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1860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3:29
一种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以及形成于介质层中的通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进行加热处理;在所述通孔中的粘附层上沉积金属材料,直至填满所述通孔,形成金属互连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在通孔中粘附层形成后,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沉积粘附层产生的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挥发,避免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对后续通孔中金属材料的沉积造成影响,使在金属互连线中产生的空洞减小或消除,改善所形成互连结构的电学性能,提高包含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更为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的制作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发展,其内部的电路密度越来越大,所含元件数量不断增加,使得晶片的表面无法提供足够的面积来制作所需的互连线(Interconnect)。为了配合元件缩小后所增加的互连线需求,利用通孔实现的两层以上的多层金属互连线的设计,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所必须采用的方法。然而,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的不断减小,半导体器件中通孔的临界尺寸(⑶, critical dimension)也相应减小,在通孔中填充鹤金属时易产生空洞,严重影响所制造互连结构的电学特性。另外,现有工艺在对通孔进行钨金属材料填充之前,通常会先在通孔的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以提高介质层与后续形成钨金属互连线之间的粘附性,以及作为介质层与后续形成钨金属互连线之间的阻挡层,防止钨金属向介质层扩散。参考图1,为现有工艺在通孔中填充钨金属材料,形成互连结构的流程图,包括步骤Sll,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以及位于介质层内的通孔;步骤S12,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工艺在所述通孔底部和侧壁沉积氮化钛粘附层;步骤S13,在所述通孔内沉积钨金属材料,形成金属互连线。图2为图I互连结构形成方法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包括,衬底100 ;位于衬底100上的介质层102 ;位于介质层102中通孔底面和侧壁上的粘附层104 ;位于通孔内的钨金属互连线106。然而,在通过化学气相工艺在通孔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104的过程的同时,还会形成一些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并残留在通孔的底部和侧壁上。在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对所述通孔进行金属材料填充时,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会影响气相吸附以及成核等反应步骤,导致通孔开口部的金属材料提前封口,在所形成的钨金属互连线106内产生空洞108。而钨金属互连线的形成质量对电路的性能影响很大,会直接影响到电路的多个性能参数。如果钨金属互连线填充质量不佳,将导致所形成互连结构的接触电阻(contactresistance)较大,电阻的均匀性较差,以及使得所形成的互连结构电阻标准偏差(STDEV)较大,影响所形成互连结构的电学性能,以及包含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在公开号为CN101996924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可以发现更多关于。因此,在互连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如何避免或减小在金属互连线中产生空洞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所形成的互连结构中包含空洞,导致互连结构的接触变大以及电阻均匀性较差,提高包含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以及形成于介质层中的通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进行加热处理;在所述通孔中的粘附层上沉积金属材料,直至填满所述通孔,形成金属互连线。可选的,所述介质层的材质为低k材料或超低k材料。可选的,所述粘附层的材质为氮化钛。可选的,以四二甲基胺钛为原料沉积所述粘附层。可选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时,所述化学气相沉积的具体参数包括压强在I IOmTorr范围内,温度在350 450°C范围内。可选的,所述粘附层的厚度在115 135nm范围内。可选的,所述加热处理的加热气体为惰性气体或氮气,加热的温度在350 450°C范围内,加热的时间在10 90s范围内。可选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中的粘附层上沉积金属材料,直至填满所述通孔,形成金属互连线。可选的,所述金属互连线的材质为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在通孔中粘附层形成后,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沉积粘附层产生的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挥发,避免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对后续通孔中金属材料的沉积造成影响,使在金属互连线中产生的空洞减小或消除,改善所形成互连结构的电学性能,提高包含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图I中所形成的互连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4 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所形成各阶段互连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通过图I和图3中所形成两组互连结构中各金属互连线电阻的对比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现有技术在形成通孔中粘附层的过程中,同时形成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其在后续通孔中填充金属材料的过程中影响所形成金属互连线的形态,导致金属互连线中形成空洞,进而使得互连结构中金属互连线的接触电阻增大、电阻的均匀性较差,以及所形成的互连结构电阻标准偏差较大,影响所形成互连结构的电学性能,以及包含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以及形成于介质层中的通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进行加热处理;在所述通孔中的粘附层上沉积金属材料,直至填满所述通孔,形成金属互连线。本专利技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沉积粘附层产生的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挥发,避免有机副产物和水蒸气对后续通孔中金属材料的沉积造成影响,使在金属互连线中产生的空洞减小或消除,改善所形成互连结构的电学性能,提高包含所形成互连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参考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21,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以及形成于介质层中的通孔;步骤S22,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步骤S23,进行加热处理;步骤S24,在所述通孔中的粘附层上沉积金属材料,直至填满所述通孔,形成金属互连线。参考图4 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所形成各阶段互连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下面结合图3 图7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结合参考图3和图4,执行步骤S21,提供衬底200,所述衬底200上形成有介质层202、以及形成于介质层202中的通孔203。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衬底200的材质可以为单晶硅(Si)、单晶锗(Ge)、或硅锗(GeSi)、碳化硅(SiC);也可以是绝缘体上硅(SOI),绝缘体上锗(GOI);或者还可以为其它的材料,例如砷化镓等III-V族化合物。在实际中,所述衬底200上还具有器件层(未图示)。所述器件层内形成有例如晶体管、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所述介质层202的材质为可以为低k材料,如黑钻石(black diamond)等;也可以为超低k材料,如SiOCH等。所述介质层202的沉积工艺以及通孔203的形成工艺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接着,结合参考图3和图5,执行步骤S22,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203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204。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粘附层204的材质可以为氮化钛,可以以四二甲基胺钛(Ti [N(CH3)J4,简称为TDMAT)为原料在通孔203底部和侧壁上沉积所述粘附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以及形成于介质层中的通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通孔底部和侧壁上沉积粘附层;进行加热处理;在所述通孔中的粘附层上沉积金属材料,直至填满所述通孔,形成金属互连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秋东简中祥杨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