及手轮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所述的螺纹外壳I上设有与手轮连接用的卡槽9和卡台1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腰托手动螺纹调节器,包括前螺纹柱(3)、后螺纹柱(2)、螺纹外壳(I)、固定座(4),所述的后螺纹柱(2)的滑动段上沿轴向对称设有一对限位凸台(8),所述的前螺纹柱(3)内孔滑动段上设有与限位凸台(8)相适配的导向键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螺纹柱(2)的滑动段上沿轴向设有分段的圆弧凸起(7),所述的前螺纹柱(3)的内孔滑动段上设有与圆弧凸起(7)相配合的滑动键槽(6)。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椅腰托手动螺纹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螺纹柱(2)截面上的圆弧凸起(7)为一对,一对圆弧凸起(7)与一对限位凸起(8)呈十字交叉对称设置。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椅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腰托手动螺纹调节器,包括前螺纹柱(3)、后螺纹柱(2)、螺纹外壳(1)、固定座(4),所述的后螺纹柱(2)的滑动段上沿轴向对称设有一对限位凸台(8),所述的前螺纹柱(3)内孔滑动段上设有与限位凸台(8)相适配的导向键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螺纹柱(2)的滑动段上沿轴向设有分段的圆弧凸起(7),所述的前螺纹柱(3)的内孔滑动段上设有与圆弧凸起(7)相配合的滑动键槽(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中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