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工作辊的多辊系四辊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862 阅读:4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换工作辊的多辊系四辊轧机,它属于金属压力加工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机(1)、联轴器(2)、减速器(3)、两联箱(4)、万向接轴(6)和工作机座(7),所述工作机座包括电动压下装置(71)、两个工作辊部件(72)、两个支撑辊部件(73)和机架(74),所述工作机座还包括工作辊垫块(75)和压板(76),工作辊垫块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内侧壁与工作辊轴承座的前、后端面之间,且所述工作辊垫块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内侧壁上,所述压板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且其另一端限制工作辊轴承座轴向移动。它适应多种规格尺寸的工作辊,既能轧制较厚热轧板,又能轧制较薄冷轧板,还能干、湿平整带钢,既能生产低强度普碳钢,又能减薄高强度硅钢,达到一机多用的要求。(*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压力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四辊轧机。
技术介绍
轧机是生产钢铁及有色金属的一种重型机械装备。现有的四辊轧机的工作 辊直径较小,传递轧制力矩,轧制压力由直径较大的支承辊承受,这种轧机的优 点是相对刚度高、压下量大、轧制力小,可轧制较薄的板材。科学技术和工业 的发展需要更高精度的极薄带材,需要一台轧机实现多种功能,既能轧制热轧 板,又能轧制冷轧薄板,还能干、湿平整带钢,既能生产低强度普碳钢,又能 减薄高强度硅钢,还要适应多种工作辊便于进行不同尺寸辊径的轧制试验。但是,传统四辊轧机的功能比较单一, 一台轧机只能实现工作辊传动或者 只能支撑辊传动,也只能使用某一种规格尺寸范围内的成对工作辊,无法实现 一机多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换工作辊的多辊系四辊轧 机,它适应多种规格尺寸的工作辊,既能轧制较厚热轧板,又能轧制较薄冷轧 板,还能千、湿平整带钢,既能生产低强度普碳钢,又能减薄高强度硅钢,达 到一机多用的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它包括电机1、联 轴器2、减速器3、两联箱4、万向接轴6和工作机座7,所述工作机座7包括电动压下装置71、两个工作辊部件72、两个支撑辊部件73和机架74,所述工 作机座7还包括工作辊垫块75和压板76,工作辊垫块75设置在所述机架74 的内侧壁与工作辊轴承座77的前、后端面之间,且所述工作辊垫块75固定在 所述机架74的内侧壁上,所述压板76的一端固定在机架74上且其另一端限制 工作辊轴承座77轴向移动。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工作机座7还包括工作辊衬板78,工作辊衬 板78设置在工作辊垫块75和工作辊轴承座77的前、后端面之间,且所述工作 辊衬板78固定在工作辊垫块75上。本技术采用了多套不同尺寸的工作辊,具有可互换性。在使用时,松 开压板76,即可更换不同直径的工作辊;同时,设计了工作辊垫块75,以可靠地实现工作辊直径较大尺寸范围内的变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分轴箱5,所述分轴箱5内由上 至下依次设置有四根相互啮合的齿轮轴,且由上至下依次为一号齿轮轴51、 二 号齿轮轴52、三号齿轮轴53和四号齿轮轴54, 一号齿轮轴51和四号齿轮轴 54的动力输入端分别与两联箱4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 一号齿轮轴51 和四号齿轮轴54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支撑辊部件7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或 者二号齿轮轴52、三号齿轮轴53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工作辊部件72的动 力输入端连接。在使用时,既能实现工作辊传动又可采取支撑辊传动,从而改 善轧制条件和提高轧制精度。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图4是图3的D部放大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6是本技术所述分轴箱5的结构示意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8是本技术采用工作辊传动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轧机为冷轧机,轧件在常温或 30(TC下,通过轧辊实现塑性变形。轧机分三种工作方式支撑辊传动①60/① 300X300,、 090/①300X300mm,工作辊传动O)150/①300X300mm。轧制压力 达到120吨,轧制速度小于30m/min。采用一台交流电机分别驱动支撑辊或工 作辊。釆用两台交流电机调整轧辊辊缝。本实施方式包括电机l、联轴器2、减速器3、两联箱4、万向接轴6和工 作机座7,所述工作机座7包括电动压下装置71、两个工作辊部件72、两个支 撑辊部件73和机架74;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工作机座7还包括工作辊垫 块75和压板76,工作辊垫块75设置在所述机架74的内恻壁与工作辊轴承座 77的前、后端面之间,且所述工作辊垫块75固定在所述机架74的内侧壁上, 所述压板76的一端固定在机架74上且其另一端限制工作辊轴承座77轴向移 动。其中,压下装置共两组,分别安装在机架上面,经左、右各一台压下电机 及两级蜗轮、蜗杆副减速后传递给压下螺丝,压下螺丝由压下螺母固定在每片机架的窗口中间,通过安全臼及平衡装置使轧辊上下运动。压下电机出轴上安 装有制动器,使压下螺丝获得准确的位置精度。压下装置以反应灵敏、保持正 确的辊缝开度、给定压下量、调整两工作辊的平行度。优选地,所述工作机座7还包括工作辊衬板78,工作辊衬板78设置在工 作辊垫块75和工作辊轴承座77的前、后端面之间,且所述工作辊衬板78固定 在工作辊垫块75上。更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分轴箱5,所述分轴箱5 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四根相互啮合的齿轮轴,且由上至下依次为一号齿轮轴 51、 二号齿轮轴52、三号齿轮轴53和四号齿轮轴54, 一号齿轮轴51和四号齿 轮轴54的动力输入端分别与两联箱4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 一号齿轮轴 51和四号齿轮轴54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支撑辊部件7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或者二号齿轮轴52、三号齿轮轴53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工作辊部件72的 动力输入端连接。在使用时,板材通过两相对旋转的工作轧辊以压力进行轧制加工,产生塑 性变形。主传动由主电机1通过联轴器2带动减速器3高速轴,减速后由低速 轴通过两联箱4与分轴箱5输入端相连,输出端通过万向接轴6分别带动上、 下支撑辊或工作辊,工作辊使其产生线速度相等轧制运动。工作辊包含有旋转 和移动两种运动,前者靠摩擦力进行轧制运动,由轧机主传动实现;后者由轧 机压下装置71实现,用于调节压下量控制材料的变形程度。采用工作辊垫块 75控制工作辊前后移动,挡板控制轧辊轴向移动。如图8所示,轧机常用工作辊传动方式,当需要换成其它工作方式时,注 意保持轧机中心线高度与原来一致和控制压下螺丝行程不至于太长。以上关于本技术所述可换工作辊的多辊系四辊轧机的具体描述,仅用 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 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中。权利要求1、可换工作辊的多辊系四辊轧机,它包括电机(1)、联轴器(2)、减速器(3)、两联箱(4)、万向接轴(6)和工作机座(7),所述工作机座(7)包括电动压下装置(71)、两个工作辊部件(72)、两个支撑辊部件(73)和机架(7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机座(7)还包括工作辊垫块(75)和压板(76),工作辊垫块(75)设置在所述机架(74)的内侧壁与工作辊轴承座(77)的前、后端面之间,且所述工作辊垫块(75)固定在所述机架(74)的内侧壁上,所述压板(76)的一端固定在机架(74)上且其另一端限制工作辊轴承座(77)轴向移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工作辊的多辊系四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工作机座(7)还包括工作辊衬板(78),工作辊衬板(78)设置在工作辊垫块(75) 和工作辊轴承座(77)的前、后端面之间,且所述工作辊衬板(78)固定在工作辊 垫块(75)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工作辊的多辊系四辊轧机,其特征在于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换工作辊的多辊系四辊轧机,它包括电机(1)、联轴器(2)、减速器(3)、两联箱(4)、万向接轴(6)和工作机座(7),所述工作机座(7)包括电动压下装置(71)、两个工作辊部件(72)、两个支撑辊部件(73)和机架(7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机座(7)还包括工作辊垫块(75)和压板(76),工作辊垫块(75)设置在所述机架(74)的内侧壁与工作辊轴承座(77)的前、后端面之间,且所述工作辊垫块(75)固定在所述机架(74)的内侧壁上,所述压板(76)的一端固定在机架(74)上且其另一端限制工作辊轴承座(77)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光梁张凤泉王向欣肖礼松秦新会戴路伊鸿宾王若平黄璞冯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