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用于异基因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例如MDS或白血病的细胞类生物药物、生物制剂、以及制备方法。将免疫细胞与抗原在液态细胞培养基中置于培养容器中共同培养,从而获得具有抗相应抗原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培养物;从获得的培养物中分离具有免疫应答反应的细胞类生物药物。免疫细胞可以是异体细胞,使用时不会出现异体排异反应,安全性高;治疗MDS后的骨髓穿刺、骨髓活检和骨髓干细胞培养均有造血功能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病人耐受良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一全新的病因治疗策略来治疗MDS,有效地恢复了患者体内造血功能,对于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其他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异基因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MDS、或治疗白血病的生物类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认为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包括红细胞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等;白细胞疾病,如各种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网状细胞增生症、浆细胞病、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都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 病。具有代表性的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X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病,特点为骨髓增生活跃,异常克隆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障碍,出现病态造血,在骨髓原位或释放入血后不久被破坏,导致造血效率低下,外周血细胞减少,细胞功能异常,表现为难治性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的血液病。MDS是一种高度克隆性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发病率约10 / 10万 12 / 10万人口,全球范围约有30万患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之比为2 :1。MDS多累及中老年人,约80%患者大于60岁。MDS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几乎所有的MDS患者有贫血症状,如乏力、疲倦。约60%的MDS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由于同时存在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使得MDS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约有20%的MDS死于感染。约20%的MDS患者有出血表现,常见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也有颅内出血者。部分患者可有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少数患者可有胸骨压痛,肋骨或四肢关节痛。40% 60%的MDS患者有血小板减少,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进行性血小板减少。根据血液学和骨髓形态学的特点,1982年FAB协作组将MDS分成5种类型I)难治性贫血(RA refractory anemia):临床以贫血为主,网织红细胞减少,夕卜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大多也是减少的。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极少见(<1%)。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多较明显,环形铁粒幼细胞〈15%,红细胞形态异常多见。粒系和巨核系细胞也有一定形态异常,但通常较轻。骨髓内原始细胞〈5%。2)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细胞增多(RARS refractory anemia with ringsideroblasts):与RA的主要区别是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占骨髓有核红细胞的15%以上。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多数正常,血清铁蛋白增高。3)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外周血中三系细胞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少数病例只有两系细胞减少。外周血常有原始细胞出现,但〈5%。骨髓中原始细胞在5% 19%间。粒系和红系幼稚细胞数量增多,形态改变明显。4)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多见于年老者。肝、脾肿大多见。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最主要的特点是血液和骨髓中有较多的单核细胞。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绝对数>1X109 / L,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及形态异常。外周血中原始细胞〈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率增高,原始细胞在5% 20%。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blasts in transformation):血液及骨髓除具有RAEB的一些改变外,符合以下特点①外周血中原始细胞>;②骨髓中原始细胞> 20%,但〈30% ;③原始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④约50%以上病人演变为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时间短,多数不超过一年。WHO提出了新的MDS分型标准,认为骨髓原始细胞达20 %即为急性白血病,将RAEB-t归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并将CMML归为MDS / MPD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保留了 FAB的RA、RAS、RAEB ;并且将RA或RAS中伴有2系或3系增生异常 者单独列为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tilineagedysplasia,RCMD),将仅有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的RA独立为5q-综合征;还新增加了 MDS未能分类(u-MDS)。目前临床MDS分型中平行使用着FAB和WHO标准。RA和RAS患者多以贫血为主,临床进展缓慢,中位生存期3飞年,白血病转化率约5% 15%。RAEB和RAEB-t多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贫血、出血及感染易见,可伴有脾肿大,病情进展快,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5个月,白血病转化率高达CMML以贫血为主,可有感染和出血,脾肿大常见,中位生存期约20个月,约30%转变为AML。MDS通常起病缓慢,逐渐进展,少数患者起病急剧,从发病开始一年之内约有50%以上转化为白血病,MDS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死亡原因除白血病之外,多数由于感染,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原发性MDS的病因尚不明确,推测是由于生物、化学、或物理等因素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使某个恶变的细胞克隆性增生,业已公认,诱变剂如病毒、某些药物(如化疗药)、辐射(放疗),工业反应剂(如苯,聚乙烯)以及环境污染等的可致癌作用,诱变齐阿引起染色体的重排或基因重排,也可能只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导致MDS。继发性MDS患者常有明显发病诱因,苯类芳香烃化合物、化疗药物尤其是烷化剂、放射线均可诱导细胞基因突变而导致MDS或其他肿瘤发生。通过G6H)同工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克隆分析技术研究发现,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异常克隆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障碍,出现病态造血,在骨髓原位或释放入血后不久被破坏,导致无效造血。部分MDS患者可发现有原癌基因突变(如N-ras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如+8、_7),这些基因的异常可能也参与MDS的发生和发展。MDS终末细胞的功能,如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水平、碱性磷酸酶也较正常低下。但上述基因改变多在MDS较晚期RAEB、RAEB-T型患者中发生,在MDS早期RA、RAS中较少,这说明用基因突变尚难解释全部MDS患者发病原因。过度增生的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常有两种演变途径一为由于过度增生逐渐演变为造血能力衰亡,骨髓可转为增生低下,临床表现为造血功能衰竭,为半数以上MDS患者死亡原因。另一种途径演变为急性白血病,MDS病程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转化为白血病,多为 AML。治疗MDS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因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是依据患者血细胞减少的数量、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及染色体核型评价预后,是指导治疗的一个基本工具低危O分;中危-I(Int-I) 0. 5 I分;中危-2 (Int-2) I. 5 2分;高危彡2. 5分。对于低危或者Int-I级患者治疗主要是改善生活质量,采用支持治疗、促造血、诱导分化和生物反应调节剂等治疗,而Int-2级和高危组MDS主要是提高存活,采用AML的联合化疗方案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一)支持治疗对于继发性MDS有病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用于异基因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步骤1,将免疫细胞与抗原在液态细胞培养基中置于培养容器中共同培养,从而获得具有抗相应抗原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培养物;步骤2,从步骤1中获得的培养物中分离具有免疫应答反应的细胞类生物药物;其中,所述的液态细胞培养基中,除免疫细胞外,还包括组分a)~e):a)细胞有丝分裂原;b)抗原:所述抗原为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细胞;c)超抗原;d)细胞因子;e)免疫佐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星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