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斌华专利>正文

并列组芯立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90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并列组芯立浇工艺,是用型砂预制成若干型芯和相应的辅助构件,在砂床水平叠加型芯,使成型面贴靠,相互构成符合铸件形状的若干型腔,采用本工艺无需砂箱造型,铸件冷缩均匀,外形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度提高,在同等作业条件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功效5~10倍,成品率96%以上,降低成本15~30%。(*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领域的工艺技术,特别适用于扁圆形铸件的浇铸。传统的铸造工艺一般采用砂箱和地坑单体平面,湿砂造型,冒口补缩的工艺浇铸。由于湿砂铸型直接承受金属熔液的作用,金属溶液冷却时产生体积收缩,凝固时折出石墨又会产生体积膨胀,浇铸时产生大量气体,因而铸件容易产生气孔、夹砂、缩孔等缺陷。为了降低废品率,往往需要加大加工留量,这样又会使铁水利用率降低。浇注时还需要放置各种不同口径的冒口进行补缩,这样金属利用率下降,成本上升,工作效率不高,至今尚无新的铸造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变传统铸造方式,将砂箱单体造型单件冒口补缩的传统工艺改为无需砂箱造型,多件组芯,无冒口立浇新工艺。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用型砂予制成一个直浇口8,一个横浇槽2,两个以上的型芯7,和与型芯7数量相等的内浇口3和监测口6,然后在平整的砂床上埋放横浇槽2,内浇口3摆动放在横浇口2上,将若干个型芯7成型面垂直于砂床1相互水平贴靠并列在各个内浇口3上方,各个内浇口3将各型腔5与横浇槽2连通,与各个型芯7的型腔5相通的监测口2放在型芯7顶面,最后将直浇口8直立在组芯一侧的横浇槽2上。预制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列组芯立浇工艺,其特征是用型砂予制成一个直浇口8,一个横浇槽2,两个以上的型芯7,和与型芯数量相等的内浇口3和监测口6,然后在平整的砂床上埋放横浇槽2,内浇口3摆放在横浇口2上,将若干个型芯7成型面垂直于砂床1相互水平帖靠并列在各个内浇口3上方,各个内浇口3将各型腔5与横浇槽2连通,与各个型芯7的型腔5相通的监测口2放型芯7顶面,最后将直浇口8直立在组芯一侧的横浇槽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斌华
申请(专利权)人:叶斌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