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1872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展开后的气囊(18)具有:完全展开部(18B),位于长度方向中央侧,且直径大致恒定;和不完全展开部(18A),位于长度方向两端侧,且直径向着封闭部件(24)逐渐减小,由于不完全展开部(18A)与完全展开部相比刚性高,所以,在与行人碰撞时难以变形,冲击吸收性能低,但是,通过在该不完全展开部(18A)上沿长度方向以及圆周方向以规定间距配置多个通气孔(18g),从而使不完全展开部(18A)的刚性降低而提高冲击吸收性能,能够在气囊(18)的长度方向全长范围内得到均等的冲击吸收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囊装置,通过充气机所产生的气体使管状的气囊展开而保护行人,该管状的气囊是将金属板折叠并通过封闭部件将长度方向两端封闭的气囊,展开后的上述气囊具有完全展开部,位于长度方向中央侧,且直径大致恒定;和不完全展开部,位于长度方向两端侧,且直径向着上述封闭部件逐渐减小。
技术介绍
通过下述的专利文献I而公知有一种行人保护气囊装置,对在覆盖汽车的前柱的前表面的支柱装饰件的内侧折叠的、布制的气囊进行收纳,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向气囊供给充气机所产生的气体,由此,使气囊从支柱装饰件断裂所形成的间隙沿着前柱的前表面展开,从而保护行人。·另外,通过下述的专利文献2而公知有一种行人保护用冲击吸收结构,经由连杆式的支柱驱动机构,将覆盖汽车的前柱的前表面的支柱装饰件支承在支柱骨架部件上,在与行人碰撞时,通过支柱驱动部件使支柱装饰件从支柱骨架部件上浮起,由此,使支柱装饰件能够产生冲程(stroke),从而吸收碰撞能量。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28393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82105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气囊是布制的,所以难以在长时间内维持展开状态,基于行人与前柱碰撞的时刻,而存在无法发挥充分的冲击吸收效果的可能性。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将支柱装饰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支柱骨架部件上的连杆式的支柱驱动机构的构造比较复杂,存在使部件数量增加从而成为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人通过日本特愿2009-224380号已经提出了一种气囊装置,将被蜿蜒折曲后的金属制的气囊配置在挡风玻璃与前柱之间,在与行人碰撞时,以沿着前柱的方式使气囊展开为管状。但是,在上述日本特愿2009-224380号中提出的气囊装置,由于折叠了的气囊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通过被压入端盖的开口部而被固定,因此,气囊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展开为直径大致恒定的圆筒状(完全展开部),对此,气囊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以使直径向着端盖逐渐减小的方式展开为锥状(不完全展开部),由此,该不完全展开部的折叠状态无法充分地解放,而使刚性变高,存在行人碰撞时的冲击吸收性能降低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以提供一种气囊装置为目的,利用通气孔,使保护行人的金属制气囊的长度方向两端侧的不完全展开部的刚性降低,由此,在气囊的长度方向全长的范围内,确保均匀的冲击吸收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囊装置,通过充气机所产生的气体将管状的气囊展开而保护行人,所述气囊是将金属板折叠并用封闭部件将长度方向两端进行封闭而成的,其第一特征在于,展开后的所述气囊具有完全展开部,位于长度方向中央侧,且直径大致恒定;和不完全展开部,位于长度方向两端侧,且直径向着封闭部件逐渐减小,所述气囊具有,形成在所述不完全展开部的折叠的凹部或者腹部上的多个通气孔。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在所述气囊的长度方向以及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距配置。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形成在折叠的腹部上。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一 第三的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四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在所述气囊的前表面侧配置得较多,在后表面侧配置得较少。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一 第四的任一项特征的基础 上,其第五特征在于,所述完全展开部在与所述不完全展开部邻接的位置上具有辅助通气孔。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五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六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通气孔以比所述通气孔偏向所述气囊的前表面侧的方式配置。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一 第六的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七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数量随着接近所述完全展开部而减少。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一 第七的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八特征在于,折叠了的所述气囊的两端部以能够折曲的方式焊接在所述封闭部件上。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八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九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所述开口部的端面以与所述封闭部件对接的方式被焊接。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八或第九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件蜿蜒折曲地被折曲。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十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一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件具有焊接在所述开口部的端面上的封闭部、和以从所述封闭部覆盖所述气囊的侧面的方式折曲的一对侧壁部,且形成为〕字状。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八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二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件具有与所述开口部的端面对接的封闭部、和以从所述封闭部的周围覆盖所述气囊的侧面的全周的方式折曲、且焊接在该侧面上的筒状部,并且所述封闭部件形成为盖状,所述筒状部能够通过展开的所述气囊的压力而变形。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十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三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具有能够扩开的狭缝。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八 第十三的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四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件经由能够变形的支板固定在车身上。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一 第七的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五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板厚比长度方向中央部的板厚薄。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十五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六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所述长度方向中央部的板厚为O. 7mm以上。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十五或十六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七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所述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板厚与所述长度方向中央部的板厚之差为 O. 2mm O. 3mm。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十五 第十七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八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气囊的毛坯材料,是使板厚不同的所述长度方向两端部和所述长度方向中央部通过拼焊焊接而接合。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十五 第十八的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九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气囊的毛坯材料,是使板厚不同的所述长度方向两端部和所述长度方向中央部重合并通过点焊接合。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十五 第十九的任一项特征的 基础上,其第二十特征在于,所述毛坯材料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长度,与长度方向中央部的长度大致相等。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一 第七的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十一特征在于,将所述气囊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内面间通过由金属片构成的加强部件连接。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二十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十二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被蜿蜒折曲地收纳在所述气囊的内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二十一或二十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十三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板厚为O. 4mm O. 5mm。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案了一种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二十一 第二十三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十四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至少在所述气囊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侧具有减轻重量孑L。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丰落合史治菊池裕二池田康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