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具有防滑防撞功能的新型车辆,车身前后端及车门安装有弹性防撞装置,车身下方有刹车装置,后轮安装有履带组合装置,综合的多功能车轮轮胎的套胎。前轮安装有前轮雪地滑板装置和在水面上起浮力作用的装置,底盘有拆卸车轮履带和前轮雪地滑板装置的液压缸,车身左右有浮力器,车尾有动力桨装置,车前有安全把手,安全指示柱及其顶部的安全提示灯便于白天或夜间使用,前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金属门柱改为玻璃结构,将汽车后视镜前移以及后视镜除雨水装置,装有可收展的太阳能翼板。可将撞击产生的损害进一步降低,能在非常状况下行驶,使得车辆的功能得以深化,性能更加提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车辆,属于交通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防撞器在碰撞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有效压缩空间不足,不能内化冲击力;现有刹车只作用在车轮上,其接触面积小;在面对特殊天气,比如沙地,冰路面,水里,泥泞的路面等,汽车传动轮容易打滑,行驶困难。而且现有汽车交通功能比较单一,不可在水上,水下行驶,针对现在气候变暖,城市水灾频发,使交通工具成了摆设和水灾的牺牲品,更别提救护和为了人类服务,因而,需要对车辆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具有防滑防撞功能的新型车辆,降低碰撞产生的损毁程度,能在非常状况下行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具有防滑防撞功能的新型车辆,包括车身、车轮,其特征在于车身前后端及车门安装有弹性防撞装置,车身下方安装有刹车装置,后轮安装有履带组合装置,综合的多功能车轮套胎,前轮安装有前轮雪地滑板装置,底盘下安装有便于拆卸履带和滑板的液压缸装置,车身左右安装有浮力器、动力桨装置、安全把手、安全指示柱、前置后视镜、及车身左右的可收展的太阳能翼板;车前窗与前门之间的门柱由η字形的透明的前挡风玻璃构成,玻璃弯曲代替金属门柱,车门的门框由透明的柔性软体材料固定在车前挡风玻璃上加以密封;弹性防撞装置,包括前防撞器、后防撞器及车身左右侧面防撞器和车门防撞器,前防撞器包括防撞外壳和弹簧缸,防撞外壳为前端呈波浪形,其内部具有密闭空腔,并设置有充气口,防撞器并设置带碰撞时鸣叫器的放气阀;前防撞器后壁紧贴弹性弓子钢,弓字钢安装在车辆前端,通过销连接固定于底盘,弓字钢与车身之间的凹腔内设置有弹性装置,底盘上固定有弹簧缸,弹簧杆从弹簧缸中贯穿,一端连接于弓字钢,一端连接于刹车板;后防撞器也设置有密封的防撞外壳、弹性弓子钢,后防撞器内部具有密闭空腔,前防撞器倒置设置在车尾,同样连接刹车器;密封的车门防撞器包括防撞器外壁、内壁、中间气垫支柱、车门内部钢结构,在车门外侧安装有防撞摩擦橡胶,车门防撞器紧贴内侧安装有安全支撑内部钢结构,中间夹着若干气垫支柱,气垫支柱间充满可压缩物质,在车门下部安装有蜂窝结构胶;所有防撞器都带有充气嘴和放气阀、鸣叫装置;刹车装置包括左刹车板和右刹车板,根据实际和安全要求可以前后移动安装位置或者固定安装。左刹车板下方用螺栓安装有摩擦块,可以根据气候地理更换,左刹车板通过第一连接臂连接于底盘的固定件,弹簧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臂与固定件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有加强杆,且两个连接臂可绕固定件转动,右刹车板与左刹车板对称设置,两刹车板之间活动连接,左刹车板的连接杆与右刹车板的连接杆分别从两端套装在连接管内;履带组合装置,包括地面接触轮、辅助轮、履带、液压缸、支撑梁,地面接触轮在车轮前方设置,地面接触轮与车轮之间设置有辅助轮,辅助轮为H形,闭合履带包裹地面接触轮及车轮,辅助轮在地面接触轮与车轮之间从上向下压紧履带,地面接触轮及辅助轮分别由连接架连接至固定在底盘上的支架,连接架可绕支架转动,两个连接架中部由支撑梁连接,辅助轮连接支架的连接架中部与固定在车身的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综合的多功能车轮轮胎的套胎,套胎套在汽车轮胎上并充气固定在轮胎上;车底盘下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球型底座可以旋转的液压缸;前轮雪地滑板装置,包括轮胎环抱装置、支柱及滑板,轮胎环抱装置包括构件一、构件二、构件三和构件四,四个构件均为弧形,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圆,与轮胎外圆周抱合,其中,构件一第一端设置有孔,第二端设置有销,构件二第一端设置有钩,与构件一第二端的销钩连,构件二第二端设置有销,构件三第一端设置有钩,与构件二第二端的销钩连,构件三第二端沿圆周设置有若干倒牙,构件四第一端沿圆周设置有若干圆柱,与构件三第二端的倒牙钩连配合,构件四第二端设置有孔,与构件一第一端的孔通过销配合连接,构件三侧面下部有一个η型槽,构件四侧面有四个螺栓孔,螺栓固定在构件三的η型槽和构件四的螺栓孔中;并通过螺母紧固,防止轮胎环抱装置分解。各个构件尺寸可大可小.以抱住轮胎稳固而设计。构件四位于上述四个构件形成的圆的下方,构件四下方通过支柱连接滑板,滑板前后两端翘起;构件一、构件二、构件三和构件四依次连接,同时构件三和构件四是可分开的;浮力器包括左浮力器和右浮力器,左浮力器内部结构有为密闭空腔,密闭空腔内壁粘贴轻质不透水的轻型材料,密闭空腔内部整体填充轻型材料,外部包裹柔性物质,左浮力器安装在车身左侧,左浮力器与摆臂有三个点固定,摆臂与前后车门之间的支柱上连接,支柱上设置有槽,摆臂位于槽内,摆臂通过安装在车身的液压缸及电机驱动上下摆动,右浮力器与左浮力器对称设置;动力桨装置,包括左动力桨和右动力桨,动力桨装置通过锥形齿轮动力传输机构与动力源连接,动力源安装在汽车后备箱;安全把手竖直设置在车辆前盖上,安全把手有若干,为柔性而能承受人体惯性力物质制成;安全指示柱分别竖直设置在前防撞器两角,顶部设置提示灯;前置后视镜,设置在汽车前方,安装在引擎盖的两边,前置后视镜具有喇叭形的空腔,空腔前盖上设置有挂钩及挂钩放置卡槽,空腔一端的前盖一部分为活动前盖可开合形成进风口,空腔内部具有挡板,挡板底部有供雨水流出的小孔,空腔另一端后视镜的周边设置有出风口。弓字钢与车身之间的凹腔内设置的弹性装置为弹簧。弓字钢与车身之间的凹腔内设置的弹性装置为弹性材料填充物。防撞外壳为η形弹性壳,外部包裹波浪形的的柔性的弹性材料防撞器与汽车底盘刹车器组合或者单独使用,前后防撞器空腔是独立一个空腔或者多个单独的空腔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右刹车板的连接杆套入左刹车板的连接杆内从而实现两刹车板的连接杆之间的活动连接。刹车板的第一连接臂与固定在车身底部的液压缸连接。·所述滑板前后两部分前低后高,呈阶梯状,滑板中部高度变化位置设置有一个轮。所述滑板前中后三部分分别位于三个高度,前低后高,呈阶梯状,滑板两个高度变化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轮;连接滑板的支柱结构为固定的焊接构件。所述滑板为金属空腔或者复合材料结构,外部包裹防撞橡胶,内部结构有密闭空腔,密闭空腔内壁粘贴轻质不透水的轻型材料,密闭空腔内部整体填充轻型材料。车身整体密封。 弹性防撞装置,包括前防撞器、后防撞器及车身左右侧面防撞器和车门防撞器。原理就好比支撑汽车的轮胎或者气垫篮球鞋,可以承受汽车自身的重力和复杂路况颠簸而轮胎完好的出发点设计或者形象点就是犹如汽车戴上了救生圈。陆地上可以防撞,汽车整体或者重力小于浮力的安全范围底盘和周边密封通过机动车内的空气压缩机在水里可以浮起来,或者沉下去。前防撞器包括防撞外壳和弹簧缸,柔性或者带有弹性材料的防撞外壳为前端几何的椭圆形、波浪形或者其他几何图形,波浪形的好处其波浪的大小和波浪之间可以容纳一定物体的空间,对与这个物体在平面碰撞不会造成很大损伤。其内部具有密闭空腔的并设置有充气口、带鸣叫器的放气阀,放气阀可有效减小防撞器内部气体体积来消除碰撞力,前防撞器后壁紧贴弹性弓子钢。防撞外壳或者为柔性(空心、实心、半实心)的各种几何内部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弓字钢(采用刚性材料如弹性钢、新型弹性钢、合金弹性钢,碳纤维等)安装在车辆前端,通过销连接固定于底盘,弓字钢与车身之间的凹腔内设置有弹性装置,底盘上固定有弹簧缸,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防滑防撞功能的新型车辆,包括车身、车轮,其特征在于:车身前后端及车门安装有弹性防撞装置,车身下方安装有刹车装置,后轮安装有履带组合装置,综合的多功能车轮套胎,前轮安装有前轮雪地滑板装置,底盘下安装有便于拆卸履带和滑板的液压缸装置,车身左右安装有浮力器、动力桨装置、安全把手、安全指示柱、前置后视镜、及车身左右的可收展的太阳能翼板;车前窗与前门之间的门柱由n字形的透明的前挡风玻璃构成,玻璃弯曲代替金属门柱,车门的门框由透明的柔性软体材料固定在车前挡风玻璃上加以密封;弹性防撞装置,包括前防撞器、后防撞器及车身左右侧面防撞器和车门防撞器,前防撞器包括防撞外壳和弹簧缸,防撞外壳为前端呈波浪形,其内部具有密闭空腔,并设置有充气口,防撞器并设置带碰撞时鸣叫器的放气阀;前防撞器后壁紧贴弹性弓子钢,弓字钢安装在车辆前端,通过销连接固定于底盘,弓字钢与车身之间的凹腔内设置有弹性装置,底盘上固定有弹簧缸,弹簧杆从弹簧缸中贯穿,一端连接于弓字钢,一端连接于刹车板;后防撞器也设置有密封的防撞外壳、弹性弓子钢,后防撞器内部具有密闭空腔,前防撞器倒置设置在车尾,同样连接刹车器;密封的车门防撞器包括防撞器外壁、内壁、中间气垫支柱、车门内部钢结构,在车门外侧安装有防撞摩擦橡胶,车门防撞器紧贴内侧安装有安全支撑内部钢结构,中间夹着若干气垫支柱,气垫支柱间充满可压缩物质,在车门下部安装有蜂窝结构胶;所有防撞器都带有充气嘴和放气阀、鸣叫装置;刹车装置包括左刹车板和右刹车板,左刹车板下方用螺栓安装有摩擦块,左刹车板通过第一连接臂连接于底盘的固定件,弹簧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臂与固定件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有加强杆,且两个连接臂可绕固定件转动,右刹车板与左刹车板对称设置,两刹车板之间活动连接,左刹车板的连接杆与右刹车板的连接杆分别从两端套装在连接管内;履带组合装置,包括:地面接触轮、辅助轮、履带、液压缸、支撑梁,地面接触轮在车轮前方设置,地面接触轮与车轮之间设置有辅助轮,辅助轮为H形,闭合履带包裹地面接触轮及车轮,辅助轮在地面接触轮与车轮之间从上向下压紧履带,地面接触轮及辅助轮分别由连接架连接至固定在底盘上的支架,连接架可绕支架转动,两个连接架中部由支撑梁连接,辅助轮连接支架的连接架中部与固定在车身的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综合的多功能车轮轮胎的套胎,套胎套在汽车轮胎上并充气固定在轮胎上;车底盘下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球型底座可以旋转的液压缸;前轮雪地滑板装置,包括轮胎环抱装置、支柱及滑板,轮胎环抱装置包括构件一、构件二、构件三和构件四,四个构件均为弧形,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圆,与轮胎外圆周抱合,其中,构件一第一端设置有孔,第二端设置有销,构件二第一端设置有钩,与构件一第二端的销钩连,构件二第二端设置有销,构件三第一端设置有钩,与构件二第二端的销钩连,构件三第二端沿圆周设置有若干倒牙,构件四第一端沿圆周设置有若干圆柱,与构件三第二端的倒牙钩连配合,构件四第二端设置有孔,与构件一第一端的孔通过销配合连接,构件三侧面下部有一个n?型槽,构件四侧面有四个螺栓孔,螺栓固定在构件三的n?型槽和构件四的螺栓孔中;构件四位于上述四个构件形成的圆的下方,构件四下方通过支柱连接滑板,滑板前后两端翘起;构件一、构件二、构件三和构件四依次连接,同时构件三和构件四是可分开的;浮力器包括左浮力器和右浮力器,左浮力器内部结构有为密闭空腔,密闭空腔内壁粘贴轻质不透水的轻型材料,密闭空腔内部整体填充轻型材料,外部包裹柔性物质,左浮力器安装在车身左侧,左浮力器与摆臂有三个点固定,摆臂与前后车门之间的支柱上连接,支柱上设置有槽,摆臂位于槽内,摆臂通过安装在车身的液压缸及电机驱动上下摆动,右浮力器与左浮力器对称设置;动力桨装置,包括左动力桨和右动力桨,动力桨装置通过锥形齿轮动力传输机构与动力源连接,动力源安装在汽车后备箱;安全把手竖直设置在车辆前盖上,安全把手有若干,为柔性而能承受人体惯性力物质制成;安全指示柱分别竖直设置在前防撞器两角,顶部设置提示灯;前置后视镜,设置在汽车前方,安装在引擎盖的两边,前置后视镜具有喇叭形的空腔,空腔前盖上设置有挂钩及挂钩放置卡槽,空腔一端的前盖一部分为活动前盖可开合形成进风口,空腔内部具有挡板,挡板底部有供雨水流出的小孔,空腔另一端后视镜的周边设置有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龙,
申请(专利权)人:庞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