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3132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其包括连接在转向油缸支座两端的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且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的另一端连接在转向铰接连接总成的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转向铰接连接总成上,以实现转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了车架的铰接,使车架为一体车架,增强了车身的稳定钢性,不会因满载而侧翻。同时机器配重与作业标的物始终处于同一水平轴线,无侧倾颠覆危险信号,操作轻便、机动灵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式工程机械、载重汽车领域,尤其是ー种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的装载机、叉装叉车及叉车等工程机械全部为前后车架铰接转向或无四轮驱动,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如下缺点I)前后车架铰接,产生了车身稳定钢性减弱,前后交接点工作疲劳易现,交接点容 易变形、损坏。2)由于现有的装载机及叉装叉车都为前后车架铰接折中或偏前转向,在作业环境下,平衡配重与作业标的物会不处于同一水平轴线,如果满载工作环境,机器的运行会受到客观存在的转向角度要求、举升高度、运行速度的限制,且都会有侧面倾倒的危险存在。3)铰接载荷转向油液压カ大,机器功率用于转向部分消耗偏大,满载运行转向略滞后,操作机动灵活略差。4)部分工程机械有后轮转向但无带驱动,在野外场地或矿山场所工作容易因驱动分配不足产生打滑或下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身稳定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该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包括连接在转向油缸支座两端的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且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转向油缸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油缸支座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的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二转向油缸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油缸支座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的第二连接杆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上,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关节轴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上,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关节轴承。优选地,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和所述第二关节轴承之间设置有横拉杆,所述横拉杆与所述转向油缸支座、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平行。更进一歩地,所述横拉杆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母用于调节所述横拉杆的长度距离,以调整两端转向轮的最佳轮束。。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和所述第ニ转向铰接连接总成内部分别包括转向铰接结构和驱动结构。进ー步地,所述转向铰接结构包括支架、托架、铰接销和压板,所述支架与所述托架套在所述铰接销上,且所述支架、托架与铰接销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压板通过固定件将所述铰接销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或所述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上。所述支架与所述托架之间还可设置有调整接触间隙的垫片。所述垫片优选地为高强耐磨垫片。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主传动半轴、与所述主传动半轴连接的球笼万向节总成和与所述球笼万向节总成连接的轮边半轴;所述主传动半轴转动时,通过所述球笼连万向节总成带动所述轮边半轴转动;所述轮边半轴上套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由轴承座固定于桥壳上。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和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滴入润滑油的油嘴,在所述滚珠轴承外还设置有用于防尘和防止润滑油渗漏的骨架油封。本技术主要是改变了现有工程机械的运行转向方式,特别适用于叉装车、装载机等大型工程机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取消了车架的铰接,使车架为一体车架,增强了车身的稳定钢性,不会因满载而侧翻。2)改铰接转向为后桥轮边偏转转向,并保持驱动,更改后机器配重与作业标的物始终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作业过程不会存在转向角度要求、举升高度、运行速度的限制,同时加大转向角度,减小转弯半径。经测试满载满轮转向中速行驶,无侧倾颠覆危险信号。3)改后桥轮边偏转转向,载荷转向油液压力小,机器功率用于转向部分消耗小,可有效用于驱动行驶及作业举升,满载运行转向灵敏,操作轻便、机动灵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I的仰视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图;附图标号说明转向油缸支座1,第一转向油缸21,第二转向油缸22,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1,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2,横拉杆6,第一关节轴承61,第二关节轴承62,第一调节螺母63,第二调节螺母64 ;轮边7,桥壳8,油嘴9 ;支架11,托架12,铰接销13,压板14,垫片15,滚柱轴承16 ;滚珠轴承24,骨架油封25,轴承座26,轮边半轴27,球笼万向节总成28,主传动半轴2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和图2所示的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该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包括连接在转向油缸支座I两端的第一转向油缸21和第二转向油缸22,且所述第一转向油缸21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22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转向油缸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油缸支座I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1的第一连接杆31上;所述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1上,另一端上连接有第一关节轴承61 ;所述第二转向油缸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油缸支座I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2的第二连接杆32上;所述第二连接杆3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2上,另一端上连接有第二关节轴承62 ;所述第一关节轴承61和所述第二关节轴承62之间设置有横拉杆6,所述横拉杆6与所述转向油缸支座I、第一转向油缸21和第二转向油缸22平行。本技术的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与装载机、叉装机、挖掘机、 压路机、轮式运输设备等全系轮式工程机,以及叉车全系列、轮式载重汽车、轮式运输设备的后桥控制装置连接,由后桥控制装置中的液压转向阀控制第一转向油缸21和第二转向油缸22进行往返伸缩运动,横拉杆6控制两轮轮束,推拉两轮边进行等距往返偏转运动,实现转向。在图I中,本技术的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实现右转的具体过程如下液压转向阀控制第一转向油缸21的活塞杆向外伸出,同时第二转向油缸22的活塞杆向内缩进,这两个活塞杆的联动使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同时向右旋动;由于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分别与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1和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2连接在一起,故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会带动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1和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2同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当车轮安装在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1和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2上时,所以车轮便随之转向。本技术的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实现左转的具体过程为液压转向阀控制第一转向油缸21的活塞杆向内缩进,同时第二转向油缸22的活塞杆向外伸出,这两个活塞杆的联动使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同时向左旋动;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再带动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后桥轮边轮胎转向驱动总成包括连接在转向油缸支座(1)两端的第一转向油缸(21)和第二转向油缸(22),且所述第一转向油缸(21)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22)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转向油缸(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油缸支座(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1)的第一连接杆(31)上;所述第二转向油缸(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油缸支座(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转向铰接连接总成(42)的第二连接杆(3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子务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晋江市德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