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119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D↓[1]=工作辊直径;D↓[2]=第一中间辊直径;D↓[3]=第二中间辊直径;D↓[4]=背衬轴承直径,所述各轧辊的直径比满足下列关系:D↓[1]∶D↓[2]=D↓[2]∶D↓[3]=D↓[3]∶D↓[4]=0.59~0.63,工作辊的直径为58~75mm。所述的各轧辊的直径比最佳值为0.618,工作辊的直径最佳值为7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二十辊轧机的辊系结构,各轧辊的直径比为0.59~0.63。采用了上述的数值区域的辊系结构,提高了轧机的刚度,且采用了公制的标准单位,便于加工以及保证加工精度。各辊的直径均大于相应的现有辊径,加大了轧辊之间的间距,增大了空间,便于润滑和冷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本技术属于轧钢设备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二十辊轧机的辊系结构。
技术介绍
冶金工业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通过研制新的工艺过程及改进现有工 艺过程,来大大提高冶金产品质量,其中包括薄板带的质量。在多辊轧机中作 用最广泛的是二十辊轧机,二十辊轧机可生产高强度钢、精密合金的冷轧薄板 和薄带,其中包括高强度金属和合金的超高精度的薄板带,这些产品广泛应用 于电子行业、电工行业、仪器制造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电机行业及其它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冷轧不锈钢带、硅钢带、精密合金带、高 温难熔合金带、稀有合金带、高精度的极薄冷轧碳素钢带以及有色金属带材的 需求量急速增长,二十辊轧机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1930年罗恩领到第一台多辊轧机专利特许证,该轧机为塔形辊系钳式十二 辊轧机,后来罗恩的专利被森德威公司购买并加以完善,得到了二十辊轧机。 到二十世纪80年代这种轧机几乎不再制造了 。森德威四立柱二十辊轧机是由原 钳式轧机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该轧机为开口机架,上下辊系非常容易产生倾 斜,造成调整过程中的不稳定,影响产品质量,增加了事故率。1932年波兰工程师森吉米尔技术了机架为整体结构的多辊冷轧机, 1939年在美国申请了专利权,并成立森吉米尔公司。到1958年森吉米尔先生 到国外谋求发展,与日本、法国、德国等合作生产二十辊森吉米尔冷轧机,二 十辊森吉米尔冷轧机的四层轧辊辊径为1: 0.577: 0.34: 0.23,该比例的二十辊 森吉米尔轧机缺点是1、由于辊径较小,机座牌坊空间小,轧辊发热后的冷却效果差,限制了轧机的速度,影响了产品精度;2、按英制进行设计,主要尺寸 为小数点后三位数,使得轧机的加工、调整和操作都很复杂;3、 ASU调整采 用了双偏心机构,均使用了滚动轴承,提高了支撑辊组装的难度,限制了ASU 的调节量。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轧机的刚 度和增强冷却效果的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为达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二十辊 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D产工作辊直径;Df第一中间辊直径;D产第二中间 辊直径;D^背衬轴承直径,所述各轧辊的直径比满足下列关系D1:D2=D2:D3= I)3:D4=0.59~0.63。所述工作辊直径为58 75mm。所述工作辊直径为70mm。所述各轧辊的直径比为0.618 。本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技术的二十辊轧机的辊系结构, 各轧辊的直径比为0.59 0.63,釆用了上述的数值区域的辊系结构,提高了轧机 的刚度,且釆用了公制的标准单位,便于加工以及保证加工精度。另外,各辊 的直径均大于相应的现有辊径,加大了札辊之间的间距,增大了空间,便于润 滑和冷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l-工作辊,2-第一中间辊3-第二中间辊4-背衬轴承。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其中,D,为工作辊1直径;I)2为第 一 中间辊2直径;D3为第二中间辊3直径;D4为背衬轴 承4直径,上述各轧辊的直径比满足下列关系D1:D2= D2:D3= D3:D4= 0.59 0.63。 其中,当各轧辊的直径比最佳数值为0.618,工作辊1的直径为5S 75mm时, 也就是釆用黄金分割数来配置,辊系结构达到最大刚度。设计时,首先确定轧 机的工作辊1或背衬轴承4的直径,其它轧辊直径径均按0.59 0.63比例进行配 置,从而设计成不同直径系列的二十辊轧机。比如图中所示,当背衬轴承4选 择直径为300mm的标准件时,工作辊1的直径选择为70mm,第一中间辊2、 第二中间辊3根据直径比可分别选择115mm、 185mm,此时辊系结构的刚度大。 釆用了上述的数值区域的辊系结构,均釆用了公制的标准单位,与英制单 位相比,便于加工以及保证加工精度。另外,各轧辊的直径均大于现有的相应 系列辊径,辊径加大的同时也增加了轧辊间的间距,加大了空间,便于润滑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权利要求1、一种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D1=工作辊直径;D2=第一中间辊直径;D3=第二中间辊直径;D4=背衬轴承直径,其特征是,所述各轧辊的直径比满足下列关系D1∶D2=D2∶D3=D3∶D4=0.59~0.6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其特征是,所 述工作辊直径为58 75mm。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其特征是,所 述的工作辊直径为70mm。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其特征 是,所述的各轧辊的直径比为0.61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D<sub>1</sub>=工作辊直径;D<sub>2</sub>=第一中间辊直径;D<sub>3</sub>=第二中间辊直径;D<sub>4</sub>=背衬轴承直径,所述各轧辊的直径比满足下列关系D<sub>1</sub>∶D<sub>2</sub>=D<sub>2</sub>∶D<sub>3</sub>=D<sub>3</sub>∶D<sub>4</sub>=0.59~0.63,工作辊的直径为58~75mm。所述的各轧辊的直径比最佳值为0.618,工作辊的直径最佳值为70mm。本技术的二十辊轧机的辊系结构,各轧辊的直径比为0.59~0.63。采用了上述的数值区域的辊系结构,提高了轧机的刚度,且采用了公制的标准单位,便于加工以及保证加工精度。各辊的直径均大于相应的现有辊径,加大了轧辊之间的间距,增大了空间,便于润滑和冷却。文档编号B21B27/02GK201150927SQ20072019018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炜 张, 永 王, 王少葵 申请人:北京中钢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十辊轧机的高刚度辊系结构,D↓[1]=工作辊直径;D↓[2]=第一中间辊直径;D↓[3]=第二中间辊直径;D↓[4]=背衬轴承直径,其特征是,所述各轧辊的直径比满足下列关系:D↓[1]∶D↓[2]=D↓[2]∶D↓[3]=D↓[3]∶D↓[4]=0.59~0.6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王少葵王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钢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