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车辆的制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驻车制动和停车制动集成在一起的工程车辆用制动装置,以达到提高驻车制动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工程车辆的制动装置,包括:摩擦副、活塞、驻车制动轴、驻车制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安装两个对称布置的顶销,该顶销一端嵌入活塞内,另一端与所述驻车制动轴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驻车制动轴上、与两个顶销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上加工有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叉车、装载机以及载货车等工业或工程车辆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动装置,特别是一种工程车辆的制动装置,主要适用于叉车、装载机以及载货车等工业或工程车辆上。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湿式多盘制动器在制动力,操纵和耐用度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像叉车,装载机以及载货车等工业或工程车辆上。当脚开始踩刹车踏板时,液压油推动制动活塞动作,压紧间隔布置组装在一起的摩擦片和钢片,利用刹车片和钢片之间的相互摩擦力产生制动力矩,使传动轴无法旋转,最终实现车轮的制动。但是目前的制动器存在如下问题如图8a和Sb所示,驻车制动轴30’和驻车制动杆40’连在一起,操纵位于活塞20’和钢片16’之间的顶板54’动作,通过顶板传递力给摩擦片18’实现制动,但是由于驻车制动轴和顶板54’之间的连接点向一边倾斜,形成偏心负载,从而导致制动效能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将驻车制动和停车制动集成在一起的工程车辆用制动装置,以达到提高驻车制动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工程车辆的制动装置,包括摩擦副,由一组相互间隔且同轴布置的钢片和摩擦片组成,其中摩擦片同轴安装于车辆的半轴上;活塞,其中一端与摩擦副的一侧端面对应,另一端为一与液压供油装置连通的密封腔,用于推动所述钢片和摩擦片相互压紧、摩擦实现制动;驻车制动轴;驻车制动杆,其中一端通过驻车拉线连接至外部驻车制动拉手,另一端与驻车制动轴固定连接,用于控制驻车制动轴绕其轴线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安装两个对称布置的顶销,该顶销一端嵌入活塞内,另一端与所述驻车制动轴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驻车制动轴上、与两个顶销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上加工有平面。所述顶销包括与活塞端面相贴合的接触段,该接触段两端分别向相反两个方向折弯90度分别形成承载段和连接段,其中承载段的端面与驻车制动轴的外表面相贴合,连接段整体嵌入活塞内。所述顶销由两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一体制成,其纵截面呈“凸”字形,其直径较小一端安装于活塞的内径侧,直径较大一端作为承载面与驻车制动轴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驻车制动轴为整体式,其上部和下部均为直线型且位于同一直线上,中部为与半轴同轴布置、并用于避免干涉半轴的圆环形。所述驻车制动轴为分体式,由上、下两段连接而成,其中上段由第一直线段和第一连接段一体制成折线形,下段由第二直线段和第二连接段一体制成折线形,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相互连接形成一避免干涉半轴的折弯部。所述驻车制动杆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复位的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驻车拉线分别位于驻车制动轴和驻车制动杆连接点的两侧。所述驻车制动杆ー侧、靠近其与驻车制动轴的连接点处安装用于调节驻车制动杆复位位置的调节螺栓。所述半轴上安装花键套,摩擦片通过该花键套安装于半轴上。所述摩擦副中位于最外侧的均为钢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活塞上安装两个对称布置的顶销,该顶销自由端与驻车制动轴外表面接触,同时在驻车制动轴相应位置铣削平面,利用驻车制动轴绕其自身轴线的转动控制顶销和活塞动作实现驻车制动,制动过程中活塞受力均匀且对称,无偏心负载,较之现有技术的结构,大大提高了驻车制动的效率;2、驻车制动轴的结构不仅可以避免干涉半轴,而且可以同时等距推动制动顶销运动,保证制动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结构;3、驻车制动杆上连接有回位弹簧,当驻车拉线释放吋,回位弹簧会使制动杆朝着使制动释放的方向旋转,即制动杆复位,提高了操作者的舒适性;4、驻车制动杆ー侧安装调节螺栓,可以在不拆卸桥的情况用调整螺栓调整驻车制动轴和制动杆的行程,也可以通过更换长度不一的顶销,以适应摩擦片长时间的磨损造成的间隙增加,大大简化了制动器的后期维护エ序,将低了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平面图。图2是图I的A-A向剖面图。图3是图2的C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E-E向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中顶销的ー种结构图。图6是图3的F向视图。图7是图3的G-G向剖面图(包括图7a、图7b两种实施方式)。图8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的结构图(包括图8a、图8b)。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4所示,本实施例制动装置安装于工程车辆的驱动桥上,包括摩擦副、活塞20、驻车制动轴30和驻车制动杆40 ;所述摩擦副由ー组相互间隔且同轴布置的钢片16和摩擦片18组成,且位于最外侧的均为钢片16,其中摩擦片18同轴安装于车辆的半轴12上(本例中半轴12上安装花键套14,摩擦片18通过该花键套安装于半轴12上);所述活塞20其中一端与摩擦副的一侧端面对应,另一端为一与液压供油装置连通的密封腔56,用于推动所述钢片16和摩擦片18相互压紧、摩擦实现制动,同时在活塞20上安装两个对称布置的顶销26 (本例中所述顶销安装于活塞的内径侧),该顶销一端嵌入活塞20内,另一端与所述驻车制动轴30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驻车制动轴30通过同轴布置的三个轴套58安装在驱动桥桥壳50里,并与半轴12垂直交叉,该驻车制动轴的外表面上、与两个顶销26对应的位置加工有平面31,利用驻车制动轴30自身的转动,以及平面31和原本存在的圆柱形外表面到顶销26的距离差推动顶销26动作,实现驻车制动;所述驻车制动杆40 —端通过驻车拉线连接至外部驻车制动拉手,另一端与驻车制动轴30垂直且固定连接,用于控制驻车制动轴30绕其轴线转动。所述顶销26由两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一体制成,其纵截面呈“凸”字形,其直径较小一端安装于活塞20的内径侧,直径较大一端作为承载面与驻车制动轴30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顶销26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的长度,当摩擦片18磨损时,及时更换顶销26,以调整行程,保证驻车制动的效果。如图5所示,所述顶销26包括与活塞20端面相贴合的接触段26_1,该接触段两端分别向相反两个方向折弯90度分别形成承载段26-2和连接段26-3,其中承载段26_2的端面与驻车制动轴30的外表面相贴合,连接段26-3整体嵌入活塞20内;这种结构的顶销26相对于前述结构(纵截面呈“凸”字形结构),不仅增大了受力面,而且大大增强了自身刚度,保证了制动的稳定性。 本例中位于上部的顶销26采用图5所示结构,位于下部的顶销26采用纵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如图7a所示,所述驻车制动轴30为整体式,其上部30_1和下部30_3均为直线型且其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垂直穿过半轴12的轴线,中部30-2铸造成圆环形,该圆环形中部30-2与半轴12同轴布置,且其内径大于半轴12的直径,以避免干涉半轴12自身的转动,同时满足驻车制动轴30制动时的偏转角度(可偏转的最大角度为6-8度)。所述平面31位于驻车制动轴30的上部30-1和下部30-3的圆周面上。如图7b所示,所述驻车制动轴30为分体式,由上、下两段连接而成,其中上段由第一直线段30-4和第一连接段30-5 —体制成折线形,下段由第二直线段30-6和第二连接段30-7 一体制成折线形,第一直线段30-4和第二直线段30-6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垂直穿过半轴12的轴线,第一连接段30-5和第二连接段30-7相互连接形成向一侧凹进(相对于第一直线段的轴线来说)的折弯部,以避免干涉半轴12自身的转动。所述平面31位于驻车制动轴30的第一直线段30-4和第二直线段30-6的圆周面上。如图6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车辆的制动装置,包括:摩擦副,由一组相互间隔且同轴布置的钢片(16)和摩擦片(18)组成,其中摩擦片(18)同轴安装于车辆的半轴(12)上;活塞(20),其中一端与摩擦副的一侧端面对应,另一端为一与液压供油装置连通的密封腔(56),用于推动所述钢片(16)和摩擦片(18)相互压紧、摩擦实现制动;驻车制动轴(30);驻车制动杆(40),其中一端通过驻车拉线连接至外部驻车制动拉手,另一端与驻车制动轴(30)固定连接,用于控制驻车制动轴(30)绕其轴线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0)上安装两个对称布置的顶销(26),该顶销一端嵌入活塞(20)内,另一端与所述驻车制动轴(30)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驻车制动轴(30)上、与两个顶销(26)对应位置的外表面上加工有平面(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会鹏,王中如,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杭叉桥箱有限公司,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