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947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属于工程机械电控变速箱领域,包括集成控制阀、高压换挡油管、低压润滑油管,高压换挡油管以集成控制阀的档位油孔为起点,以对应各传动轴箱体端盖阀孔为终点,高压换挡油管之间呈并联模式;低压润滑油管分成三组,每组均由集成控制阀内油道引出,顺延箱体外壁布置,组内的低压润滑油管呈串联模式。有益效果是布局紧凑,管路定型定位性好,日常维护便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属于工程机械电控变速箱

技术介绍
电控变速箱以其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操作简单、换档迅速、噪音小等优点在工程机械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其高压换挡油管与低压润滑油管多采用箱体内油道或箱体内油道与外部胶管混搭的结构模式。而内油道的布置往往导致箱体结构过于复杂,应力集中点突出,在高恶劣工况下存在开裂的风险,同时箱体加工成本高、缺陷可修复性差,维修维护时管路堵塞排查清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具有布局紧凑,管路定型定位性好,日常维护便利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包括集成控制阀、高压换挡油管、低压润滑油管,高压换挡油管以集成控制阀的档位油孔为起点,以对应各传动轴箱体端盖阀孔为终点,高压换挡油管之间呈并联模式;低压润滑油管分成三组,每组均由集成控制阀内油道引出,顺延箱体外壁布置,组内的低压润滑油管呈串联模式。所述高压换挡油管有六根。所述低压润滑油管有八根。所述各油管与阀孔之间通过直通接头或三通接头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布局紧凑,管路定型定位性好,日常维护便利。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电控箱外置油管布置结构图;图2为电控箱外置油管布置结构图的左视图;图3为电控箱外置油管布置结构图的右视图;图中1、高压换挡油管,2、低压润滑油管,3、集成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集成控制阀3、高压换挡油管I、低压润滑油管2,高压换挡油管I以集成控制阀3的档位油孔为起点,以对应各传动轴箱体端盖阀孔为终点,高压换挡油管I之间呈并联模式;低压润滑油管2分成三组,每组均由集成控制阀3内油道引出,顺延箱体外壁布置,组内的低压润滑油管2呈串联模式;高压换挡油管I有六根;低压润滑油管2有八根;各油管与阀孔之间通过直通接头或三通接头连接。本技术这样的结构,不仅能有效满足各档位换挡与润滑的性能要求,而且布局紧凑,管路定型定位性好,也为以后的日常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权利要求1.一种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包括集成控制阀(3)、高压换挡油管(I)、低压润滑油管(2),其特征在于,高压换挡油管(I)以集成控制阀(3)的档位油孔为起点,以对应各传动轴箱体端盖阀孔为终点,高压换挡油管(I)之间呈并联模式;低压润滑油管(2)分成三组,每组均由集成控制阀(3)内油道引出,顺延箱体外壁布置,组内的低压润滑油管(2)呈串联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换挡油管(I)有六根。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润滑油管(2)有八根。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油管与阀孔之间通过直通接头或三通接头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属于工程机械电控变速箱领域,包括集成控制阀、高压换挡油管、低压润滑油管,高压换挡油管以集成控制阀的档位油孔为起点,以对应各传动轴箱体端盖阀孔为终点,高压换挡油管之间呈并联模式;低压润滑油管分成三组,每组均由集成控制阀内油道引出,顺延箱体外壁布置,组内的低压润滑油管呈串联模式。有益效果是布局紧凑,管路定型定位性好,日常维护便利。文档编号F16H61/28GK202545772SQ201220106049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专利技术者丁平芳, 杨小兵, 殷琳, 皇甫解明, 马士剑, 龚滏生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变速箱外置油管的布置结构,包括集成控制阀(3)、高压换挡油管(1)、低压润滑油管(2),其特征在于,高压换挡油管(1)以集成控制阀(3)的档位油孔为起点,以对应各传动轴箱体端盖阀孔为终点,高压换挡油管(1)之间呈并联模式;低压润滑油管(2)分成三组,每组均由集成控制阀(3)内油道引出,顺延箱体外壁布置,组内的低压润滑油管(2)呈串联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士剑龚滏生殷琳杨小兵丁平芳皇甫解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