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钊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及其电致光变色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762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11: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致光变色镜片,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和设置于第一玻璃层与第二玻璃层之间的密封框,密封框、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围成容纳有电致光变色材料的密封容腔;第一玻璃层的第一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第二玻璃层的第二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导电层。本申请中,当光照射到电致光变色材料上时,其在光电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令电致光变色镜片变色,使其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性能变化,从而令其反射出的光的强度降低,应用到汽车的外后视镜上,就能够起到防眩功能,从而降低眩目光对驾驶员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具有上述电致光变色镜片的一种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以及具有该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的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致光变色镜片,以及具有上述电致光变色镜片的一种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本技术还提供了具有上述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的一种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行驶过程中,特别是汽车夜间行驶时,后方车辆车头大灯的灯光会照射到车的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上,经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反射的强光照射在驾驶员的眼睛上会产生眩目光,影响驾驶员视线。眩目光在车辆时速较高时,会使刹车距离大大增加,因此对夜间驾驶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威胁。为了避免眩目光对驾驶员的影响,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该问题。第一种方法是在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上镀具有防眩效果的复合膜,但是,由于这种复合膜对光的反射,以及达到的防眩效果基本依赖于各膜层的性能,因此需要定期对其防眩效果进行查验,以防止因膜层脱落而使防眩效果变差,一旦查验不及时,就会存在安装隐患,所以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上镀复合膜的防眩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另一种方法,是用电致光变色(某些材料在紫外、可见光或/和近红外区域的照射下,其透射率、反射率或吸收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稳定的可逆变化的现象称为电致光变色,其在外观上表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光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的密封框,其中:所述密封框、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共同围成容纳有电致光变色材料的密封容腔;围成所述密封容腔的所述第一玻璃层的第一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围成所述密封容腔的所述第二玻璃层的第二内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电致光变色材料以及所述第一导电层配合工作,以调节反射光强度的第二导电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钊陈佳乐
申请(专利权)人:王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