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文森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264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该装置采用发动机和电机混合驱动,其主要包括发动机、电机、蓄电池、电控单元、齿轮箱、第一动力轴、高速挡轴、低速挡轴、驱动齿轮组、第二动力轴、双排行星齿轮、主减速小齿轮、主减速大齿轮、差速器和挡位操作组件等,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提供的动力从第一动力轴输入齿轮箱,电机提供的动力从第二动力轴输入齿轮箱,电控单元根据行车工况控制挡位操作组件完成挡位切换,由驱动齿轮组与双排行星齿轮协调配合,使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和电机提供的动力都传递到双排行星齿轮的前排行星架轴,再通过前排行星架轴上的主减速小齿轮与差速器外壳上的主减速大齿轮啮合,将动力传递到差速器,由差速器输出动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混合动カ汽车
,涉及混合动カ传动技术,确切地说是ー种混合动カ汽车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エ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同吋,汽车时代又伴随着能源的紧缺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困扰,节能与环保成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开发少能耗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是现代汽车エ业发展的大方向,但是,新能源汽车由于受到制造成本、续航里程、动カ性能以及使用的方便性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新能源汽车还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汽车,而混合动カ汽车在保持传统汽车优越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做到耗能更少排放更低,是现阶段最现实可行的选择。 混合动カ汽车的混合驱动方式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而驱动装置的结构与參数匹配是混合动カ汽车开发的基础,有效传递扭矩和功率成为影响整车性能的重要关键技木。目前,丰田Prius混合动カ汽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它采用混联驱动方式,将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通过ー个行星齿轮装置联接起来,发动机的动カ输出到行星架,行星架将一部分扭矩和功率分配到与太阳轮联接的发电机,另外一部分扭矩和功率分配到与齿圈联接的电动机并输出到差速器,其发动机与电动机、发电机的协调控制系统十分复杂,成本很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设计ー种结构紧凑,易于实现发动机与电机协调控制的混合动カ汽车驱动装置,以提高混合动カ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采用发动机和电机混合驱动,其主要包括发动机、电机、蓄电池、电控単元、齿轮箱、第一动カ轴、高速挡轴、低速挡轴、驱动齿轮组、第二动カ轴、双排行星齿轮、主減速小齿轮、主減速大齿轮、差速器和挡位操作组件等,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提供的动カ从第一动カ轴输入齿轮箱,电机提供的动カ从第二动カ轴输入齿轮箱,电控单元根据行车エ况控制挡位操作组件完成挡位切換,由驱动齿轮组与双排行星齿轮协调配合,使发动机提供的动カ和电机提供的动カ都传递到双排行星齿轮的前排行星架轴,再通过前排行星架轴上的主减速小齿轮与差速器外壳上的主减速大齿轮啮合,将动カ传递到差速器,由差速器输出动力。本技术所述挡位操作组件包括前排齿圈制动器(14)、后排齿圈制动器(13)、同步器总成(5)、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9)以及相应的执行机构。本技术所述驱动齿轮组包括低速挡驱动齿轮(3)、低速挡从动齿轮(22)、高速挡驱动齿轮(7)和高速挡从动齿轮(11)。本技术所述发动机(I)自带起动机和发电机,发动机(I)的曲轴通过第一离合器(2)与第一动カ轴(8)联接传递动力,发动机(I)可驱动自带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17)充电。本技术所述电机(19)具有电动机和发电机双重功能,电机(19)主要以电动机模式工作提供驱动力,在汽车制动或下坡减速行驶时可转变为发电机模式工作,用于回收制动能量,电机(19)的旋转轴通过联轴器(20)与第二动カ轴(21)联接传递动力。本技术所述低速挡驱动齿轮(3)安装在低速挡轴(4)上,高速挡驱动齿轮(7)安装在高速挡轴(6)上,同步器总成(5)安装在第一动カ轴(8)上,低速挡轴(4)和高速挡轴(6)为空心轴,第一动カ轴(8)通过轴套安装在低速挡轴(4)和高速挡轴(6)内并形成转动副,同步器总成(5)可以与低速挡轴(4)接合,将第一动カ轴(8)与低速挡轴(4)联接传递动力,同步器总成(5)也可以与高速挡轴(6)接合,将第一动カ轴(8)与高速挡轴(6)联接传递动力。本技术所述双排行星齿轮(12)的前排行星齿轮和后排行星齿轮共用太阳轮轴,该太阳轮轴就是本技术所述第二动カ轴(21),前排行星齿轮的太阳轮和后排行星齿轮的太阳轮都安装在第二动カ轴(21)上。双排行星齿轮(12)的前排行星架轴(23)和后排齿圈轴(10)为空心轴,第二动カ轴(21)通过轴套安装在前排行星架轴(23)和后排齿圈轴(10)内并形成转动副,双排行星齿轮(12)的前排齿圈与后排行星架固联为一体并由第二动カ轴(21)支承。双排行星齿轮(12)的前排齿圈与齿轮箱箱体之间联接有前排齿圈制动器(14),后排齿圈与齿轮箱箱体之间联接有后排齿圈制动器(13),在第二动カ轴(21)上安装有低速挡从动齿轮(22),在前排行星架轴(23)上安装有主减速小齿轮(24),在后排齿圈轴(10)上安装有高速挡从动齿轮(11),后排齿圈轴(10)通过第二离合器(9)与第二动カ轴(21)联接,第二离合器(9)可将后排齿圈轴(10)与第二动カ轴(21)锁止在一起。本技术所述主减速大齿轮(15)与差速器(16)的外壳固定联接。本技术所述低速挡驱动齿轮(3)与低速挡从动齿轮(22)啮合,高速挡驱动齿轮(7)与高速挡从动齿轮(11)啮合,主减速小齿轮(24)与主减速大齿轮(15)啮合。发动机⑴、电机(19)、蓄电池(17)与电控单元(18)之间实现电カ传输和电子线路控制联接。由于发动机曲轴只能够沿ー个方向旋转,本技术所述发动机(I)的曲轴旋转方向设定为正向,当混合动カ汽车向前行驶时,电机(19)的旋转轴转动方向应当为逆向,本技术所述驱动装置可实现如下挡位空挡所有挡位操作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即前排齿圈制动器(14)和后排齿圈制动器(13)处于松开状态,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9)和同步器总成(5)均处于分离状态。ー挡前排齿圈制动器(14)产生制动,其余挡位操作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由电机(19)驱动第二动カ轴(21)逆向转动,此时前排行星齿轮独立工作,而后排齿圈处于空转状态,前排行星架轴(23)带动主减速小齿轮(24)转动,主减速小齿轮(24)与主减速大齿轮(15)啮合传递动力,带动差速器(16)运行,汽车以电动方式起步并向前行驶。ニ挡后排齿圈制动器(13)产生制动,其余挡位操作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由电机(19)驱动第二动カ轴(21)逆向转动,此时前排行星齿轮和后排行星齿轮联合工作,前排行星架轴(23)带动主减速小齿轮(24)转动,主减速小齿轮(24)与主减速大齿轮(15)啮合传递动力,带动差速器(16)运行,汽车以电动方式向前行驶。三挡同步器总成(5)将第一动カ轴(8)与高速挡轴(6)联接,起动发动机(I)參与提供驱动扭矩,使第一离合器(2)接合,其余挡位操作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发动机(I)驱动第一动カ轴(8)转动,第一动カ轴(8)通过同步器总成(5)带动高速挡轴(6)转动,高速挡驱动齿轮(7)与高速挡从动齿轮(11)啮合传递动力,使双排行星齿轮(12)的后排齿圈转动,同时,电机(19)通过联轴器(20)驱动第二动カ轴(21)转动,此时前排行星齿轮和后排行星齿轮联合工作,前排行星架轴(23)带动主減速小齿轮(24)转动,主減速小齿轮(24)与主减速大齿轮(15)啮合传递动力,带动差速器(16)运行,发动机(I)和电机(19)共同提供动力,汽车以混联驱动方式行驶。四挡第二离合器(9)接合,此时双排行星齿轮的后排齿圈轴(10)与第二动カ轴(21)锁止,同步器总成(5)将第一动カ轴(8)与高速挡轴(6)联接,发动机(I)直接提供 驱动扭矩,使第一离合器(2)接合,前排齿圈制动器(14)和后排齿圈制动器(13)处于松开状态,发动机(I)驱动第一动カ轴(8)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主要包括发动机、电机、蓄电池、电控单元、齿轮箱、第一动力轴、高速挡轴、低速挡轴、驱动齿轮组、第二动力轴、双排行星齿轮、主减速小齿轮、主减速大齿轮、差速器和挡位操作组件等,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提供的动力从第一动力轴输入齿轮箱,电机提供的动力从第二动力轴输入齿轮箱,电控单元根据行车工况控制挡位操作组件完成挡位切换,由驱动齿轮组与双排行星齿轮协调配合,使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和电机提供的动力都传递到双排行星齿轮的前排行星架轴,再通过前排行星架轴上的主减速小齿轮与差速器外壳上的主减速大齿轮啮合,将动力传递到差速器,由差速器输出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文森
申请(专利权)人:叶文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