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西纳公司专利>正文

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82466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铸造金属带材(9)的方法,通过把液态金属引入到反向旋转的两个轧辊(1,1′)之间进行带材(9)的固化,辊子用流体的内部循环冷却,在轧辊之间确定了铸造腔,轧辊外表面(3,3′)是凹凸不平的,通过盖在铸造腔上的罩子(10)吹入气体或气体混合物来进行铸造腔的封闭,通过至少在每个轧辊(1,1′)与液态金属接触区域的迎流面的表面附近调节吹入量和/或所述气体的性质或所述气体混合物的组成来进行轧辊(1,1′)的中间凸起的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接从液态金属获得小厚度冶金产品的铸造。更准确地说,它涉及靠两个具有水平轴的,反向旋转的,内冷的,近距离安装的轧辊使液体金属固化来铸造薄带材,尤其是薄钢带材的设备。在两个反向旋转的轧辊之间铸造薄钢带材的设备中,带材的厚度分布取决于在铸造腔内轧辊的外表面采用的形状。理想地,带材的厚度分布应该是矩形的或略微中凸的,以保证冷轧工序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最终产品有满意的厚度均匀性。为此,每个轧辊的母线应该保持为直线的或略微中凹的,特别是在两辊之间的辊隙处,即铸造腔内轧辊相互间靠得最近的区域内。在实际中并不是这样,因为轧辊承受强大的热应力。因此,在冷却时完全为直线母线的轧辊在膨胀的作用下会使其外表面变成中凸的。由于固化后的带材的厚度分布是在两辊之间辊隙处的铸造腔部分的准确再现,所以得到从中心到边缘厚度明显逐渐增大的带材。这会不利于该带材冷轧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由此得到的产品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在制造时通过使每个轧辊的外表面为轻微内凹的,在辊子中心表现为“凸起(crown)”来预期这个热膨胀,也就是说中心相对于边缘的半径是不同的。在冷却时,这个凸起的最优值会随轧辊的尺寸而变化,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铸造金属带材,特别是钢的带材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通过把液态金属引入到具有水平轴的反向旋转的两个轧辊之间进行所说的带材的固化,轧辊用冷却剂流体的内部循环冷却,在轧辊之间确定了铸造腔,轧辊的外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通过盖在所说的铸造腔上的一个罩子吹入一定量的气体或气体混合物对所说的铸造腔进行覆盖,其特征是通过调节吹入量和/或所说气体的性质或所说的气体混合物的组成来进行所说的轧辊的中间凸起的调整,气体的调节至少是在每个轧辊与液态金属接触区域的迎流面的表面附近进行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文德维尔P德拉瑟斯G佩森JM达马西
申请(专利权)人:于西纳公司赛森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