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型汽车电动摺叠式脚踏,它主要由至少两组镁铝或铝合金制成的摺叠式运动机构共同承托一踏脚板而成,踏脚板分别与两组摺叠式运动机构各自的的托板弹性连接,其中一摺叠式运动机构上设有齿轮箱和减速电机,齿轮箱包括由传动齿轮、扭力弹簧、定位柱、齿轮壳体组成的扭力平衝装置,定位柱插装在齿轮壳体的定位孔中,扭力弹簧和传动齿轮按先后顺序置于齿轮壳体中,扭力弹簧的外端口固定于定位柱中,其内端口固定于传动齿轮中,齿轮壳体上设有位置传感器,且位置传感器处于传动齿轮的齿端面上;减速电机安装在齿轮箱的一侧,传动齿轮与减速电机的齿轮相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安全、质轻、防水、防尘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构件的
,尤其是指一种智能型汽车电动摺叠式脚踏。
技术介绍
汽车电动脚踏板是以汽车为载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有独立的智能控制系统、信号检测系统、信号传输系统及设置人性化设施,由于具有装饰性及实用性,深受国外国内消费者喜爱。现有产品其主体结构件均釆用钢结构焊接或铸造而成,因采用上述的成型工艺,其结构件笨重粗糙,加上其材料为钢材比重较大,造成一套汽车电动伸缩脚踏板的重量达数十公斤,因此,加裝电动脚踏板后汽车的耗油量随之增加,汽车炭排量随着耗油量的增加而增大,不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制造成本昂贵。节能、环保、安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汽车轻量化枝术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据研究机构介绍汽车60%能耗于车辆自重 及承载物重量,镁铝合金是一种强度较高的轻质金属,密度仅为钢的1/4,被冠以“绿色结构材料”美誉。目前国外高性能车辆的构件已逐步由镁合金替代传统的钢质结构。另外,现有产品还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产品由于沒有强力定位装置,在伸展状态终止时,沒有将原平行四边型运动状态,转变为三角形稳定状态,只依靠减速电机的阻尼力作定位,因此其伸展状态定位刚性较差;2、现有产品由于沒有扭力平衝装置,因踏板自重原因,造成踏板伸展即运动机构下行速度加快,当踏板复位即运动机构上行时速度减慢,产生伸展太快,复位太慢的现象,由于伸展太快容易造成踏板撞击障碍物或人体,另外由于沒有扭力平衡装置,未能消除运动机构中的运动间隙,车辆在行驶时产生的震动,造成踏板的运动间隙产生敲击性噪音;3、现有产品一般都是由两个独立的运动机构承托式接合一块踏脚板而成,其中一个运动机构带有动力裝置,简祢主动装置,另一个为无动力被动式运动机构,简祢被动装置,工作时主动装置将运动扭力传递到固接在该裝署上的踏脚板一端,并由踏脚板将动能传递到固接在踏脚板另一端的被动装置上,由于被动装置在被动状态下产生较大的运动阻力,因此要求动力系统要消耗更多能源,踏板要大幅提高其抗变型扭力,造成产品成本及自重增加;4、现有产品由于安装在车辆底部,工作环境较差,由于结构件成型条件限制,传动部件的轴承沒有有效的防水防尘系统,转动轴与轴承在水和粉尘的影响下造成磨损或卡死现象;5、汽车电动脚踏板工作时,其运动扭力会跟随运动机构位置状态产生不同的扭力要求,因此要求运动机构随时向控制电路提供运动机构位置状态信号,以便控制电路根据已设定的运动机构位置状态电流曲线进行闭环控制;现有产品没有设置提供运动机构位置状态信号的机构,在工作时末能向控制电路提供一个运动机构位置状态信号,只是简单设定一个电流限制值,并用该电流限制值监控运动机构的全工作过程,造成控制系统所控制的踏脚板在运动过程中遇障的智能判别及控制能较差;6、现有产品的运动机构与踏板固接为一体,并紧固式装配在汽车大墚或底盘之上,由于其安装固接部位非水平或非垂直基面,因此产品不可避免地产生弹性扭曲现象,造成安装调试困难并可能发生非正常工作状况,另外在行驶时汽车大墚、底盘会跟随路况产生弹性变型,产品会跟随大墚、底盘的弹性变型产生弹性变型或刚性变型,造成产品失效;7、现有产品其控制系统要使用原汽车电路中的门开关等信号进行控制,因此在安装产品时要大量拆卸汽车内饰件,并对原车电路进行改造,由于施工现场条件限制,及施工人员的水平的差异,容易造成汽车内饰件的破损,由于对原车电路的改造可能会破坏原车电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8、现有产品沒有人性化地设置踏板照明系统,在黑暗环境上下车时容易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主要由镁铝合金或铝合金材料制造,具节能、环保、安全、质轻、防水、防尘等功能的智能型汽车电动摺叠式脚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型汽车电动摺叠式脚踏,所述汽车电动摺叠式脚踏主要由至少两组镁铝或铝合金制成的摺叠式运动机构共同承托一踏脚板而成,其中,所述踏脚板分别与两组摺叠式运动机构各自的的托板弹性连接,并且,其中一摺叠式运动机构上设有齿轮箱和减速电机,所述齿轮箱包括有由传动齿轮、扭力 弹簧、定位柱、齿轮壳体组成的扭力平衝装置,定位柱对应插装在齿轮壳体的定位孔中,扭力弹簧和传动齿轮按先后顺序置于齿轮壳体中,并且,该扭力弹簧的外端口固定于定位柱中,其内端口固定于传动齿轮中,同时,齿轮壳体上的固定孔中设有位置传感器,且该位置传感器处于传动齿轮的齿端面上;减速电机对应安装在齿轮箱的一侧,并且,传动齿轮与减速电机的齿轮相哨合。所述的两组镁铝或铝合金制成的摺叠式运动机构,一组为主动摺叠式运动机构,另一组为从动摺叠式运动机构,同时,两组摺叠式运动机构之间轴向连接有能够使它们同步联动的传动轴套。所述的两组镁铝或铝合金制成的摺叠式运动机构均为主动摺叠式运动机构。所述摺叠式运动机构配置有向汽车电动摺叠式脚踏的总控系统发送门状态信号的无线遥控门开关状态信号发生裝置,其中,所述无线遥控门开关状态信号发生裝置包括有弹性柱、面壳、电池、轻触开关、控制电路板、底板,所述电池、轻触开关、控制电路板相互连接,且分别置于面壳内,弹性柱对应插装在该面壳的安装孔中,且位于轻触开关的上方,车门开启或关闭时由车门内壁对其进行开关动作,同时,面壳与底板之间扣合连接。所述主动摺叠式运动机构包括有主动托板、主动轴、主动上体、第一定位轴、主动摆臂、齿轮箱、减速电机、第二定位轴、第一定位摆臂、第三定位轴,其中,所述齿轮箱的传动齿轮装配在主动轴上,同时,该齿轮箱对应安装在主动上体的一侧;主动摆臂的一端伸至主动上体的主动摆臂安装位处,并且经主动轴穿过,同时,它们两者之间用螺丝紧固,主动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横穿的第一定位轴与位于主动上体下方的主动托板相铰接;第一定位摆臂对应设在主动摆臂的前方,同时,该第一定位摆臂的一端伸至主动上体的定位摆臂安装位处,并且经第二定位轴穿过,同时,它们两者之间用螺丝紧固,该第一定位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横穿的第三定位轴与主动托板相铰接;在摺叠状态时,上述的主动轴、第一定位轴、第二定位轴、第三定位轴四个轴芯点近似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伸展状态时,在伸展状态时,第一定位轴与第三定位轴相互接近等效为一整体,并能够与主动轴和第二定位轴近似组成三角形力矩。所述从动摺叠式运动机构包括有从动托板、从动上体、第四定位轴、从动摆臂、从动轴、第五定位轴、第二定位摆臂、第六定位轴,其中,所述从动摆臂的一端伸至从动上体的从动摆臂安装位处,并且经从动轴穿过,同时,它们两者之间用螺丝紧固,该从动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横穿的第四定位轴与位于从动上体下方的从动托板相铰接;所述第二定位摆臂对应设在从动摆臂的前方,同时,该第二定位摆臂的一端伸至从动上体的定位摆臂安装位处,并且经第五定位轴穿过,同时,它们两者之间用螺丝紧固,该第二定位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横穿的第六定位轴与从动托板相铰接;在摺叠状态时,上述的从动轴、第四定位轴、第五定位轴、第六定位轴四个轴芯点近似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伸展状态时,第四定位轴与第六定位轴相互接近等效为一整体,并能够与从动轴和第五定位轴近似组成三角形力矩。所述传动轴套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形状呈多边形或近似多边形的套口,同时,主动摺叠式运动机构的主动轴和从动摺叠式运动机构的从动轴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形状与上述套口相匹配的外部结构,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型汽车电动摺叠式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电动摺叠式脚踏主要由至少两组镁铝或铝合金制成的摺叠式运动机构共同承托一踏脚板(3)而成,其中,所述踏脚板(3)分别与两组摺叠式运动机构各自的的托板弹性连接,并且,其中一摺叠式运动机构上设有齿轮箱(1?10)和减速电机(1?11),所述齿轮箱(1?10)包括有由传动齿轮(1?3)、扭力弹簧(1?4)、定位柱(1?5)、齿轮壳体(1?6)组成的扭力平衝装置,定位柱(1?5)对应插装在齿轮壳体(1?6)的定位孔中,扭力弹簧(1?4)和传动齿轮(1?3)按先后顺序置于齿轮壳体(1?6)中,并且,该扭力弹簧(1?4)的外端口固定于定位柱(1?5)中,其内端口固定于传动齿轮(1?3)中,同时,齿轮壳体(1?6)上的固定孔中设有位置传感器(12),且该位置传感器(12)处于传动齿轮(1?3)的齿端面上;减速电机(1?11)对应安装在齿轮箱(1?10)的一侧,并且,传动齿轮(1?3)与减速电机(1?11)的齿轮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润本,苏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润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