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前部扰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031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身前部扰流器,包括呈翻转帽沿形的扰流斜板,扰流斜板的前沿高后沿低,且两端部向后延伸;一垂直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一气流挡板相连,该垂直挡板的上边与扰流斜板的后沿相连,两气流挡板分别与所述扰流斜板的两端部相连;在扰流斜板的前沿设有多个安装点,扰流斜板通过多个安装点与前保险杠的下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扰流斜板断面呈楔形,便于疏导气流,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阻;由于扰流斜板的斜面作用,所以,能够降低垂直挡板的高度,能够在增加整车的通过性能的同时保护扰流器不受碰撞损坏;由于气流挡板与扰流斜板扰一体成型,所以,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汽车高速时的气动阻力,并且减少零件数量和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前部扰流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三阶段油耗目标的提出,油耗已成为各大汽车公司工作的核心内容。控制风阻作为汽车行业中降低油耗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对造型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造型与空气动力学有时相互冲突,在不影响造型的前提下降低风阻系数,是各个汽车厂家追求的目标。通常前部扰流器存在着以下缺点(I)很多前部扰流器的刚度和强度较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气流的冲击或外力作用,以至扰流器产生变形,影响了扰流器降风阻。(2)很多前部扰流器设计简陋,功能单一,并且对降低风阻的贡献量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风阻的车身前部扰流器,它能够改善吹到车体底部的气流,隔离车身外流与发动机舱内流、车轮轮罩拱之间的气流相互干扰,降低能量损失,同时能减弱前悬架、副车架和车轮的正压力,降低风阻。通过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分析发现,车体底部流动紊乱,车身外流与发动机舱内流、车轮轮罩拱之间的气流相互干扰,能量损失较大,增大了整车的风阻。因此,在车体前部增加扰流器,通过扰流器改变此处的气流流向,从而减小车体底部正压力区,同时改善车体底部流场,显著的降低风阻。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身前部扰流器,包括呈翻转帽沿形的扰流斜板,所述的扰流斜板的前沿高后沿低,且两端部向后延伸,其特征是一垂直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一气流挡板相连,该垂直挡板的上边与所述扰流斜板的后沿相连,两气流挡板分别与所述扰流斜板的两端部相连;在所述扰流斜板的前沿设有多个安装点,扰流斜板通过多个安装点与前保险杠的下边连接。所述的一种车身前部扰流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扰流斜板的后沿也设有多个安装点,扰流斜板通过多个安装点与散热器托架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车身前部扰流器的强度和刚度。所述的一种车身前部扰流器,其所述扰流斜板、垂直挡板和气流挡板为中空结构的整体构件,材质为的树脂。进一步,所述扰流斜板的前沿薄而后沿厚,断面呈楔形。由于扰流斜板靠近垂直挡板的部位较厚,并且能够固定在散热器托架上,所以,更加坚固耐用。进一步,所述垂直挡板的宽度小于气流挡板的宽度。由于分别与垂直挡板两端相连气流挡板的宽度较宽,所以,能够遮挡住悬架和副车架不靠近车轮,以减弱悬架、副车架和车轮的正压力。由于扰流斜板是倾斜向下的,从而使来至汽车前面的气流沿着扰流斜板流向垂直挡板,最終流向车身的下方,而不是流向后方的底盘区域,因此改善了车体底部的流场分布,减小了车体底部的流动紊乱程度及局部正压カ。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由于扰流斜板断面呈楔形,便于疏导气流,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阻,相对于其他扰流器有更低的风阻;(2)由于扰流斜板的斜面作用,所以,能够降低垂直挡板的高度,而不损失降阻的效果。高度较低的垂直挡板,能够在增加整车的通过性能的同时保护扰流器不受碰撞损坏,并且垂直挡板本体的強度和刚度更优,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气流的冲击而产生变形,影响了扰流器降阻效果。 (3)由于气流挡板结合了车轮气流挡板的功能,并与扰流斜板扰一体成型,所以,能够阻止气流冲击车轮且防止气流进入车轮轮罩拱之间,最大限度的降低汽车高速时的气动阻力,并且減少零件数量和成本,増加整体感和美观度。(4)通过CFD分析,本技术的结构和安装位置合理,能够在不同车型上应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与前保险杠和散热器托架连接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安装在汽车前部下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描述。參见图I和图2所示的本技术所述的ー种车身前部扰流器,包括呈翻转帽沿形的扰流斜板1,所述的扰流斜板的前沿高后沿低,且两端部向后延伸;—垂直挡板2的两端分别与ー气流挡板4相连,该垂直挡板的上边与所述扰流斜板I的后沿相连,两气流挡板分别与所述扰流斜板I的两端部相连;在所述扰流斜板I的前沿设有A、B、C、D、E五个安装点,扰流斜板通过五个安装点与前保险杠3的下边用螺栓或卡扣连接。进ー步,所述扰流斜板I、垂直挡板2和气流挡板4为中空结构的整体构件,材质为的树脂。进ー步,所述扰流斜板I的前沿薄而后沿厚,断面呈楔形。由于扰流斜板靠近垂直挡板的部位较厚,并且能够固定在散热器托架上,所以,更加坚固耐用。进ー步,所述垂直挡板2的宽度小于气流挡板4的宽度。由于分别与垂直挡板两端相连气流挡板的宽度较宽,所以,能够遮挡住悬架和副车架不靠近车轮,以减弱悬架、副车架和车轮的正压力。此外,由于垂直挡板的中间区域较其他部位窄,从而提高了垂直挡板的強度和刚度,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承受更高气流的冲击力,同时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避免扰流器被碰撞刮擦而损坏。为了进一步增加车身前部扰流器的强度和刚度,在所述扰流斜板I的后沿也设有F、G、H三个安装点,扰流斜板通过三个安装点与散热器托架5连接。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使流经车体底部的气流方向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善了车体底部的流场分布,减小正压力区和气流紊乱区,降低了整车的风阻系数,实现了空气动力特性的进一步提闻。本技术将扰流器安装在车体前部,并在前保险杠下方,不影响造型风格,并可以对整车底部进行遮掩,使整车更加简洁美观,是一种新型降风阻的扰流器。本技术结构简单,利于装卸。对于不同车型此扰流器的长度、宽度及高度可以根据车体的实际情况结 合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分析进行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前部扰流器,包括呈翻转帽沿形的扰流斜板(1),所述的扰流斜板的前沿高后沿低,且两端部向后延伸,其特征是:一垂直挡板(2)的两端分别与一气流挡板(4)相连,该垂直挡板的上边与所述扰流斜板(1)的后沿相连,两气流挡板分别与所述扰流斜板(1)的两端部相连;在所述扰流斜板(1)的前沿设有多个安装点,扰流斜板通过多个安装点与前保险杠(3)的下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前部扰流器,包括呈翻转帽沿形的扰流斜板(1),所述的扰流斜板的前沿高后沿低,且两端部向后延伸,其特征是 一垂直挡板(2)的两端分别与一气流挡板(4)相连,该垂直挡板的上边与所述扰流斜板(I)的后沿相连,两气流挡板分别与所述扰流斜板(I)的两端部相连; 在所述扰流斜板(I)的前沿设有多个安装点,扰流斜板通过多个安装点与前保险杠(3)的下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身前部扰流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扰流斜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李义林严旭叶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