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管路、设于箱体内且安装于管路上的数个单向阀、设于箱体外且与管路连接的数个二位三通电磁阀、设于箱体外且与管路连接的二位两通电磁阀、设于箱体外且与管路连接的数个滤清器及设于设于箱体外且连接于管路的清洗液瓶。通过二位三通电磁阀、二位两通电磁阀及单向阀将管路集成在一起,简化了设计,体积小,节省了大量的内部空间,且本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与换油清洗机各元件间的管路连接及线路连接规整,无外露,使汽车自动换油清洗机的外观更加精巧美观,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在组装和加工性、维护及可靠性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
技术介绍
变速箱换油机是一种对汽车变速箱油进行交换的设备,设备将旧油回收并进行计量,同时将同样重量的新油加注进入汽车,保持汽车自动变速箱油量不变的一种设备。在实际应用中,自动变速箱清洗等量换油机是利用两个重力传感器来称量新、旧油的重量,再据单位时间内来计算新、旧油的流量,先计算回旧油的流量大小,再根据旧油的流量大小电脑芯片调整加新油的油泵的转速,得出与旧油相等的流量,此更换过程不断 调整新油油泵转速,新油加入到变速器内,当更换时达到操作者设定的油量时,设备更换完成,停止新油油泵,同时将自动切换自动变速箱油路进入自循环的工况。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在这种新旧油交换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且复杂的管路及液压元器件,设备内部管路繁多、走线麻烦,不易安装、容易出错并且需要比较大的安装空间,维修清洗也极为不便。为节省空间,简化设计,稳定质量。需要将这些庞杂的油路作一些优化处理和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其结构简单,简化设计,体积小,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外观精致美观,在组装和加工性、维护及可靠性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管路、设于箱体内且安装于管路上的数个单向阀、设于箱体外且与管路连接的数个二位三通电磁阀、设于箱体外且与管路连接的二位两通电磁阀、设于箱体外且与管路连接的数个滤清器及设于设于箱体外且连接于管路的清洗液瓶。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为三个,所述滤清器为两个,所述单向阀为五个,所述单向阀具有一进油口及一出油口,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单向阀组成整流模块。所述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通过管路用于油泵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管路用于连接装有新油的油桶,所述第三端口与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具有第四、第五及第六端口,所述第四端口与第三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端口与清洗液瓶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六端口与第一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具有第七、第八及第九端口,所述第七端口与第一及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八端口与第二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九端口通过管路用于连接盛装旧油的油桶。所述整流模块中所述第一、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及第四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用于与汽车自动变速箱的低压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及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用于与汽车自动变速箱的高压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及第四单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五单向阀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五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第四单向阀的进油口及第二过滤器连接,进油口通过管路与两通电磁阀连接,所述出油口通过管路还用于与电泵管路连接。所述两通电磁阀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五单向阀进油口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用于连接盛装旧油的油桶。还包括通过管路连接于第一及第二单向阀出油口的温度传感器、通过管路连接于第一、第二单向阀出油口的第一压力表、通过管路连接于第五单向阀出油口的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一、第二压力表设于箱体外。 还包括第一及第二观察视窗,所述第一、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及该第一观察视窗连接于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及第四单向阀的进油口通过管路及第二观察视窗连接于第五单向阀的出油口,所述第一、第二视窗设于箱体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通过二位三通电磁阀、二位两通电磁阀及单向阀将管路集成在一起,简化了设计,体积小,节省了大量的内部空间,且本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与换油清洗机各元件间的管路连接及线路连接规整,无外露,使汽车自动换油清洗机的外观更加精巧美观,同时,本技术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在组装和加工性、维护及可靠性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现有技术换油清洗机的构架图;图2为本技术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实现换油清洗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2及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包括箱体80、设于箱体80内的管路(未图示)、设于箱体80内且安装于管路上的数个单向阀86、设于箱体80外且与管路连接的数个二位三通电磁阀84、设于箱体80外且与管路连接的二位两通电磁阀16、设于箱体80外且与管路连接的数个滤清器82及设于设于箱体80外且连接于管路的清洗液瓶12。所述管道采用高集成设计于箱体80内,简化了设计,节省了大量的换油机内部空间,减小了体积,并通 过外部电路控制设于箱体80外的数个二位三通电磁阀84及两通电磁阀16等的导通或闭合,实现整个换油机里面的油路方向控制。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84为三个,所述滤清器82为两个,所述单向阀86为五个,所述单向阀86具有一进油口及一出油口,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单向阀22、24、26及28组成整流模块2。所述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3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端口 32、34 及36,所述第一端口32与通过管路用于油泵14连接,所述第二端口 34通过管路用于连接装有新油的油桶62,所述第三端口 36与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5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5具有第四、第五及第六端口 52、54及56,所述第四端口 52与第三端口 36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端口 54与清洗液瓶12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六端口 56与第一过滤器10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7具有第七、第八及第九端口 72、74及76,所述第七端口 72与第一及第二单向阀22及24的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八端口 74与第二过滤器18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九端口 76通过管路用于连接盛装旧油的油桶42。所述整流模块2中所述第一、第二单向阀22、24的出油口与第三二位三通电磁阀7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22的进油口及第四单向阀28的出油口通过管路用于与汽车自动变速箱30的低压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24的进油口及第三单向阀26的出油口通过管路用于与汽车自动变速箱30的高压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26的进油口及第四单向阀28的进油口与第五单向阀9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五单向阀9的94出油口通过管路与第三单向阀26的进油口、第四单向阀28的进油口及第二过滤器18连接,其进油口 92通过管路与两通电磁阀16连接,所述出油口 92通过管路还用于与电泵管路14连接。所述两通电磁阀16—端通过管路与第五单向阀9进油口 92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用于连接盛装旧油的油桶42。所述盛装旧油的油桶42下方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换油清洗机的集成管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管路、设于箱体内且安装于管路上的数个单向阀、设于箱体外且与管路连接的数个二位三通电磁阀、设于箱体外且与管路连接的二位两通电磁阀、设于箱体外且与管路连接的数个滤清器及设于设于箱体外且连接于管路的清洗液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均,徐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