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86116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包括电机、与电机轴端通过皮带传动的减速箱、电机泵、用于过滤润滑油内杂质的过滤器、出油管和进油管以及冷却管,减速箱上分别连通有出油管和进油管,出油管另一端与电机泵相连通,电机泵通过管道与过滤器相连通,过滤器输出端连通有靠在电机风叶口处的冷却管,冷却管与进油管相连通。所述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采用电机泵驱动过滤器,能够有效地使润滑油经过过滤器达到过滤的目的,再经过冷却管通过风冷将润滑油油温降下来,其使用寿命长,不需经常更换润滑油,从而降低成本,能够有力保证主机长时间正常运转,机器工作能效提升40%以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速机的领域,尤其是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减速箱内齿轮的转动都需要通过润滑油进行提高润滑度,由于现在大多数使用的润滑油直接加在减速箱内,由于长时间齿轮的转动,润滑油的分子之间摩擦,容易导致润滑油的温度上升,造成减速箱内温度上升,由于过多的齿轮摩擦,容易造成杂质的产生与润滑油混合造成润滑油的不纯,不能使主机正常的运行,这样就需要经常更换润滑油来实现,润滑油的清洁,从而提高了使用成本和减速箱的使用寿命短,而且更换起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其设计结构合理并且能够有效地过滤润滑油中的杂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包括电机、与电机轴端通过皮带传动的减速箱、电机泵、用于过滤润滑油内杂质的过滤器、出油管、进油管以及冷却管,所述的减速箱上分别连通有出油管和进油管,出油管的另一端与电机泵相连通,电机泵通过管道与过滤器相连通,过滤器输出端连通有靠在电机风叶口处的冷却管,冷却管与进油管相连通。为了能够有效地使润滑油在冷却管内达到最佳冷却效果,所述的冷却管是由至少两个U型管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外壳和分离式滤芯,所述的外壳是金属或是透明塑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器外壳下端面分别开设有与出油管和进油管相连通的出油孔和进油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油孔的直径是出油孔的I. 5-3倍。更具体地,所述进油孔的直径是4毫米,出油孔的直径是2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采用电机泵驱动过滤器,能够有效地使润滑油经过过滤器达到过滤的目的,再经过冷却管通过风冷将润滑油油温降下来,其有效增加了减速箱的使用寿命,不需经常更换润滑油,从而降低成本,能够有力地保证主机的长时间正常运转,机器工作能效提升40%以上。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电机,2、减速箱,3、电机泵,4、过滤器,5、出油管,6、进油管,7、冷却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I和图2所示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包括与电源线连接的电机I、减速箱2、电机泵3、过滤器4、出油管5和进油管6以及冷却管7,电机I的轴端动力与减速箱2通过皮带传动,在减速箱2上分别连通有出油管5和进油管6,出油管5的另一端与电机泵3相连通,电机泵3通过管道与过滤器4相连通,过滤器4输出端连通有靠在电机I风叶口处的由至少两个U型管连接的冷却管7,冷却管7与进油管6相连通。上述的电机I可以采用四分之一匹功率,流量是3_5L/min,压力是5hra的小型独立电机。过滤器4包括外壳和分离式滤芯,外壳是采用金属或是透明塑料制成。过滤器4外壳下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出油管5和进油管6相连通的出油孔和进油孔。进油孔的直径一般设置是出油孔的I. 5-3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孔的直径是设置为4毫米,出油孔的直径是设置为2毫米。本技术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的工作原理电机泵3运转时使减速箱2内部的润滑油作单向流动,通过电机泵3的作用使润滑油进入过滤器4后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再经过冷却管7进行冷却散热处理,然后流入到减速箱2里面,此冷却过滤系统将减速箱2内部的润滑油进行不断循环,油温可以在原基础上降低15°C左右,接近环境温度,保持在恒温的状态,加上过滤后的润滑油长期处于清洁的状态,大大降低了减速箱部件的磨损,因为不需经常更换润滑油,从而减少了换油成本,延长了减速箱的使用寿命;能够有力地保证主机的长时间正常运转,机器工作能效提升40%以上。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电机(I)、与电机(I)轴端通过皮带传动的减速箱(2)、电机泵(3)、用于过滤润滑油内杂质的过滤器(4)、出油管(5)、进油管(6)以及冷却管(7),所述的减速箱(2)上分别连通有出油管(5)和进油管(6),出油管(5)的另一端与电机泵(3)相连通,电机泵(3)通过管道与过滤器(4)相连通,过滤器(4)输出端连通有靠在电机(I)风叶口处的冷却管(7),冷却管(7)与进油管(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管(7)是由至少两个U形管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器(4)包括外壳和分离式滤芯,所述的外壳是金属或是透明塑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器(4)外壳下端面分别开设有与出油管(5)和进油管(6)相连通的出油孔和进油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油孔的直径是出油孔的I. 5-3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油孔的直径是4毫米,出油孔的直径是2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包括电机、与电机轴端通过皮带传动的减速箱、电机泵、用于过滤润滑油内杂质的过滤器、出油管和进油管以及冷却管,减速箱上分别连通有出油管和进油管,出油管另一端与电机泵相连通,电机泵通过管道与过滤器相连通,过滤器输出端连通有靠在电机风叶口处的冷却管,冷却管与进油管相连通。所述的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采用电机泵驱动过滤器,能够有效地使润滑油经过过滤器达到过滤的目的,再经过冷却管通过风冷将润滑油油温降下来,其使用寿命长,不需经常更换润滑油,从而降低成本,能够有力保证主机长时间正常运转,机器工作能效提升40%以上。文档编号F16N39/06GK202708029SQ201220385178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日专利技术者黄志辉 申请人:珠海仕高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外置电机泵驱动的减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电机(1)、与电机(1)轴端通过皮带传动的减速箱(2)、电机泵(3)、用于过滤润滑油内杂质的过滤器(4)、出油管(5)、进油管(6)以及冷却管(7),所述的减速箱(2)上分别连通有出油管(5)和进油管(6),出油管(5)的另一端与电机泵(3)相连通,电机泵(3)通过管道与过滤器(4)相连通,过滤器(4)输出端连通有靠在电机(1)风叶口处的冷却管(7),冷却管(7)与进油管(6)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仕高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