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膨胀性微囊以及热膨胀性微囊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6508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热性以及耐久性优良的热膨胀性微囊。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热膨胀性微囊,其特征在于,将作为芯剂的挥发性液体内包于含有共聚物的壳,所述共聚物是通过将含有单体A和单体B的单体混合物聚合而得到的,所述单体A是选自含腈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含酰胺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所述单体B是选自含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含酯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所述单体A和所述单体B的含量的总量为所述单体混合物中的70重量%以上,所述单体A与所述单体B的含量的重量比为5∶5~9∶1,所述单体混合物中,甲基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的含量的总量为70重量%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热性以及耐久性优良的热膨胀性微囊。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该热膨胀性微囊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塑料发泡体,根据与发泡体的原材料形成的气泡的状态,由于能够显示出隔热性、断热性、隔音性、吸音性、防振性、制振性、轻量化等功能,因此,可用于各种用途。作为制造塑料发泡体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如下方法使用注射成形、挤出成形等成形方法,将在热塑性树脂等基质树脂中配合发泡剂或者发泡性母料而成的树脂组合物等进行成形,通过成形时的加热,使发泡剂发泡。在塑料发泡体的制造中,作为发泡剂,例如,使用将在壳聚合物的软化点以下的温 度下形成气体状的挥发性膨胀剂内包于热塑性壳聚合物的热膨胀性微囊。这样的热膨胀性微囊被加热时,挥发性膨胀剂形成气体状,同时壳聚合物发生软化而膨胀。作为热膨胀性微囊,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一种热膨胀性微囊,包括由将包含腈类单体(I)、在分子内具有一个不饱和双键和羧基的单体(II)、在分子内具有二个以上的聚合性双键的单体(III)、以及根据需要的与单体(I)、(II)、(III)不同并且能够共聚的单体(IV)的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构成的外壳、以及封入该外壳内的发泡剂。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在该文献中记载的热膨胀性微囊在高温范围内稳定发泡,具有高发泡倍率,所得到的发泡体作为高弹性体起作用。但是,如专利文献I所述的以往的热膨胀性微囊,例如,通过挥发性膨胀剂的脱气、壳聚合物的破裂或者收缩等,有时在发泡后立刻瘪掉,在耐热性以及耐久性方面尚不充分。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热发泡性微球,其是内包发泡剂的外壳能形成具有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olymethacrylimide)结构的共聚物的热发泡性微球,其中,通过共聚反应形成上述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结构的单体为甲基丙烯腈(methacrylonitrile)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该文献中记载的热发泡性微球,通过以能形成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结构的共聚物作为外壳,耐热性优良,并且发泡倍率高,显示出稳定的发泡行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国际公开第03/099955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 :国际公开第07/072769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结构”能够通过使腈基与羧基利用加热等进行环化而得到。但是,专利文献2中,例如对于单体的共聚反应的反应性、环化反应的反应性等,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另外,至今几乎没有进行将原本能够形成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结构的共聚物应用于热膨胀性微囊的尝试,因此,关于应用这样的共聚物的热膨胀性微囊的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由此,期待热膨胀性微囊的耐热性以及耐久性的改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热性以及耐久性优良的热膨胀性微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热膨胀性微囊的制造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热膨胀性微囊,将作为芯剂的挥发性液体内包于含有共聚物的壳, 所述共聚物是通过将含有单体A和单体B的单体混合物聚合而得到的,所述单体A是选自含腈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含酰胺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所述单体B是选自含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含酯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所述单体A和所述单体B的含量的总量为所述单体混合物中的70重量%以上,所述单体A与所述单体B的含量的重量比为5 : 5 9 : 1,所述单体混合物中,甲基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的含量的总量为70重量%以下。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将作为芯剂的挥发性液体内包于含有共聚物的壳的热膨胀性微囊中,作为构成共聚物的单体的主成分,通过使用规定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之间的组合,能够改善耐热性以及耐久性。S卩,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将作为芯剂的挥发性液体内包于含有共聚物的壳的热膨胀性微囊中,在构成共聚物的单体中,使用分别选自规定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单体A和单体B规定量,另外,使甲基丙烯腈以及甲基丙烯酸的配合量在规定范围内,由此,得到耐热性以及耐久性优良的热膨胀性微囊,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热膨胀性微囊,将作为芯剂的挥发性液体内包于含有共聚物的壳。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例如,将本专利技术的热膨胀性微囊在基质树脂中配合而成形,由此,可以通过成形时的加热,上述芯剂形成气体状,同时上述壳发生软化而膨胀,制造发泡成形体。上述共聚物是通过将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其中,所述单体混合物含有选自含腈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及含酰胺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A和选自含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及含酯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B。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类单体(J夕々U7—)是指具有烯烃性双键、通常用作丙烯酸类共聚物(7U力系共重合体)的单体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单体,丙烯酸类单体(7々U 7 7 一)是指具有烯烃性双键、通常用作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的丙烯酸衍生物的单体。因此,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丙烯酸类单体区别使用。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类是指可以为丙烯酸类,可以为甲基丙烯酸类,也可以为丙烯酸类以及甲基丙烯酸类二者。通过使用上述单体混合物,在将本专利技术的热膨胀性微囊用于发泡成形的情况下,通过成形时的加热,进行上述单体A中包含的官能团与上述单体B中包含的官能团的环化反应,上述共聚物能够形成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结构。在此,上述单体A中包含的官能团与上述单体B中包含的官能团的环化反应是指腈基与羧基的环化反应、腈基与酯基的环化反应、酰胺基与羧基的环化反应、以及酰胺基与酯基的环化反应。通过使用上述单体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热膨胀性微囊的耐热性以及耐久性优良。这推测是由于,上述单体A与上述单体B的共聚反应的反应性、以及上述单体A中包含的官能团与上述单体B中包含的官能团的环化反应的反应性高,上述共聚物容易形成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结构。另外,由于共聚反应的反应性高,因此,在制造本专利技术的热膨胀性微囊时聚合收率也得到改善。上述单体A只要为选自含腈基 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及含酰胺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上述单体A使用上述含腈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情况下,所得到的热膨胀性微囊的耐热性以及气体阻隔性提高。另外,例如,作为上述单体A不使用上述含腈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而仅使用上述含酰胺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情况下,所得到的热膨胀性微囊,在存在残存单体的情况下,不含有腈基,安全性优良,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少。上述含腈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腈等。这些含腈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二种以上。上述含酰胺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酰胺、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N,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等。这些含酰胺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二种以上。上述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丙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甲基丙烯酰胺、N, N-二甲基氨基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内博史森田弘幸夏井宏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