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后视镜,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光传感器的车用后视镜,通过该光传感器的设置,可达到智能型变色与防眩光的功效。
技术介绍
按,一车辆为能增加夜间行车的安全性,而多会配备有具自动防眩功能的后视镜,藉以降低眩光效应的影响,让驾驶人能完全掌握夜间行车的任何突发状况;其中,自动防眩镜片利用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材料经由通电后会转变成不透明、有色的物质的特性而达到降低眩光的效果。然而,前述习知的自动防眩后视镜,其虽然有光传感器的设置,但对于光的真正地侦测程度却有限,亦即对于散色光或折射光无法有效地收集,因而造成电致变色材料无法确实地达到智能型变色。·此外,亦由于使用车用电源必须透过技术人员或需将车辆送至车厂进行包括电源线配置的额外组装,如此对广泛的驾驶人而言,因成本与时间考虑,所以并不受到欢迎,如此即无法普遍的照应到驾驶者的行车安全。然而,前述习知的自动防眩后视镜,由于使用车用电源必须透过技术人员或需将车辆送至车厂进行包括电源线配置的额外组装,如此对广泛的驾驶人而言,因成本与时间考虑,所以并不受到欢迎,如此即无法普遍的照应到驾驶者的行车安全。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镜架;一电致变色装置,配置于该镜架内部,用以防止眩光的产生;一光传感器,设置于该镜架的表面并相邻于该电致变色装置,用以感测射向该电致变色装置的光线,并输出对应于所感测的光线强度的信号;以及一电路控制单元,形成于该镜架内部且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电致变色装置与光传感器;其中,光传感器为一电荷耦合组件,且该光传感器的尺寸介于0.25英吋至1英吋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寰,田孝通,王正宇,吴岩璋,田旭清,胡凯强,
申请(专利权)人: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