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公交车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074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公交车驱动装置,包括发电机、发动机、行星齿轮机构、电动机依次连接,其中发动机输出轴与齿圈相连,电动机输出轴与太阳轮相连,行星架与车轮驱动轴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接合齿圈和行星架的第一离合器、能够使齿圈锁止的第二离合器。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通过离合器和行星齿轮机构的配合,使发动机具有两档输出,能够实现混合动力发动机直驱模式,减少能量转化和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尤其适用于经常在中低速运行的城市公交车等车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尤其是混合动力公交车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一般利用发动机与电动机两种能源转化装置,将汽车或柴油等能源一部分转化成电能,另一部分用于直接驱车辆,兼顾了传统燃油汽车和新型电动汽车二者的优点,减少由于燃油引起的废气排放,同时可以回收制动能量,故而节能减排,对人们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的项献。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一般有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其中混联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 混合动力系统驱动方式,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布置方式综合了串联式布置方式和并联式布置方式的特点,提供了根据不同工况让油、电两种能源分别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结合三种模式工作,从而使得混合动力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用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现有技术中一般从拓宽发动机燃油经济区出发,改进现有混合动力装置,使发动机更多时间在油耗经济区工作。中国专利CN101450607A名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的专利申请公开文本中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行星齿轮机构和车轮驱动轴,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转动元件、第二转动元件和第三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连接到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转动元件连接到所述车轮驱动轴,所述第三转动元件连接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该系统还包括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转动元件之间;以及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布置在所述车轮驱动轴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转动元件之间。这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能够总是处于油耗经济区运行,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油耗。但是,上述系统中,发动机一旦参加工作,根据行星齿轮三个转动元件的传动特征,发动机的动力只能以一个恒定的输出比通过行星齿轮输出,在车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想让发动机稳定地工作在油耗经济区,只能通过电动机进行调速,需要在车辆运行的整个 过程中都保持电动机参与工作。另一方面,发动机处于高效运行区(例如70_80km/h)时,不再需要电动机辅助时,发动机的动力仍需要通过行星齿轮进行传递,一方面用于驱动车辆,经过行星齿轮的传递会产生能量损失,对于大部分时间处于该速度区间的大型车辆,比如城市公交车,由于这部分能量损失影响的燃油经济性很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混合驱动的工作模式行星齿轮的传递能量损失大且很难使经常处于低中速行驶工作的车辆处于高效运行区,提供一种适用于经常在低中速运营工况下且使该类车辆处于高效运行区的混合动力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电机、发动机、行星齿轮机构和电动机依次相连,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太阳轮及行星架,其中所述齿圈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电动机转子相连接;所述行星架与车轮驱动轴相连接;储能装置与发电机和电动机电连接;本系统中还包括第一离合装置,其设置于所述齿圈和所述行星架之间,用于实现所述齿圈和所述行星架的连接或者分开;和第二离合装置,其设置于车体固定部件和所述齿圈之间,这里车体固定部件可以是行星齿轮机构外部的壳体。本系统中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发电机、电动机、所述第一离合装置、所述第二离合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是发电机,20是电动机,30是行星齿轮机构,31是齿圈,310是齿圈延伸部,32是太阳轮,33是行星架,40是电动机,50是车轮驱动轴,Cl是第一离合装置,C2是第二离合装置,C3是第三离合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详细的说明。图I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电机10、发动机20、行星齿轮机构30、电动机40和储能装置(未在图中标出),其中发动机20与发电机10相连接;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31,太阳轮32和行星架33,其中所述齿圈31与所述发动机20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太阳轮32与所述电动机40转子相连,所述行星架33和与车轮驱动轴50相连;储能装置与所述发电机10和所述电动机40电连接,存储所述发电机10和电动机40产生的电能,也用于为所述电动机40供电,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储能装置为超级电容;此外,还包括第一离合装置61和第二离合装置62,其中,第一离合装置61设置于所述齿圈31和所述行星架33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齿圈31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轴心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发动机20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发动机20输出轴相互垂直且与所述行星架33 —侧面平行的一延伸面310,所述第一离合装置61设置在所述延伸面310与行星架33的所述侧面之间;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离合装置61为片式离合器,包括摩擦片和对偶片,二者可选择地安装在所述延伸面310上和所述行星架33侧面上;第二离合装置62设置于车体固定部件和所述齿圈31之间,所述车体固定部件可以为设置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外部的壳体,所述第二离合装置62可以为钢带式离合器,所述钢带式离合器包括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的钢带和与所述钢带配合抱死或脱开所述齿圈31 ;此外,所述电动机40转子具有空心轴机构,所述动力驱动轴穿过所述空心轴与车轮连接,驱动车轮转动。对于上述第一离合装置61,可以在齿圈31的延伸面上靠近行星架33 —侧安装外花键结构,第一离合装置61的摩擦片(或对偶片)具有内花键结构,以嵌套式安装在延伸面310—侧,所述行星架33—侧的对偶片(或摩擦片)以同样的方式安装于行星架33上。行星架33或齿圈31中一侧连接于车辆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系统推动齿圈31或行星架33,使第一离合装置61的摩擦片和对偶片的接合或者分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离合装置62也可以是多片式离合器,所述多片湿式离合器包括摩擦片和对偶片,二者可选择地分别安装在齿圈外侧和所述壳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储能装置可以是动力电池。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发电机10、所述电动机40、所述第一离合装置61、所述第二离合装置62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即通过控制系统方便地控制上述部件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如下四种工作方式一、纯电动驱动模式发动机20不启动,第一离合装置61处于脱开状态,第二离合装置62处于接合状态,由储能装置向电动机40供电,控制系统控制电动机40转子的转动通过中间轴50传递给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32,太阳轮32的转动带动行星架33的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轮51带动车轮驱动轴52的转动,进而驱动车轮。可以根据工况需要调整 电动机40的转速和转矩。由于齿圈31与机壳处于接合状态,齿圈21固定,电动机40的转速以一定的传动比通过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由电动机40单独驱动车辆行驶。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本系统的优势,可以合理设计行星齿轮的尺寸,使电动机以高的升速比输出,这样做有利于减小电机体积,节省车内空间。二、混合驱动模式发动机20启动,第一离合装置61处于脱开状态,第二离合装置62处于脱开状态,发动机20通过齿圈31输出动力,动力经行星架33传递后传给中间轴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公交车驱动装置,包括发电机(10),发动机(20),行星齿轮构件(30),电动机(40),储能装置,所述发电机(10)、发动机(20)、行星齿轮机构(30)、电动机(40)依次相连,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31)、与齿圈内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连接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33)以及与多个行星齿轮啮合的太阳轮(32)。所述发动机(20)输出轴与所述齿圈(31)相连,所述太阳轮(32)与所述电动机(40)转子轴相连,所述行星架(33)与所述动力驱动轴(50)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离合装置(61),设置于所述齿圈(31)与所述行星架(33)之间,所述齿圈(31)通过所述第一离合装置(61)与所述行星架(33)连接或者分开;和第二离合装置(62),设置于所述齿圈(31)与车体固定部件之间,所述齿圈(31)与车体通过所述第二离合装置(62)固定或者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静占国朱春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