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和集成度,器件特征尺寸按照摩尔定律不断缩小,目前已经进入纳米尺度。随着器件体积的缩小,功耗与漏电流成为最关注的问题,一系列在MOSFET长沟道模型中可以忽略的效应变得愈发显著,甚至成为影响性能的主导因素,这种现象统称为短沟道效应。短沟道效应导致器件的电学性能恶化,如造成栅极阈值电压下降、功耗增加以及信噪比下降等问题。为了改善短沟道效应,超陡倒掺杂阱(SSRW)被引入到半导体场效应器件中。超陡 倒掺杂阱具有低高低(或低高)的沟道掺杂分布,沟道表面区域维持低掺杂浓度,通过离子注入等合适的方法在沟道表面以下的区域内形成高掺杂区,减小源/漏区耗尽层宽度,避免源漏穿通、阈值电压增加导致漏电流增大等短沟道效应。在MOS管结构上,绝缘体上娃SOI (Silicon on Insulator)结构因能很好地抑制短沟效应,提高器件按比例缩小的能力,已成为深亚微米及纳米级MOS器件的优选结构。随着SOI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有技术文献“Silicon-on-Nothing-an InnovativeProc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结构,该结构包括衬底、半导体基体、半导体辅助基体层、空腔、栅极堆叠、侧墙、源/漏区,其中:所述栅极堆叠位于所述半导体基体之上;所述侧墙位于所述栅极堆叠的侧壁上;所述源/漏区嵌于所述半导体基体中,并位于所述栅极堆叠的两侧;所述空腔嵌于所述衬底中;所述半导体基体悬置于所述空腔上方,在沿栅极长度的方向上,所述半导体基体中间的厚度大于其两侧的厚度,在沿栅极宽度的方向上,所述半导体基体两侧与所述衬底相连;所述半导体辅助基体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基体的侧壁上,所述半导体辅助基体层与所述源/漏区具有相反的掺杂类型,且其掺杂浓度高于所述半导体基体的掺杂浓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海洲,朱慧珑,骆志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