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家全专利>正文

平头汽车防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8649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头汽车防撞系统,其包括车体,车体上的主梁,及车体前部的挡头,其中,还包括设于车体上与所述挡头固连的辅梁,该辅梁与所述主梁之间具有一沿汽车前进方向设置的缓冲机构。通过将挡头上连接的辅梁与汽车中后部的主支撑-主梁之间设置一缓冲机构,当汽车前部即将要与其它汽车或固定物相撞时,开启缓冲机构,使得撞击后的挡头力传递至辅梁上,通过辅梁与主梁之间的缓冲机构来实现主梁上的防撞减振,进而实现汽车中后部,以致整个汽车的整体防撞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平头汽车防撞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和运行的大客车、货车等汽车大多数为平头车。现有的平头车的防撞措施一般都是在车前端设置一些简易的防撞设置,比如加设保险杠、防撞栅栏等。这种防撞措施只能对预防车前部变形起作用而对驾驶员的防撞效果作用极小,对于车体其它部 位基本上没有任何防撞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整车防撞的平头汽车防撞装置,安全性能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平头汽车防撞系统,包括车体,车体上的主梁,及车体前部的挡头,其中,还包括设于车体上与所述挡头固连的辅梁,该辅梁与所述主梁之间具有一沿汽车前进方向设置的缓冲机构。进一步的,所述辅梁上连接有一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上设置一触发机构,该触发机构与汽车挡头上的雷达测距测速机构信号联接。所述主梁和辅梁均为槽钢机构,其中,辅梁部分滑动设于主梁内;在所述辅梁和/或挡头上设置有一支撑阻挡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为多个串联和/或并联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与所述辅梁铰链连接的弹簧座,与所述主梁固连的弹簧,该弹簧设于所述弹簧座内。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辅梁通过齿条啮合连接,且在所述辅梁上的齿条上具有马达回位机构。所述支撑阻挡机构包括与地面作用的棘爪,及与该棘爪连接的棘爪定位机构和棘爪回收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挡头上连接的辅梁与汽车中后部的主支撑-主梁之间设置一缓冲机构,当汽车前部即将要与其它汽车或固定物相撞时,开启缓冲机构,使得撞击后的挡头力传递至辅梁上,通过辅梁与主梁之间的缓冲机构来实现主梁上的防撞减振,进而实现汽车中后部,以致整个汽车的整体防撞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 本专利技术中平头汽车的主梁、辅梁、挡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平头汽车相撞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如图I至图3所示的平头汽车防撞系统包括车体13,车体13上的主梁2,及车体13前部的挡头I,其中,还包括设于车体13上与所述挡头I固连的辅梁3,该辅梁3与所述主梁2之间具有一沿汽车前进方向设置的缓冲机构。本专利技术中的主梁2可直接使用平头汽车自带的主梁,或者在汽车自带的主梁外或内再重新固定设置车梁来充当主梁2,该主梁2与汽车的车体13固连于一体;而辅梁3与汽车的挡头I连接。在汽车与其它汽车或固定物发生碰撞时,主梁2与辅梁3之间两两相向运动,由设置在主梁2与辅梁3之间的缓冲机构进行缓冲,使得由汽车挡头I传递到辅梁3上的碰撞力在该缓冲机构上衰弱递减,当传递至主梁2时,该碰撞力递减为零,或者递减到最小,来达到车体13中后部的防撞性能,也即是整车防撞性能。当汽车在正常行驶或工作过程中,所述缓冲机构应该被锁定,即不起作用。本专利技术在所述辅梁3上连接有一锁定机构7,该锁定机构7上设置一触发机构11,该触发机构11与汽车挡头I上的雷达测距测速机构12信号联接。具体地,所述锁定机构7为一与所述辅梁3通过齿条齿条啮合连接的运动机构,当齿条齿条相互啮合时,所述辅梁3由该锁定机构7固定定位,进而使得缓冲机构不起作用,保证车体13的正常作用。当需要所述缓冲机构工作时,需要所述锁定机构7上的齿条啮合分开,使得辅梁3处于自由状态。所述触发机构11与设于汽车的挡头I上的雷达测距测速机构12信号联接,通过该雷达测距测速机构12来监控汽车与其它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及相对的车速,根据设定的值来控制触发机构11,使得锁定机构7处于非锁定状态。所述触发机构11可以通过机械方式、也可以通过液压方式、还可以通过电磁等方式进行触发,本例中,该锁定机构7为一中部设有铰链支点的支杆,在所述锁定机构7远离齿条的一端的垂向方位上设置一液压气缸来实现锁定机构7的触发状态。在该触发机构11上所述锁定机构7的相对面上还设置有一复位件,比如弹簧,通过弹簧的张力或收缩力来实现锁定机构7的复位。当汽车防撞功能完成后,为了使得整个汽车回复原位,在所述辅梁3的齿条上具有马达回位机构5,该马达回位机构5驱动辅梁3向挡头I方向移动,也即是驱动辅梁3回位,由于复位件张力或收缩力的存在,使得锁定机构7与辅梁3上的齿条重新复位啮合。对于所述主梁2和辅梁3之间,本例中,该主梁2和辅梁3之间均为槽钢结构,其中辅梁3部分滑动设于主梁2内。在所述辅梁3和/或挡头I上设置有一支撑阻挡机构。该支撑阻挡机构可以单独设于挡头I上,也可以单独设于辅梁3上,或者同时设于挡头I及辅梁3上,该支撑阻挡机构的主要作用是避免辅梁3无限制地向主梁2方向移动,从而破坏缓冲机构。因此,所述支撑阻挡机构起着辅助缓冲机构的缓冲作用,阻止挡头I及辅梁3向主梁2方向移动。该支撑阻挡机构包括与地面作用的棘爪6,及连接棘爪6与挡头I和/或辅梁3之间的相对移动部,该相对移动部为齿条哨合机构,在该相对移动部上具有与所述棘爪6连接的棘爪定位机构9和棘爪回收机构10。该棘爪6、棘爪定位机构9、棘爪回收机构10与前述锁定机构7、触发机构11、马达回位机构5的工作原理类似,再此不进行重复阐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多个串联和/或并联的缓冲单元4,该缓冲单元4包括与所述辅梁3铰链连接的弹簧座41,与所述主梁2固连的弹簧42,该弹簧42设于所述弹簧座41内。具体实施时,通过一支撑杆与辅梁3铰链连接,在支撑杆的端部固连弹簧座41,所述弹簧42与弹簧座41配合设置,弹簧42也可以通过一支撑杆固连或铰链连接在所述主梁2上。其中,多个缓冲单元4串联设置时,以一个缓冲单元4的弹簧座41通过支撑杆连接在另一缓冲单元4的弹簧42上,多个缓冲单元4依次首尾连接,其两端的分别对应设置在辅梁3、主梁2上。在装配过程中,缓冲单元4在沿汽车前进方向上正、反设置均可,不影响缓冲单元4的缓冲能力。而多个缓冲单元4并联设置时,是通过每一个缓冲单元4两端分别与辅梁3、主梁2连接。同时也可以多个缓冲单元4串联后再并联设置,或者多个缓冲单元4并联后 再串联设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在汽车的车尾也设置雷达测距测速机构来监测与之后的车辆之间的位置,可有效地减弱汽车追尾发生的碰撞。在汽车即将发生碰撞时,见图3所示,由汽车挡头I上的雷达测距测速机构12监测相应的车速及车距,根据设定值进行确定危险信号,信号连接触发机构11启动,触发锁定机构7对于辅梁3的解锁,使得缓冲机构正常作业,当汽车相撞时,汽车的挡头I将受到剧烈的碰撞,碰撞力由挡头I传递至辅梁3,再通过缓冲机构进行衰减,同时结合支撑阻挡机构对碰撞力的辅助抵消,使得最终传递至主梁2的碰撞力将衰减为零或者衰减至最小,从而达到整个平头汽车的防撞。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头汽车防撞系统,包括车体,车体上的主梁,及车体前部的挡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车体上与所述挡头固连的辅梁,该辅梁与所述主梁之间具有一沿汽车前进方向设置的缓冲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全
申请(专利权)人:李家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