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铸的模具和制造此模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66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钢的连铸的模具组件的壁具有一钢支承板。一由铜或铜合金组成的导热板用螺栓连接至支承板,一较薄的铜或铜合金属面焊接至导热板的从支承板面朝外的表面。导热板可以有略,而覆面焊接至支承板,覆面接触并冷却穿行过模具的连铸钢坯。当覆面裂开或磨损而不能修理时,焊接点被熔化以除去覆面,而一新的覆面焊接至导热板或支承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铸模具。用了钢板坯连铸的板模由四个单独的壁组成,这些壁由螺栓和弹簧固定在一起。每个壁由一钢支承板和一含铜板组成,含铜板用螺栓安装在钢板上。用来接触及冷却连铸板坯或钢坯的含铜板是昂贵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用于含铜板的铜或铜合金的品位是很贵的。另一方面,含铜板在安装至支承板上之前被机械加工以使含铜板具有冷却槽道。含铜板在使用期间受到磨损而必须定期地机械加工以清除表面的不平。然而,含铜板可机械加工的次数是有限的,随后含铜板必须丢弃。这增加了运用费用。在用于连铸轧制工字梁用的异型坯的模具组件中存在类似的问题。而且,在某些应用中,含铜板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产生裂缝。一旦裂缝产生,含铜权不能再用,必须又被丢弃。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运用费用的模具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冷却表面发生裂缝也能以较低费用重新整修的模具壁。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模具组件运用费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冷却表面发生裂缝时也能以较低费用修理模具壁的方法。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可随着下面的描述变得更清楚,它们由本专利技术所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连铸模具的壁,特别是用于钢的连铸的模具。该壁包括一承载件、一位于承载件上可接触并冷却穿行过模具的连铸钢坯的导热覆面、以及一将覆面连接至承载件的可熔的连接层。连接层最好包括一种焊料,连接层的熔点低于承载件和覆面的熔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制造模具的方法,特别是制造用于钢的连铸的模具。该方法包括将一可熔材料夹在一承载构件和一用于承载构件的导热覆面之间的步骤。可熔材料的熔点低于承载构件和覆面的熔点,该方法还包括将覆面连接至承载构件的步骤。该连接步骤包括将可熔材料熔化,从而当熔化的材料固化后在承载构件和覆面之间形成一连接层。可熔材料最好包括一种焊料。该方法还可另外包括下列步骤通过将可熔材料熔化而从承载构件上除去覆面,将新的可熔材料夹在承载构件和用于此承载构件的新的覆面之间,以及将此新材料熔化从而在熔化的新材料固化后在承载构件和新覆面之间形成新的连接层。该方法也可包括通过承载构件与覆面遭遇的表面将一紧固件插入承载构件。该插入步骤在夹入可熔材料的步骤之前进行。通过下在结合附图对一些较佳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很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壁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水平模剖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壁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壁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垂直横剖图;图4是沿图3箭头IV-IV方向观看的剖示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壁的再一实施例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壁的还有一个实施例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图7是沿图6箭头VII-VII方向观看的剖示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壁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壁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壁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壁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壁的还有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图13是显示图2.5和8的模具壁的细节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图14是沿图13中箭头XIV-XIV方向观看的剖示图。图1显示了用于连铸、比如钢的连铸的板模的一个壁。工作中,图1中的模具壁与另外的相似的壁组装在一起,以形成具有一端部开口的铸造通道的模具。比如,图1的模具壁可与其他三个模具壁相结合以构成矩形截面的铸造通道。熔融材料连续地进入铸造通道的一端,固化的或部分固化的铸件或钢坯连续地从铸造通道的另一端抽出。图1中的模具壁包括一由支承板或承载构件2构成的承载件1和一个有高导热性能的板或承载构件3。例如,支承板2可由钢组成,而导热板3可由铜或铜合金组成。在连铸模具中使用的任何铜或铜合金可用于导热板3。如图所示,导热板3可具有冷却槽道4。这里,导热槽道4靠近支承板2并向后者开口。导热板3有一从支承板2面朝外的主表面5。在表面5上有一形式上为薄片或板的覆面6,它具有高导热能力。覆面6可接触并冷却连铸的钢坯,而且可以比如由铜或铜合金组成。覆面6的材料可以与用于导热板3的材料相同或不同。覆面6由一可熔材料层7连接至导热板3。层7最好由焊料组成,但其他合适的材料也可用于层7。层7的材料应当能在覆面6和导热板3之间建立牢固的粘结,且应当具有较高的导热能力。承载件1具有多个螺栓孔,图中只示出了其中之一。每个螺栓孔具有一位于导热板3内的较大截面的圆形部分8和一横过支承板2的较小截面的圆形部分9。螺栓孔8、9的较大部分8和较小部分9相互合作以在支承板2和导热板3的交界面处构成一肩部10。螺栓孔8、9的较大部分8具有螺纹,一中空的具有外螺纹的插件11拧入此较大部分8并由相应的肩部10所限制。插件11具有处螺纹,内螺纹与延伸过支承板2并进入导热板3的螺栓12的外螺纹端配合。螺栓12起作用而将支承板2和导热板3固定在一起。为了制造图1中的模具壁,可熔材料的薄片或层夹在导热板表面5和导热覆面6之间。然后,可熔材料熔化。当可熔材料固化而形成层7后,覆面6粘结至导热板3。加了覆面的导热面3现在与支承板2组装在一起以形成承载件1。为此,插件11拧入较大孔部分8。支承板2和加覆面的导热板3相互靠近,并使每个较小孔部分9与一较大孔部分8对齐。然后,螺栓12插入螺栓孔8、9内并拧入插件11,以将支承板2和加覆面的导热板3拉到相互牢固配合的状态。显然,在支承板2和导热板3已用螺栓相互固定后,覆面6可施加于导热板3。当覆面6产生裂缝,或者磨损到不能通过机械加工来重新整修的程度时,可熔层7被熔化,以将覆面6从导热板3上分开。接着,新的可熔材料薄片或层被夹在导热板表面5和新的覆面6之间。新的可熔材料随即熔化以产生层7,并将新的覆面6粘结至导热板3。在已有技术中,导热板接触正在铸造的钢坯并因此容易裂开和/或磨损。当导热板受到磨损但未裂开时,它可通过机械加工定期地重新整修。然而,导热板可进行机械加工的次数是有限的,随后导热板必须丢弃。另一方面,如果产生裂缝,导热板必须立刻丢弃。在每种情况下,由于导热板很昂贵,大大影响了运用费用用。因此,导热板由大量的昂贵而高品位的铜或铜合金制成。而且,需要昂贵的机械加工操作以在导热板内形成冷却槽道。图1中的模具壁有可能通过用覆面6遮盖导热板3而无限期地保留导热板3。图2中的模具壁与图1中的模具壁的不同之处在于,冷却槽道4靠近遭遇覆面6的导热板表面5而不是靠近支承板2。而且,图2中的冷却槽道4向表面5开口。这种构造增加了连铸钢坯的冷却效率。在图3和图4中,图1中的具有外螺纹和内螺纹的插件11被只有内螺纹的T形螺纹11a所取代。每个T形螺母具有多角形头部。在这里,每个螺栓孔8、9的较大部分8由一圆形开口和一非圆形凹部构成。螺栓孔8、9的凹部和相应T形螺母11a的头部具有互补的表面部分,它们互相协作而保持T形螺母11a不转动。与插件11相反,T形螺母11a不需要在导热板3中机械加工出螺纹。取消导热板中的螺纹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有可能在导热板的螺栓位置处形成另外的冷却槽道。在已有技术中,导热板具有螺纹以使用螺栓将支承板和导热板相互固定在一起,由于这种另外的冷却槽道会打断螺纹的连续性,因此不可能有另外的冷却槽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连铸模具的壁,特别是用于钢的连铸的模具壁,包括一具有至少一个承载构件的承载件;一位于所述承载构件上的导热覆面,可接触和冷却一穿行过模具的连续铸造的钢坯;以及一将所述覆面连接至所述一个承载构件的可熔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具有低于所述一个承载构件和所述覆面的熔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尔兰纳唐纳德P洛雷托
申请(专利权)人:SMS康卡斯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