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压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59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使用一具有拔取压合装置和固定模具的模具组,其包括在模具中定位和限止压合装置以形成一铸造孔。一计量的液态金属经由一伸入铸造孔的管体注入铸造孔中,该压合装置再被推送以封闭模具有内部,以产生一压力将金属分散至整个铸造孔,然后施压于金属上,直到融熔金属固化为止,再在压合装置尚未移离模具之前,将压合装置一部分脱离模具以与固化的元件分离,并将元件由模具中取出。(*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压铸装置,特别是针对铝和镁的轻合金的控制压力的压铸装置。现有许多以融熔的金属模具铸造产品的方法(尤其是指轻合金的铸造),包括依据该液态金属是否以高压注入模具中的压力模具铸造方法、及铸造时,将模具置于旋转物品上的离心力铸造方法、以及最近所知的挤压铸方法,其是将液态金属填入模具的一部份然后再以压合装置施以压力。这些铸造的方法是依据拟制造的产品的形状和尺寸,以及使用何种合金铸造而选择应用,但在实际上其并不见得产生得出没有构造上缺失的铸造品,例如内应力的存在,微小的孔隙和在生产过程中不均匀的集中,其大部份都是因为在固化的过程中失去控制所致。特别是对以铝和镁合金铸造的构形较复杂的产品,以及不同厚度的元件例如用于马达车辆的轻合金轮子或者相类同的产品,一个在可开启模具中的控制压力的铸造程序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和以较低的花费而得到较已知铸造方法更佳的铸造机械性能,例如在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九日申请的欧洲专利第八八一一五五三四二三号专利申请案。该执行铸造步骤的顺序提供以一个进料头或类似的装置将液态的金属经由设在铸造孔侧面的注入孔注入铸造孔中,以及将金属注入一设在铸造孔的下方且与铸造孔连接的一分散室,然后再以一压力装置施压于该存在铸造孔和分散室中的金属而完成该注料的程序,然后再以一藉由铸造孔上方部份的高压装置由下方对该固化中的金属施压,若有必要可藉由固定的模具来施行。于是完成了模具部份结构的脱离,和固化的铸造元件的拔取。实际上,具有侧面注料的铸造步骤包含了相当的结构复杂性,其大部份是由于为了使注料的管体可以尽可能的将材料完全的注入铸造孔的区域中所衍生而出的。现有的侧面注料管道的形状是设计成可以将融熔的金属同时注入铸造孔中和位在下方的分散室中,而实际上其在不同的铸造孔区域中必需包含有不同注料速率的设计,且由于铸造成型常不是均匀分布的,其在成型时往往造成机械上的阻力,使金属不是均匀的注入。最后,由该程序所得到的元件便会有表面精度上的不足,以致于不得不再进行额外的磨光程序,必需将在铸造过程中位在进料口内端部由该金属形成的突出柱或块去除,再予以磨光,而形成制程的增加,及人工成本的浪费。为改善上述现有铸造方法的缺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尤其是对由铝和镁组成的合金的铸造,其可以得到远较现有压力铸造方法所制造的产品具有更佳的机械和表面性质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其所花费较时间和成本均较低,并可减少对于所得铸造品表面加工的操作程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其在任何方式下,甚至是非常复杂的产品铸造,例如车辆的轮子,可以将材料很均匀整齐的注入铸造孔的范围中并使所得到的铸造物具有光滑整齐的表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其具有一较已知装置简单的结构和更容易的操作方式以使铸造物件有整齐且较精确的几何尺寸。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其可将产品元件在开模时很方便的与模具或模子分离,于是便可减少被覆或对铸造孔处理的需要而可避免上述的缺点。上述的创作目的、目标和其他的目的可由以下所述的融熔金属的控制压力铸造的程序而达成,特别是制造由铝和镁构成的轻合金,其主要利用一可拔取的压合装置和一固定模具,并配合下列的步骤特征完成1.在固定的模具中置入并且限定压合装置以得到一个空间较所欲生产铸造物体积为大的铸造孔。2.藉由至少一个伸入于该铸造孔中的管体,将定量的液态金属注入铸造孔中。3.移动压合装置以在模具中封闭,而形成一可以对整个位在铸造孔中金属施压的压力。4.对位在铸造孔中的金属施以一高压,并保持该压力直到物体固化为止。5.将压合装置与该模具分离以使压合装置的一部份与产品分离。6.最后将压合装置移离模具并且将产品由模具上拔取。而为配合上述步骤以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装置技术范围为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包含至少一模具,一支持该模具的固定结构,一相对于该固定结构的可移动装置,一与该移动装置连设并可伸入于模具中的可移动压合装置,它与可移动装置组成可移动结构,驱动该可移动压合装置的控制装置,一在该可移动压合装置和模具间的铸造孔,至少一管体设于该可移动的结构并且与该铸造孔连通,对融熔金属施压并经由该至少一只的管体伸入铸造孔的第一压力装置,该第一压力装置紧密的设在可移动结构中并可于其中滑动,并以压合装置伸入于模具中的方式可控制的驱动该在铸造孔中的压力装置,以及以预定冲程双向的推动压合装置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在融熔金属尚未经由管体进入模具铸造孔中前,将压合装置推至部份封闭模具的位置的装置,在融熔金属完全进入模具的铸造孔中后推动压合装置完全封闭模具的装置,以及,将固化的铸造元件由铸造孔拔取出的抬升压合装置的装置。所述的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其中该将融熔金属压入至铸造孔的第一装置包括,在该可移动的结构中设至少一腔室,在腔室中移动的一双向插柱,以及,至少一由双向插柱装置所形成的柱体,该柱体可沿管体移动以施压于铸造孔中的融熔金属。所述的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其中双向插柱装置可以选择地并受到控制地充以具压力的液体。所述的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其中至少设一与管体连通的浇道以将融熔的金属填入铸造孔中,该双向插柱装置的柱体并可控制的将该浇道封闭。所述的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其中在受第一压力装置作用的区域中设一铸造孔,该装置另包括第二压力装置,该第二压力装置可在模具中与压合装置平行的移动,并可被设定在对铸造孔中至少一区域内的融熔金属施加压力的位置,而该区域的周围则是受到第一压力装置的作用。所述的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设一可自模具中将该铸造的固化金属元件拔取的装置。所述的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其中由模具中拔取该铸造的固化金属元件的装置由第二压力装置所组成,该第二压力装置在当模具开启时起该作用。所述的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包括当压合装置移离模具时将该固化的铸造金属保留在模具中的装置。所述的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其中该保留固化的铸造金属在模具中的装置由第一压力装置所组成,该第一压力装置在压合装置移离模具时被驱动去施压于该固化的铸造金属以脱离模具。所述的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该模具包含至少一对可相互连接的侧壁,其中该侧壁至少为该模具的一部份,且其中该可移动的装置具有一环状本体,该环状本体设在模具的上方并与侧壁连接以定位在封闭条件下的侧壁,以将两侧壁一起相互闭合以封闭该模具。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利用该装置所得的成品不需要再作最后的抛光处理,且无因浇注口而产生的凸柱,故毋需加以磨削。本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其模具中的程序可依据元件形状而以多点的方式在元件上施以高压。本技术的再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铸造装置,由程序可观察出其相对于已知的程序可减少元件固化的时间。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适于执行本程序的装置的中央侧视剖面图,其中该模具是为一近距离所示的一种铸造汽车轮子的具有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融熔金属控制压力的压铸装置,包含:至少一模具,一支持该模具的固定结构,一相对于该固定结构的可移动装置,一与该移动装置连设并可伸入于模具中的可移动压合装置,它与上述可移动装置组成一可移动的结构,驱动该可移动压合装置的控制装置,一在该可移动压合装置和模具间的铸造孔,至少一管体设于该可移动的结构并且与该铸造孔连通,对融熔金属施压并经由该至少一只的管体伸入铸造孔的第一压力装置,该第一压力装置紧密的设在可移动结构中并可于其中滑动,并以压合装置伸入于模具中的方式可控制的驱动该在铸造孔中的压力装置,以及以预定冲程双向的推动压合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在融熔金属尚未经由管体进入模具铸孔中前,将压合装置推至部份封闭的模具位置的装置,在融熔金属完全进入模具的铸造孔中后推动压合装置完全封闭模具的装置,以及,将固化的铸造元件由铸造孔拔取出的抬升压合装置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圣明
申请(专利权)人:乔福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