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带有冷却装置的后扰流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2283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1:51
一种机动车辆的后扰流器被联接到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该增压空气冷却器被竖直地安排在该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该后扰流器与该增压空气冷却器一起能够调节进入一个不工作位置和一个工作位置中,其中在该工作位置中,该增压空气冷却器具有一个有效位置并且冷却空气能够流过该有效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扰流器。
技术介绍
DE 198 06 610 C2披露了一种扰流器被安排在后部区域中的机动车辆, 该扰流器被固定地安排并且在上侧具有用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空气馈送部 (Kuhl Iuf tzufUhrungen),该增压空气冷却器被水平地安排在该扰流器下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带有冷却装置的后扰流器,该后扰流器在 展开的工作位置中以一种空气动力学上有利的方式改善了对有效位置(Wirkstellung)中 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供给。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是通过下述I的这些特征实现的。进一步有利的特征包含 在下述2-5中。1.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带有冷却装置的后扰流器,所述后扰流器能够从该车身中 的一个缩回的不工作位置调节到从该车身展开的一个工作位置中并且反之亦然,其中,一 个增压空气冷却器连接到该后扰流器,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能够调节到所述不工作位置和 工作位置中,该增压空气冷却器在该工作位置中以一种暴露出的方式从该车身延伸到该后 扰流器下方并且被安排在该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并且是以竖直延伸的方式定位的、并且在该 后扰流器的展开的工作位置中具有一个冷却空气流经的有效位置。2.如前述I所述的后扰流器,其中该增压空气冷却器几乎在该后扰流器的整个宽 度上延伸、并且在该有效位置中被定位的方式为使得冷却空气能够水平地流经该增压空 气冷却器,所述冷却空气在该后扰流器的一个水平下表面与该车身的一个水平表面之间流 动离开。3.如前述I或2所述的后扰流器,其中,在该后扰流器的缩回的不工作位置中,该 增压空气冷却器被安排成隐藏在该车身的后部部分中,并且经由在该后盖中提供的多个成 型结构,冷却空气能够在该扰流器的一个后扰流器叶片下方流动至该增压空气冷却器。4.如前述1、2或3所述的后扰流器,其中,该增压空气冷却器与连接的该后扰流器 一起被安排在多个侧向线性引导件中以便能够竖直地缩回到该不工作位置中并且能够竖 直地展开到该工作位置中。5.如前述1、2、3或4所述的后扰流器,其中,在该展开的工作位置中,该后扰流器 被安排成围绕一个横轴能够枢转以与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地调整在该车身上的位置, 并且该后扰流器叶片的一个后部边缘能够向下倾斜。本专利技术主要实现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车辆中安排增压空气冷却器,获得了高流通 量的冷却空气,根据本专利技术其实现在于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被连接到后扰流器,所述增压 空气冷却器能够调整到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中,并且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在工作位置中以暴露的方式从车身延伸到后扰流器下方、并且被安排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而且以竖直延 伸的方式被定位,并且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在后扰流器的展开的工作位置中具有冷却空气 流经的有效位置。具体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的安排是使得该增压空气冷却器几乎在该后扰流器的 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有效位置中被定位的方式为使得冷却空气能 够水平地流动穿过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其中该气流一方面被该后扰流器的几乎水平的下 表面界定并且另一方面被定位在其下方的车身或者被具有一个水平表面的车身部分所界 定。通过该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这种安排,其中该增压空气冷却器是与后扰流器一起可展开 的并且可以使得空气水平地穿过其中,这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是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冷却 空气流量和热防护得以实现。由于空气的引导不需要任何会受到压力损失影响的空气导流件并且撞击空气直 接迎面作用在处于展开的状态下的增压空气冷却器上,获得了很高的冷却空气流量。冷却 空气平行于道路排出时穿过冷却器的水平流动是空气动力学上有利的,因为在后部区域中 冷却器的排出气体的流动导致压力增加。这减小了空气阻力。此外,这种安排不产生浮升 力,即,因此避免了例如当冷却空气被向下排出时所出现的后桥浮升力的增加。这样在扰流器的并且因此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缩回的不工作位置中确保了对该 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最少的空气供应,冷却空气经由后盖中的成型结构(Veipragungen) 可以被引导到该增压空气冷却器,该增压空气冷却器被安排成隐藏在后扰流器之下。在这 种情况中,冷却空气在扰流器的后扰流器叶片之下被引导至该增压空气冷却器。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的安排是使得该增压空气冷却器与所连接的后扰流器一起 被安排在侧向的线性引导件中,以便竖直地可缩回到不工作位置中并且竖直地可展开至工 作位置中。安排在后扰流器叶片两侧上的所述引导件确保了增压空气冷却器在其竖直位置 上是准确地可展开的并且冷却空气水平地流经其中。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的安排是使得处于展开的工作位置中的后扰流器被安排成 围绕一个横轴能够枢转以与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地调整在车身上的位置,并且使得后 扰流器叶片的后边缘能够向下倾斜。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下文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具有后扰流器的车辆的后部的视图,该后扰流器被展开在工作位置中 并且具有一个连接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并且图2示出了穿过该展开的后扰流器的一个竖直纵向截面,其中所连接的增压空气 冷却器处于一个有效位置中。具体实施方案一个用于车辆的扰流器I或空气导流装置被安排在车身2的后部3上、并且从车 身2中的一个缩回的不工作位置I可调整到一个展开的工作位置II中,反之亦然。一个增 压空气冷却器4被连接到扰流器I,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可与其一起调节进入不工作位置I和工作位置II中,并且在工作位置II中以被暴露的方式从车身2延伸到后扰流器I下方 并且被连接到该后扰流器。该增压空气冷却器4优选是竖直定位的、并被安排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并且在 展开的工作位置II中具有冷却空气L流动穿过其中的一个有效位置III。冷却器4几乎在 后扰流器I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在有效位置III中,冷却的空气L流动穿过所述冷却器 并且在与行进方向F相反的水平方向上被引导穿过该增压空气冷却器4。气流L在上侧和 下侧被后扰流器I的扰流器叶片Ia的水平下表面Ib以及车身2的水平表面2a界定。在后扰流器I的缩回的不工作的位置I中,增压空气冷却器4被安排成隐藏在车 身2的后部3中。通过在后盖5中提供的成型结构或类似物,冷却空气L在扰流器I的后 扰流器叶片Ia下方被引导到该增压空气冷却器4。为了对连接到后扰流器I的增压空气冷却器4进行竖直的线性引导,将多个对应 的引导件10 (用虚线象征性地展示)安排在后扰流器2的侧部,使得后扰流器I可以从后扰 流器I的不工作位置I调整到工作位置II,其中增压空气冷却器4占据了有效位置III。因此,可获得对整个系统的空气动力学作用的改善,处于展开的工作位置II中的 后扰流器I可以围绕安装在车身2上的横轴6与气流L的流动方向相反地进行枢转,从而 使得后扰流器叶片Ia的后边缘7可以向下倾斜并且后扰流器I可以占据一个角度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带有冷却装置的后扰流器,所述后扰流器能够从该车身中的一个缩回的不工作位置调节到从该车身展开的一个工作位置中并且反之亦然,其特征在于,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4)连接到该后扰流器(1),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能够调节到所述不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I和II)中,该增压空气冷却器在该工作位置(II)中以一种暴露出的方式从该车身(2)延伸到该后扰流器(1)下方并且被安排在该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并且是以竖直延伸的方式定位的、并且在该后扰流器(1)的展开的工作位置(II)中具有一个冷却空气(L)流经的有效位置(III)。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1 DE 102011053831.3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带有冷却装置的后扰流器,所述后扰流器能够从该车身中的一个缩回的不工作位置调节到从该车身展开的一个工作位置中并且反之亦然,其特征在于,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4)连接到该后扰流器(1),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能够调节到所述不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I和II)中,该增压空气冷却器在该工作位置(II)中以一种暴露出的方式从该车身(2)延伸到该后扰流器(I)下方并且被安排在该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并且是以竖直延伸的方式定位的、并且在该后扰流器(I)的展开的工作位置(II)中具有一个冷却空气(L)流经的有效位置(III)。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扰流器,其特征在于该增压空气冷却器(4)几乎在该后扰流器(I)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在该有效位置(III)中被定位的方式为使得冷却空气(L)能够水平地流经该增压空气冷却器(4),所述冷却空气在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沃尔夫T·勒姆克J·保尔M·布林克
申请(专利权)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