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77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该车用后视镜主要包括:镜架、电致变色装置、光传感器以及电路控制单元。该车用后视镜通过一种光传感器的设置而达到智能型变色与防眩光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后视镜,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光传感器的车用后视镜,通过该光传感器的设置,可达到智能型变色与防眩光的功效。
技术介绍
按,一车辆为能增加夜间行车的安全性,而多会配备有具自动防眩功能的后视镜,藉以降低眩光效应的影响,让驾驶人能完全掌握夜间行车的任何突发状况;其中,自动防眩镜片利用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材料经由通电后会转变成不透明、有色的物质的特性而达到降低眩光的效果。然而,前述习知的自动防眩后视镜,其虽然有光传感器的设置,但对于光的真正地侦测程度却有限,亦即对于散色光或折射光无法有效地收集,因而造成电致变色材料无法确实地达到智能型变色。·此外,亦由于使用车用电源必须透过技术人员或需将车辆送至车厂进行包括电源线配置的额外组装,如此对广泛的驾驶人而言,因成本与时间考虑,所以并不受到欢迎,如此即无法普遍的照应到驾驶者的行车安全。然而,前述习知的自动防眩后视镜,由于使用车用电源必须透过技术人员或需将车辆送至车厂进行包括电源线配置的额外组装,如此对广泛的驾驶人而言,因成本与时间考虑,所以并不受到欢迎,如此即无法普遍的照应到驾驶者的行车安全。参照台湾专利公告号1236985,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该汽车后视镜包括本体、边框及收容固定于该边框及本体之间的前后两片玻璃。其中,该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封闭起来形成空腔,空腔中装设有电致变色材料,前玻璃为具有较高强度的强化玻璃,后玻璃为具有较低强度的普通玻璃。该后玻璃可作为吸收冲击能量的缓冲装置,当强大的外力撞击后视镜时,冲击能量会由前向后传导,并使强度较弱的后玻璃破碎而吸收上述外力的冲击能量,从而保护前玻璃的表层不会破碎。该专利所揭示的后视镜虽可达到变色的效果,但该专利并未对变色情形详加描述,因而影响后续的应用范围。参照台湾专利公告号504581,公开了一种防眩防雾组件以及汽车用后视镜。其特征系为一含有光触媒物质的亲水机能层的防雾机能的防眩防雾组件。然而该专利所揭示的后视镜变色时虽然可以提供驾驶人防眩光功效,但该专利并未对光传感器的光入射情形详加描述,因而影响后续的应用范围,亦同时降低后方车辆的掌握度,造成安全性的疑虑。参照美国专利号7898719,其揭示一种具有光电组件或电致变色组件的后视镜的车辆。其中,该后视镜还包括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电子组件。然而,该专利并未对光传感器的光入射情形详加描述,因而影响后续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通过一种光传感器的设置,可达到智能型变色与防眩光的功效。为达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ー种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包括ー镜架;一电致变色装置;一光传感器;以及ー电路控制単元。其中,该电致变色装置配置于镜架内部,用以防止眩光的产生;该光传感器设置于镜架的表面并相邻于电致变色装置,用以感测射向该电致变色装置的光线,并输出对应于所感测的光线强度的信号;以及电路控制単元形成于镜架内部且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致变色装置与光传感器。根据本技术的ー特征,该光传感器选自ー电荷耦合组件与一互补式金氧半导体影像感测组件之一,且该光传感器的尺寸介于0. 25英吋至I英吋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ー特征,该电路控制単元包括一微型控制器单芯片,系经由一区块式变色驱动电路用以驱动该电致变色后视镜;ー发光二极管指示器,电性连接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一手动亮度调整单元,电性连接于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ー闪烁侦测器,电性连接于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并经由ー环境光源补偿电路驱动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一 恒亮侦测器,电性连接于微型控制器单芯片并经由ー环境光源补偿电路驱动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以及一影像储存单元,电性连接于微型控制器单芯片并经由一光感测电路驱动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ー种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其具有下列功效可直接挂附安装在现行通用车内后视内,不需要另外作车内配线加工动作,而影响整体车内用电安全设计考虑及美观;可避免行车时因后方车强光而造成目弦的可能性;通过本技术的光传感器可辨识后方闪灯机制,为善意提醒或恶意逼车,进而作出适当的变色反应机制;通过本技术的光传感器可辨识后方灯光顔色为强光、方向灯(黄色)与刹车灯(红色);通过本技术的光传感器可顺利将车用后视镜作区块变色调整,以提高行车清晰度。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显示为本技术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的剖面结构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的正视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的另一正视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的电路控制単元。图5显示为本技术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的另ー电路控制単元。图6显示为本技术电致变色装置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 110 镜架111 手动调整装置120电致变色装置 120a内侧面120b外侧面120c至少两个电致变色装置121 第一透明基材122 第一透明导电层123 电致变色层124 第二透明基材125 第二透明导电层126辅助电致变色层127 电解质130 至少两个光传感器140电路控制单元141 环境光感测单元142 环境光源补偿电路143闪烁侦测器143a恒亮侦测器 144 手动亮度调整单元145发光二极管指示器146 充放电控制电路146a电能供应单元146b电能储存单元147 电源切换电路 148 微型控制器单芯片148a影像储存单元148b光感测电路 148c变色驱动电路 148d至少两个区块式变色驱动电149 稳定电压单元 151直流电源路具体实施方式现请参考图1,本技术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100主要包括镜架110 ;电致变色装置120 ;光传感器130 ;以及电路控制单元140。其中,镜架110的内部具一容纳空间的壳体,且于前侧具有一开口。此外,该镜架110的长为150公厘至500公厘之间;该镜架110的宽为50公厘至150公厘之间;电致变色装置120,配置于该镜架内部的开口上,用以防止眩光的产生。该电致变色装置120具有一内侧面120a与一外侧面120b。其中,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的操作特征为可通过改变电压而变化镜片颜色的明暗程度,且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的外侧面120b处为一反射面,而于内侧面120a为一透射面,此外并具有可对应通电于导电层而致使该电致变色装置120改变明暗的特征,而透过该电致变色装置120外侧面120b的反射面可提供使用者一普通后照镜的反射映像的功能。此外配合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的明暗可改变特征更可实时吸收强光而达到防眩的功能。现请参考图2并继续配合参照图I其显示为本技术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100的正视图。光传感器130设置于镜架110的表面并相邻于电致变色装置120,用以感测射向该电致变色装置的光线,并输出对应于所感测的光线强度的信号。需注意的是,本技术的主要特征为光传感器130选自一电荷耦合组件与一互补式金氧半导体影像感测组件之一,通过本技术的光传感器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镜架;一电致变色装置,配置于该镜架内部,用以防止眩光的产生;一光传感器,设置于该镜架的表面并相邻于该电致变色装置,用以感测射向该电致变色装置的光线,并输出对应于所感测的光线强度的信号;以及一电路控制单元,形成于该镜架内部且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电致变色装置与光传感器;其中,光传感器为一电荷耦合组件,且该光传感器的尺寸介于0.25英吋至1英吋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寰田孝通王正宇吴岩璋田旭清胡凯强
申请(专利权)人: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