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2977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囊发生器,其中,该微囊发生器包括注射装置、收集装置和高压电场发生器,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容器,高压电场发生器包括与注射头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收集容器连接的第二电极,注射头与收集容器对应设置;收集装置还包括具有通孔的调高组件、和具有相对设置的底部和顶部的封闭容体;收集容器设于底部上而收容于封闭容体内,调高组件装设于顶部,注射头插设于通孔中且伸入封闭容体内;第一电极设于调高组件内,第二电极位于底部和收集容器之间、且对应注射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囊发生器可以避免电极与收集容器中的固化液接触,而降低对电极的无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微囊发生器
技术介绍
微囊化细胞技术起源于1964年CHANG提出的人工细胞概念,即用具有细胞相容性的半透膜包裹组织细胞。囊内的细胞可以通过半透膜获得电解质、氧等小分子营养物,细胞所分泌的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如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等则不能通过囊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微囊化细胞技术已经成为在细胞移植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生物工程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肾功能受损、急性肝衰竭、帕金森氏症、贫血及视网膜变性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被国际上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随着现代生物学、制造学、材料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细胞微囊化的制作工艺已日趋完善。目前所用微囊发生器多为研究人员自制,产品化的商品以瑞士Nisco公司生产的微囊发生器为代表,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空气流体微囊发生器,主要原理是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通过带有一定冲量的气流切割而形成微球,可制成多口式和单口式。另一类是高压静电微囊发生器,其原理实质是以静电力代替气流作用于微滴,成囊更均匀稳定。微囊发生器主要由推进器、高压电场发生器和收集装置三部分组成,可以通过改变电压、推进速度及反应时间来调节微囊的直径和通透性。高压静电微囊发生器成膜质量佳,所以微囊直径小,尺寸较均匀,表面平滑,成囊率较高。产生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采用气流液滴成囊时,气压压力不稳,容易带来喷嘴处液滴晃动,造成微囊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而且成囊直径较大。高压静电法可改进为用微量注射装置代替气压发生器,这样给溶液施加的压力比气流法稳定。而且,静电相互作用是一种弱相互作用力,不涉及热交联过程中的高温及化学交联过程中的共价键形成,对包载物的性质影响很小。现有的高压静电微囊发生器多为接触式,即电极与收集装置中的固化液直接接触,如Nisco公司生产的VarV1微胶囊包装系统。此类装置的最大优点在于固化液直接与负电极接触,溶液电动势稳定,电场均匀,但正是这点特点使其在创造无菌条件上存在明显劣势,对负电极无菌要求非常高,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染菌导致试验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囊发生器,旨在避免电极与收集装置中的固化液接触,降低对电极的无菌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囊发生器,包括注射装置、收集装置和高压电场发生器,其中,所述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头,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容器,所述高压电场发生器包括与所述注射头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收集容器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注射头与所述收集容器对应设置,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具有通孔的调高组件、和具有相对设置的底部和顶部的封闭容体;所述收集容器设于所述底部上而收容于所述封闭容体内,所述调高组件装设于所述顶部,所述注射头插设于所述通孔中且伸入所述封闭容体内;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调高组件内,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底部和所述收集容器之间、且对应所述注射头设置。优选地,所述调高组件包括第一轴套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轴套中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螺纹连接,所述通孔为所述第二轴套的轴孔。优选地,所述调高组件还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套而与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周面抵接,所述抵接件与所述第一轴套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导电弹簧,所述注射头包括导电圆管部以及与所述导电圆管部连接的导电抵接部,所述导电圆管部贯穿所述导电弹簧而伸入所述封闭容体内,所述导电抵接部与所述导电弹簧的一端抵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两片可分离拼接在一起的导电弹片,所述注射头穿过所述导电弹片之间的拼接处而与所述导电弹片连接。优选地,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注射器以及与所述注射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注射器注射的推进装置,所述注射器与所述注射头通过软管连通。优选地,所述封闭容体为有机玻璃盒体。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嵌入所述底部设置。优选地,所述底部的外表面设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与所述第二电极连通。优选地,所述封闭容体还包括连接所述底部和顶部的侧部,所述侧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可沿所述底部和顶部滑动而开合所述封闭容体。本技术技术方案,将第二电极设置在封闭容体的底部和收集容器之间,而在第二电极和注射头之间形成电场,进而将注射头输出的液滴均匀化,并滴入收集容器的固化液中而成囊化,因此,该第二电极可以与收集容器中的固化液分离,避免第二电极与固化液接触,降低了对电极的无菌要求;同时,该第一电极设于调高组件内,该第二电极位于封闭容体中,电极均未外露设置,避免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误触电极而引发触电的危险,提高了微囊发生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微囊发生器第一实施例的原理图;图2为图1中微囊发生器的简化示意图;图3为图2中微囊发生器的调高组件与注射头装配后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微囊发生器的注射装置的模块图;图5为图2中微囊发生器的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调高组件;图6为本技术微囊发生器第二实施例的调高组件与注射头装配后的剖视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囊发生器,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该微囊发生器包括注射装置1、高压电场发生器2和收集装置3,其中,该注射装置1包括用于输出液滴的注射头10,该高压电场发生器2包括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22,该收集装置3包括用于盛放固化液和收集微囊的收集容器30、具有通孔的调高组件32、和具有相对设置的底部340和顶部342的封闭容体34。具体地,该收集容器30设于底部340上而收容于封闭容体34内,该调高组件32装设于顶部342,注射头10插设于通孔中、且伸入封闭容体34内而对应收集容器30设置;该第一电极20设于调高组件32内、且与注射头10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22位于底部340和收集容器30之间、且对应注射头10设置。本实施例的微囊发生器将第二电极22设置在封闭容体34的底部340和收集容器30之间,而在第二电极22和注射头10之间形成电场,进而将注射头10输出的液滴均匀化,并滴入收集容器30的固化液中而成囊化,因此,该第二电极22可以与收集容器30中的固化液分离,避免第二电极22与固化液接触,降低了对电极的无菌要求;同时,该第一电极20设于调高组件32内,该第二电极22位于封闭容体34中,电极均未外露设置,避免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误触电极而引发触电的危险,提高了微囊发生器的安全性;此外,该封闭容体34为收集容器30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避免在固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微囊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囊发生器,包括注射装置、收集装置和高压电场发生器,其中,所述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头,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容器,所述高压电场发生器包括与所述注射头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收集容器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注射头与所述收集容器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具有通孔的调高组件、和具有相对设置的底部和顶部的封闭容体;所述收集容器设于所述底部上而收容于所述封闭容体内,所述调高组件装设于所述顶部,所述注射头插设于所述通孔中且伸入所述封闭容体内;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调高组件内,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底部和所述收集容器之间、且对应所述注射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囊发生器,包括注射装置、收集装置和高压电场发生器,其中,所述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头,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容器,所述高压电场发生器包括与所述注射头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收集容器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注射头与所述收集容器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具有通孔的调高组件、和具有相对设置的底部和顶部的封闭容体;所述收集容器设于所述底部上而收容于所述封闭容体内,所述调高组件装设于所述顶部,所述注射头插设于所述通孔中且伸入所述封闭容体内;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调高组件内,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底部和所述收集容器之间、且对应所述注射头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囊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高组件包括第一轴套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轴套中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螺纹连接,所述通孔为所述第二轴套的轴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囊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高组件还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套而与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周面抵接,所述抵接件与所述第一轴套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微囊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卓刘芳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爱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