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利用其降解铜绿微囊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9205 阅读:4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利用其降解铜绿微囊藻的方法,属于环保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溶藻细菌TL,建议的分类命名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fusiformis),保藏编号为CGMCC?NO.6108。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利用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fusiformis)降解铜绿微囊藻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分离的溶藻细菌赖氨酸芽孢杆菌通过分泌胞外非蛋白酶杀藻物质间接溶藻和接触藻细胞直接溶藻两种作用方式发挥溶藻特性,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对于微生物法防治以铜绿微囊藻为优势藻种的蓝藻水华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从黄化铜绿微囊藻液中筛选出的I株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利用其高效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工业及农业自动化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富含氮磷的生产、生活废水源源不断地排入附近河流或湖泊,增加了水体的营养负荷,导致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水体表面因藻类覆盖无法与外界交换空气而导致复氧率降低,溶解氧稀少,水质恶臭,水体透明度下降,浮游生物和鱼虾类等水生生物因生存环境恶化而死亡,生物量及种类减少,使水体生物多样性结构发生改变。且蓝藻门中的颤藻、念珠藻、节球藻、微囊藻属等腐烂后不断向水体释放毒性较大的藻毒素,其中以微 囊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Cs)毒性最大,长期以溶解性状态存在,不易降解,可通过食物链在水体生物体内富集,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治理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的滇池、太湖、巢湖等湖泊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控制或治理蓝藻水华,但是收效甚微,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水华的突然消亡可能是由于溶藻细菌的感染而导致的,因此分离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溶藻细菌TL,建议的分类命名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fusiformis),保藏编号为CGMCC?NO.610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艺李秋艳陈雪珍李仁霞戴如娟郑泽鑫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